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腹泻的清热利湿法治疗

 静圆斋 2012-08-23
慢性腹泻的清热利湿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5-25 20:10:11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刘书红 尹亚东462400河南舞阳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慢性腹泻 清热利湿 

  现代医学认为,腹泻是指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的表现,是多种类似症状的统称。它的特点就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对于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可以分为胃源性腹泻、肠源性腹泻、内分泌失常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而根据病理生理学特征,可以分为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超过血浆渗透压所引起的高渗性腹泻;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吸收障碍性腹泻;肠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泻;肠功能失调,蠕动亢进引起的运动性腹泻。现代医学在治疗方面,尤其慢性腹泻,除了对症治疗、解痉止痛外,对因治疗的方法不多,且效果多不理想。

  腹泻在中医学应该归属于泄泻的范畴。在《内经》中称腹泻为“泄”,汉唐时期多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称为“泄泻”。先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泄。根据腹泻的病因、发病部位、发病特点、粪便形状等,又可分为湿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水泻、滑泻等。

  中医比较传统的看法,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在中医典籍中,对腹泻一证,虽大多数医家认为与脾胃有关,亦有意识到是肠间疾患者,如《济生方》论久泄:“邪气久客肠胃,则为不禁之患矣。”但是此方面的论述不多,认识不甚深刻,故临床操作起来不易。临床实践中,确实有些泄泻患者,大便常规往往见红白细胞及黏液,结肠镜检又可见溃疡、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可知病变的位置,确在肠间。若拘泥于调理脾胃,似乎有些偏颇。疗效也不理想。当然,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整体观、系统论,即便确定病在肠间,治疗仍然应该符合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思想。黄帝内经治疗久病有“雪污”“拔刺”“决闭”“解结”诸法,张子和儒门事亲也有“陈莝去而肠胃洁”之说,所以此类有炎性表现泄泻的治疗,确乎应该遵循“腑以通为用”“久病多瘀”(而且此类患者溃疡、充血、水肿以及血液循环而导致的各种病理损害其机理是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说明,和血瘀是有联系的)的古训,在湿热证型的治疗中,不离“通因通用”之法。选药的范围,清热解毒之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的金银花;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疗肠癖的败酱草。破宿血,补新血的白芷;能健脾阴,大益肠胃的薏米;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的蒲公英,皆在必用之列。

  以上为治疗此类泄泻有湿热病证表现之大法,运用于临床,仍需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所以,亦有变法佐治。如祛风之法的运用,如果后重之证明显,脉浮而有外风之侯,可以推知初始病因于感受风木之邪有关。即所谓“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脾病则运化失司,清气不升则留滞为湿邪”。故需加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药品。此类风药,俱辛香通达,胜湿而无温热燥烈。且祛风而能胜湿,蕴含五行相胜之理,确实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法。

  另有一型寒热错杂之证,与《金匮要略》黄土汤证治相类,叶天士称之为“脏阴有寒,腑阳有热”,较之于“上热下寒”的说法应该更为具体。但此类兼症的治疗难点在于脏之寒究竟在脾或是在肾,抑或脾肾同寒。脏之寒与腑之热轻重主次之分,药物如何因应契合。笔者体会,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的附子;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癖的炮姜;散寒邪,治奔豚治寒痹…泻痢、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的肉桂,均可辨证选用。如有“腹痛”“奔豚”,则以肉桂为宜。如有肢冷畏寒等阳气亏虚的全身症状,以附子为宜。如辨证为中焦虚寒、遇冷则泄,似以炮姜更宜。另外,因为寒热药物并用,用量权衡殊为重要。要避免温热药过量,泄泻虽轻而火热证加重;也要避免寒凉药过重,火热即除而泄泻更甚。这里面的权衡抟圆充分体现了“医者意也”的内涵,也是儒家“执中而用两”的中庸思想的生动体现。若顾此失彼,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确乎应该以辨证论治为经,以三因制宜为纬,通幽查微,用心审量。“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绝无定规可循。

  综合中西医学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笔者认为,腹泻的治疗,经过各种检验手段证实的肠道感染性疾病、肿瘤引起的慢性腹泻,通过治疗原发病,西医药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炎症、功能性腹泻、药源性腹泻,单纯的西医西药治疗,效果较差。而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是满意的。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结合“三因制宜”,考虑变证兼证的治疗方法,确实是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腹泻,除了“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