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炎:南宋一歌姬“垂帘”算计老相好

 木柳书屋 2012-08-24

 
牡丹花摄影选1 - 伴月轩主博客

 

2012-08-12 06:05:05

(转自凤凰网)
 
 
赵炎:歌姬“垂帘”整钦差
文/赵炎
    稀奇事,到处有,历史上,特别多。比如这位歌姬,尽管她籍籍无名,连姓什么也查不到,但是,在她的“垂帘”故事里却不乏重量级人物,有钦差大臣、封疆大吏,背后似乎还有秦桧的影子,以至于文人雅士都在帮她援笔助威,不可谓不稀奇。
    故事的男主角有两位。一位是秦桧的内侄儿王鈇,字承可,号亦乐居士,是个读书人,文章写得不错。因为秦桧的推荐,未经科举独木桥,直接进入枢密院镀金。其后仕途顺达,绍兴十三年,就任广东经略使、知广州,成了封疆大吏。另一位是同进士出身的韩璜,字叔夏,也是读书人,会写词。北宋末做过上蔡知县,绍兴元年进入司谏院(监察部门)当头儿。王鈇在番禺犯事以后,韩璜被朝廷任命为广东提刑、钦差大臣,专门负责王鈇的案子。
    王鈇犯了啥事?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贪污腐败而已,这在南宋官场,简直就不算事儿,再说王鈇还有姑父秦桧在朝中当保护伞,天塌下来有姑父顶着,还能算事?但赵炎提醒诸位别忘了,南宋还有一项制度,叫“举留”,即老百姓可以通过“吏民言”向上反映、批评、揭发、举报地方官的施政情况,从而决定当事官员的任免。所谓“民意不可违”,秦桧再能一手遮天,面子活还是要做的,广东百姓民怨沸腾,状子如雪片般飞向朝廷,惊动了圣驾,不立案不行了。于是,司谏韩璜就做了专案组负责人,去广东对王鈇立案审查。
    看过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官职不会太陌生。提刑官在宋代是很牛的,除了不管立法,其他的都管,查案子、审案子、判决案子,公检法全包干,权力大得没边,再加上又是皇帝任命的钦差,架势够唬人的,不由得王鈇不犯怵。听说钦差大臣即将到来,王鈇真的害怕了,如惊弓之鸟,寝食不安。
    交代完男主角,我们的女主角也该出场了,她就是王鈇的小妾,原本是“钱塘倡”(钱塘的歌姬),是王鈇在临安做官时花钱买回来的。前面说过,王鈇其人虽然贪腐,但文才不俗,有《亦乐居士文集》六卷(失传)。古代文人与歌姬之间,最容易擦出情感火花,恐怕不算新闻,所以,这小妾见“夫君”如此烦恼,遂起了帮夫的念头,关切地询问缘由,王鈇据实相告,说朝廷已派韩璜来广东查他。小妾一听就乐了,对王鈇说:“不用担心,这人奴家认识,算起来还是老相好呢。以前在钱塘,他经常找奴家玩的,奴家有办法对付他,只需如此这般即可。”
    韩璜乘官船威风凛凛来到番禺,王鈇到郊外迎接,韩璜避而不见,直到进城后才照例接见一下,又不发一言。这官架子端的,着实让人受不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王鈇怎么说也是秦相国的内侄、广东军政一把手,你韩璜这么不给面,将来还想在朝廷混了不?王鈇在一干下属面前尴尬得要死,气得牙痒痒,立马想起小妾的计策,暗中盘算细节,如何钓韩璜入毂。
    按照南宋的官场规矩,涉案官员在罪名未查实之前,该有的礼数不可或缺,韩璜得回访王鈇,否则就违反礼制,会遭到弹劾。这就给王鈇实施计策提供了机会:对不住了,你来我家,嘿嘿,想全身而退就难了。次日,我们的女主角早早就躲在了帘后,玩起了“垂帘”的把戏。而韩璜则果然来访,用过茶点之后,就是丰盛的宴席和炫彩的歌舞。韩璜心想,反正是来查他的,酒照喝,歌照听,不喝白不喝,不听白不听,渐渐的开始醉醺醺了。
    正在此时,帘后忽然传来一阵婉转柔媚的歌声,声音是那么的熟悉,而歌词正是韩璜早年在钱塘时为一女子所作。他乡遇相好,比他乡遇故知更加的令人心动,韩璜喜不自禁了:心仪的某人呀,原来你也在此,想不到啊想不到,快出来见面喝一杯。但王鈇的小妾就是不出来,只是一味劝酒,韩璜接连又喝了几杯,急不可耐。这小妾看他喝得差不多了,这才抛出诱饵:“大人当年舞技出众,今日可否为奴家舞一曲?舞毕再见不迟。”韩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要了一件舞衣穿上,还涂抹粉墨,踉踉跄跄地跳了起来。
    要说酒精这个东西实在害人不浅。如果韩璜不是喝多了,那么,赵炎以为,他用大拇指去想,也会想到,自己来王鈇家是做什么的?这女人怎么会出现在王这儿?身为钦差大臣,又怎能如此失态?被审查者会不会给自己下套子?等等。然而,他是真的喝多了,醺醺然的意识里,全是老相好当年曼妙的丽影和甜美的歌喉,早把朝廷赋予的使命忘得干干净净。尽情地跳吧,跳完了可与老相好重温旧梦!但是,酒精不允许他疯狂热舞,才跳了几下,就跌倒于地,人事不知。
    当他醒来时,已经身在官船,还穿着舞衣,拿镜子一照,脸上粉墨依旧,顿生羞耻之心,也无心查案子了,丢不起这人,立即下令开船,回韶阳提刑衙门。不久,即被朝廷召回,秦桧安排御史中丞对其进行弹劾,罪名之一,就是失性、失仪、失德,勒令提前退休。
    从此,韩璜臭名远播,次年即郁郁而死。死前仍对被老相好算计的经历耿耿于怀,填词一阕:“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散入千岩佳树里。惟许修门人醉。轻钿重上风鬟。不禁月冷霜寒。步障深沈归去,依然愁满江山。”(《清平乐》)
    五年后,即绍兴十九年,王鈇亦卒于任上。那位“垂帘”整钦差的小妾则在王家安度余生,至绍兴二十八年才去世。又过了数十年,著名的吉水学者罗大经有感于这位歌姬的机智,乃援笔撰文,收录其事于笔记《鹤林玉露》,终流传后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机智的歌姬,身为大奸臣秦桧内侄兼贪官的王鈇,也获得当时人的谅解,词人张元干、诗人王质,等等,都曾是主战的爱国文人,王鈇死后,张元干为其作《亦乐居士文集序》、王质为其《题王承可文集序》,均不乏溢美之词。(赵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