分享

西安世博园:于历史深处发现自然之美

 智慧旅游519 2012-08-22
 □晁瑞

    日前,在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基础上改造提升建成的“西安世博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继昆明、沈阳之后,我国第三个在国际博览会会址基础上进行景区化改造的旅游景区。西安世博园能否给以兵马俑、华清池等“历史人文游”为代表的古都西安旅游格局带来新的气象?免费背后,谁来为园区巨大的运营成本买单?是否能为国内诸多博览园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访了浐灞管委会及业内相关人士。

    绿色接力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倡导“绿色引领时尚”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浐灞广运潭举办,国际化的绿色盛宴,给古都增添了迷人的景致,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近1573万人次,为西安旅游收入贡献8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全面带火了2011年西安市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也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了大型国际化展会活动的“裂变”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9月西安世园会申办成功到开园,西安新增绿地1666万平方米,新建公园12个、城市广场27个、街头小绿地广场225个。2010年,西安森林覆盖率达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绿地率31.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9平方米。同时,“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湖、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水系新格局正在西安全面形成。

    随着西安世园会引发的“绿色风暴”持续发酵,业内分析人士发现,虽然占据西安主导地位的“人文历史游”仍热度不减,但以体验为主导的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正在快速发展,在城市色调的转变之下,西安旅游的形象也“由灰变绿”,自然生态开始与历史文化同放异彩,西安“华夏故都、山水之城”的旅游形象正在加速嬗变。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兴中表示,近年来西安旅游产业高速增长,生态旅游居功甚伟。尤其是近年来西安借力世园会“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广,让人文见长的西安渐变为“山水之城”的旅游形象易于被广大游客接受。同时,世园会的典范作用,也成为改变西部旅游产品、线路和生态旅游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闭园半年之后,作为西安世园会延续的西安世博园,在“总体保留、丰富提升、科学利用”的原则下,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园区总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总体保留了世园会“花、绿、水”神韵,栽植各类乔灌木、花卉及水生植物250余种约20万平方米,铺设草坪约20万平方米,一场绿色接力盛大起航。

    西北大学教授朱玉槐表示,西安世博园将继续延续2011西安世园会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对西安城市形象进行提升,在放大西安生态优势的同时放大了其历史文化优势、旅游优势,以及会展优势和招商引资优势,对丰富西安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说:“西安世园会和西安世博园呈现的自然之美,是近年来西安生态环境改善、旅游特色嬗变的缩影,伴随西安旅游的自然生态板块进入人们视野,历史厚重的古都西安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名片’,西安旅游业坚持人文、生态‘两条腿’走路的方向将更加明确,将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免票惠民

    在全国各地景区门票涨声四起中,西安世博园面向游客免费开放,只有“一塔三馆”由于展品珍贵、容纳参观者人数有限,实行通票60元/人。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共有101万人次的游客游览西安世博园,其中“一塔三馆”游客约13万人次。

    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表示,按照世界园艺博览会规章,展览结束后展园要求拆除,全世界很多世园会会址都被改建成学校、医院、住宅等项目。而西安世园会保存会址展馆改造成世博园,并且整个园区免费向社会开放,本身就是对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进一步弘扬了生态理念,展示了建设成果,也传承和推广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除园区绿色景观区域免费开放外,西安世博园的“惠民利民”做法还有很多。比如,每位游客均可在游客服务中心免费领取园区导览图;园区各处设置的邮政服务点,提供基本邮政服务,包括纪念邮戳、纪念信封、明信片等;游客服务中心、卫生间和标识系统的规划更加人性化,增加了轮椅、婴儿车的储备量,依照高峰客流要求配备,确保游客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另外,增加了导游讲解、面向社会的贵宾接待服务项目,在整合交通服务、展馆参观等资源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游园体验。

    免票惠民的同时,西安世博园未来的运营模式也备受关注。有业内人士粗略估算,西安世博园开园后,仅418公顷的园区维护、环保、水电等运营成本一年至少要在亿元以上。以园养园尚且颇具难度,更何况免费?

    这样的担心未必多余,以昆明世博园为例。自1999年开园以来,昆明世博园在尝试革新的背后一直面临着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有数据表明,昆明世博园经营总收入已从2004年的1.2亿元左右下滑到2010年的不足4000万元,而昆明世博园的运营成本近几年基本维持在7000万元至8000万元之间。目前,昆明世博园实质性转型已从园内最大的室内展馆——中国馆开始,就是要打破原本靠门票收益生存的单一经营模式,减轻公司的经营压力。

    “免费开放西安世博园是从长远考虑的,西安世博园是浐灞生态区的绿色名片,充分体现了区域生态优势,提升了浐灞生态区的品牌影响力和价值,既是惠及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民生工程,也以此带动了整个区域的产业动能,为浐灞提供越来越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和条件。”杨六齐介绍说。

    反哺运营

    说起西安世园会或者世博园,就不得不提他们背后的东家——西安浐灞生态区。2004年9月9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综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设立了浐灞生态区。如今,浐灞生态区已获批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同时也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级生态区称号的开发区,而世园会与欧亚经济论坛、F1世界摩托艇竞标赛一起,也组成了浐灞颇为红火的会展经济板块。

    “以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来带动城市的大变化、大发展在国内和国际上已有很多先例,但大型会展活动的后续利用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次大型活动的持续效应有限,前期投入量大,单一、短期的收入模式风险大、效益低。我们在世园会申办成功后,已经对园区后续利用进行了重点研究,确定了将灞河右岸打造成以世博园为核心的旅游集散地,重点发展旅游、会展产业,通过产业收入反哺世博园的运营支出,世博园又为浐灞生态区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两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区域发展的目标。”杨六齐告诉笔者。

    对于浐灞生态区而言,将西安世博园打造成一个永久性的旅游景点将产生聚集效应。杨六齐说:“对市民免费开放,增加人流汇集,有了人就有顾客,餐饮、商业、服务业区域就渐成气候,如果有良好的配套结构,产业就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建设模式。公园的本义就是个公共活动园区,不能靠收门票来运转,而是要靠商业、环境的配套等来带动消费,既人性化,又能维持园区运转,还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现在世博园重新开放获得了公共交通支持,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这个区域将逐步吸引到嘉年华、折扣店等来投资。投资商不会在没人气的地方做奥特莱斯,因为培养顾客群需要很大宣传、风险比较大。而在已有人流区则会比较容易成功。因此,世博园会给发展产业带来新的契机,给陕西和西安都将带来机会。”

    接下来,浐灞生态区将以西安世博园为核心打造西安的旅游集散地,积极围绕该区域提供配套服务,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配套的康体、餐饮、社交、娱乐休闲等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打造西安的生态城市公园,陕西的生态旅游城市名片。同时,以“旅游+会展”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业、文化产业,最终建成国内外游客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西安及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

    “今年,我们还将推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浐灞生态区将用实际成绩向海内外游客展示生态西安的无尽魅力。”杨六齐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