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传略

 松柏藏书楼 2012-08-23

吴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传略

 

先生传略

 杨禹廷(1887—1982)武术家。吴式太极拳宗师。又名瑞霖、雨亭。幼时体弱多病,家贫,只得借习武健身祛病,10岁开始习武,刻苦奋进。先后从周相臣、赵月山、田凤云、高克兴(子明)等习练十路及十二路回汉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以及刀、枪、剑、棍、钩、戟、镗等器械和摔跤等,且精习八卦掌和太极拳。因屡见帝国主义入侵,辱我同胞,讥我“东亚病夫”,从而更坚定了他习武健身、强国强种的信念。青年时,已驰名武林。1916—1941年,又从王茂斋精习吴式太极拳,且得吴鉴泉指教。

每一招式,都按规范演练,并穷究其来龙去脉,找出正确的感觉,以致日臻化境。禹廷认为艺精必须功勤,从不矜持,注重武德修养,且常言“德为技之本,德高技始荣”。20岁时,在北京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及智化寺设场授拳。1928年,一显贵邀他到南京任家馆教师,并在盐务总署为其安排要职。但他实难忍官场之腐败,不足三月即辞教回京,继续当穷拳师。日伪时期,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曾派人请他教拳,遭其断然拒绝。

日寇投降后,物价飞涨,为养家糊口,他宁卖掉惟一贵重之物自行车,步行十余里去教拳,也绝不趋炎附势,攫取不义之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教拳不辍。50年代初,禹廷倡议成立了北京市武术界联合会。他授技的对象上自中央部长、外国驻华使馆官员、专教授、著名演员,下至黎民百姓。各界知名人士如刘秀峰、陈云涛、傅作义、君迈、周学鳌、李星峰、楚溪春、戴爱莲、李万春、张云溪、曹连孝等均向他学过太极拳、刀、剑等。其弟子有赵安祥、王培生、李经梧、郑时敏、赵任情、王辉璞、戴玉三、马汉青、李秉慈、翁福麒等。1924年开始编订太极拳讲义,历37年,于1961年11月由国家建工部内部出版,书名为《太极拳动作解说》(教学讲义)。杨禹廷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委员等职。

修丕勋先生传略

 

修丕勋(1892—1976),字朱臣,山东莱州大武官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尤擅八卦,二十余岁即誉满乡里。先生德艺双馨,入京拜入门下,历时八年苦练,终得太极拳真传而获大成,为先生之得意高足。

修丕勋身负绝技回到莱州,致力于吴式太极拳传播。1934年,掖县成立国术馆,县长刘国斌出任馆长,修丕勋先生任教务主任,一时间太极拳弟子遍布莱州,现流传在莱州的吴式太极拳老架,均师承于他手。建国后,修丕勋先生曾任掖县政协委员,多次协助县里筹办武术赛事,年逾七旬,仍亲自出场示范表演,深得乡民爱戴和弟子们尊崇,为莱州太极拳发展和武术事业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修丕勋先生太极功夫炉火纯青,深不可测,一生弟子数百,形成吴式太极拳立足莱州并向各地传播的主干体系。得其真传者有其长子修良、次子修占及温铭三、孙镜清、周风岐、战波等。

 

先生传略

 

王悦,字厉生,(()—1980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大武官村。自幼师从伯父王茂斋学练吴式太极拳,得家传吴式太极拳真谛。19岁时到哈尔滨经商,建国后在哈尔滨传播吴式太极拳,并于60年代初创办了厉生拳社。文革中期王厉生回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老家,与当时被单位送回老家的堂兄王子英及老家的修丕勋3人,潜心研究吴式太极拳、剑、刀,系王茂斋宗师重要传人。

先生与吴英华、马岳良二位宗师为世交,曾专程去拜访两位大师,切磋太极技法。

先生武德高尚,为人低调,从不以技胜人。60年代在兆麟公园打拳时,经常有人“来访”。那时候,王厉生已经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但搭手总是点到为止,从不让人难堪。对手都是心悦诚服。因此,王厉生在哈尔滨武术界威望很高,人缘也非常好。有一次与人试手,一只手搭在对方肩上,只见王厉生用手掌将对方沾起,横向移动多后放下,在场人无不惊呆,感叹王先师功力深厚。

先生诲人不倦,指点弟子练拳,一招一式,精雕细刻,一套拳指点三年之久,务求精准。

王厉生虚怀若谷,把徒弟们当朋友相处,对徒弟关爱有加,深受弟子爱戴。

王先师在哈尔滨共培养弟子数十人,其中以王彦、谭洪业、赵学武、魏友林、王铁贞、毛希丰、李承祥为首的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功夫都达到一定境界。

 

先生传略

 

刘光斗(1912—?),又名光魁,字元化。武术家。祖籍山东蓬莱,1912年生于蓬莱市,1916年随父去北京(其父康甫,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外交部工作)。7岁拜北京张玉莲为师,习练谭腿门拳术,从十路谭腿开始,十路行谭、掩手母子、查拳、练手拳、短拳、二十四式、串拳、六家式、谭腿对练、谭腿单操等。还有双手带、春秋大刀、虎头钩,马眉刀、双刀、双橛和六合大枪(刘得宽传授)等器械。三年后,继拜王茂斋为师,习练吴式太极拳、刀、剑、枪、太极杆和推手。刘光斗颖悟超群,出类拔萃,经年累月刻苦练功,加之名师指点,几年后尽得精奥,终成吴式太极第三代弟子,后经王茂斋荐举拜在八卦名家唐兴福门下,习宋氏八卦掌。唐兴福八卦精纯造诣极高,是董海川弟子宋云甫的掌门徒弟,曾在清旗营任教头之职。星转斗移,几年后刘光斗全面继承了宋氏八卦掌、八卦刀,八卦枪等,功夫与日俱增。

刘光斗17岁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在校期间仍练功不辍,并教授了一批弟子(二十多人),其中有同学于希祖、赵光国、周家元、庚瑞琦等。那时刘晚苍经其叔祖刘桐堈(字凤坡)介绍,也到朝阳大学跟刘光斗学拳。赵鑫州在朝阳任教,看到刘光斗教刘晚苍练短拳寻根问底,称赞不已,但是怕影响他教拳,找到唐兴福,言及不让光斗在朝阳教拳,按辈分刘光斗得叫赵为师叔,后来只好改到别处去了。

几年后刘光斗去王茂斋处看望,王老与刘光斗搭手,也有意试探其功长进如何?一个撂手,光斗身一沉,王老未撂动,王老哈哈大笑,说光斗这几年长进不少,后生可畏啊!

1932年刘光斗去西安禁烟局工作,月薪80元,又在陕西省武协挂职,月薪20元,这一时期,经常参加一些武术活动,曾受到杨虎城将军的接见,并在他家进餐。

一日,一个叫崔云祥的壮汉,拳脚功夫样样精通,并扬言曾打倒十五位有名拳师,闻刘光斗之名,特来拜访。一见面,刘光斗见此人虎视眈眈,气焰嚣张,与其商定三个回合定输赢,此人力大凶狠,一个黑虎掏心,奔刘光斗而来,刘光斗以迅雷之势,用八卦转掌避实击虚之招将其打翻在地,其跃起连续猛扑,被刘光斗接连打翻了几个跟头,最后扒在地下不起来,非要拜师不可,说我和多个拳师交过手,从未见如此高手者。刘光斗不得已只得收其为徒,授以宋氏老八掌。还有一个姓黄名英,四川人,祖传十二辈练少林拳,闻名找到刘光斗较技,一出手就让刘光斗打翻在地,不堪一击,刘光斗叫他起来再上,他扒在地上不敢起来了。像此类比武之事不胜枚举。

1936年刘光斗在西安接到中央国术馆馆长张子江邀请他到南京去做教授函(杨虎城推荐),刘光斗在当年农历十月初到达南京中央国术馆。到南京后,刘光斗又写信给北京的弟子刘晚苍、刘焕烈,让他二人到南京去,因刘晚苍生意脱不开身,派其弟子廖叔庭同刘焕烈去南京中央国术馆,住在馆内南大院,白天学生训练,晚上他们练拳。

一日,中央国术馆教练要与刘光斗比试,在现场有张子江、邵力子、冯玉祥、李烈钧、吴峻山。李烈钧监场,比赛规定,谁出手伤人,按战犯处。馆方教练是练二路炮捶的,据说功夫很高,刘光斗是练太极拳的,胸带怀表文质彬彬,馆方教练鼓吹太极过柔,不堪一击。比赛一开始,馆方教练就先发制人,出手用重拳猛击刘光斗胸部,只听嗡的一声,刘光斗一挺身稳如泰山。这时,李烈钧立刻上前把刘光斗的怀表摘下来,以防打着怀表。对手复一拳疾如闪电,刘光斗侧腰闪过,已摸清对手虚实,对手又一直出击,出手凶狠,刘光斗在其劲发将至未至之际,出左手采带其左手,用挒劲击在对手肩部,将其发出并抬起一脚说,我若用此腿,尔非死则伤。外观众人只看见刘光斗稍转未见用分毫之力,对方已被弹出。当场冯玉祥说这是真正的以柔克刚。事后国术馆里的学生一提起刘光斗,都说刮刮叫(指功夫)。以后冯玉祥将军在接见刘光斗时还谈起比武之事,刘光斗说太极功表面极柔弱,内里是至纯刚,是棉里裹铁。

张子江的外甥刘鸿甫以及严玉振与刘焕烈住在一个屋子里待了两个多月,相处甚好,无话不谈。严玉振说:刘光斗的功夫是高,但打日本光凭功夫不行,还得国力强盛,一个大学生不该到这里搞武术,太可惜了。在这期间,刘光斗曾和一教练员交往甚厚,临别时曾把自己从西安带过来的大杆子赠送给他以作留念。

时值日本军国主义侵我东北三省,刘光斗慷慨激昂,曾题诗述怀:“展首青眸万里云,九州天下有云烟,脚踢锈球三万里,打倒东瀛到神州。”后来发生西安事变,南京政府一片混乱,刘光斗师徒在南京住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吃住享教授待遇,回家探教授证火车票免费)之后回到北京。

1938年刘光斗回到蓬莱。刘光斗第一个妻子早已病死,其妻孙伯谨女士是孙岳(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冯玉祥是第一军军长)的干女儿,也因难产而亡。回蓬莱后,与陈伯侠(螳螂拳师,曾走金票江南,人称铁老头)之女陈铎结婚,生女素霄(现在北京)、子刘兵(现在天津工作)。刘光斗在蓬莱也教授了一些弟子,其中有刘明甫(现在哈尔滨定居,亦是太极拳名手)在蓬莱阁递贴拜师,成为刘光斗入室弟子,曾参加哈尔滨市太极推手比赛,获二等奖。几经战争,动乱之际,刘光斗于1944年携妻子儿女赴北京、天津,后下落不明。

 

先生传略

 

郑和春(1912—1985),太极拳宗师王茂斋的亲传弟子,是将茂斋老架太极拳传入大连地区的第一人。

郑和春原籍山东莱阳。自幼家贫,五岁时便被舍身到掖县崮山道观,在道观住持于万东名下当小徒弟。崮山道观离王茂斋老家不远,且素有习武的传统。道长于万东的罗汉功更是远近闻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茂斋每年回家省亲,于道长得知王老是太极拳名家后,经过试手,深深折服太极拳的精妙,而正式向王老拜师学拳。同时拜师的还有同道胡万祥、张万年、刘万春,以及郑和春等。其中,郑和春的年龄最小,但天资聪颖,独受王茂斋的青睐,而得其真传。王茂斋曾亲传《同门录》—册,以示他为门内弟子。郑和春二十余岁时,在掖县一带已无人能敌。因此被道众推举,当了一段时间道长。但不久因道观内部矛盾而离开崮山,只身来大连谋生,做了一名码头工人。在一次制服工头欺压的事件中,工友们看到了他的高超武功,纷纷来拜求学拳。后来就在码头附近,就地办起了太极拳武馆。这是大连市第一家太极拳武馆,郑和春成为把太极拳传到大连地区的第一人。在大连武术界颇有声望。

但在旧社会,民众生活很不稳定。郑和春的武馆办办停停。以后几十年里,前后跟他学拳的约有一百余人,而真正能继承其拳技的只有他亲侄郑玉庆一人。郑玉庆自六岁开始跟和春师学拳,直到其师离世,始终在师傅身边勤奋学练,而尽得和春师的真传。后来,正是郑玉庆将茂斋老架太极拳推向社会,展现为独树一帜的太极拳支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