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欧洲文明来到中国,最早的冲突就在于两种文明的比较。在那个时候,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意识到两种文明有各自的优势,中国人主张“中体西用”,欧洲启蒙运动借鉴了大量中国的文明传统,欧洲工业革命引进了很多中国古代科技,这都足说明,当时的东西方都看到了各自的长处和缺点。而这种相互比较、借鉴的突出特点在于,两种文明都是外部的鉴别,而不是各自内部的冲突。
当欧洲文明在世界的扩张造成中国内部的矛盾加深,来自外部的西方文明就占据了上风,辛亥革命由此发生。但是,辛亥革命后不久,欧洲文明的内部矛盾演化为一场巨大的内部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文明是否绝对有效,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国内第一次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激烈冲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新文化运动不得不以一种文化暴力的方式坚持自己的选择。
世界大战几乎将全世界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对于欧洲文明的反思在欧洲变成寻找新的出路,其结果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中国就是还要不要学习欧洲,因为,一些人注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避免世界大战这种可怕的灾难。但是,中国在这个阶段争论东西方文明的优劣问题,很快被另一个问题取代。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但是,学什么?由于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严重缺陷,一部分人便提出要学习西方的社会主义,以超越现有的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最终获得了实践上的胜利,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变成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
这个三角关系分别是,传统文化,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其中,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都是欧洲文明的产物,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欧洲文明内部冲突在中国的再现。可悲的是,由于还存在着无法消除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冲突,都经常把传统文化作为替罪羊。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有一种现象始终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任意两个势力结合起来,攻击第三势力。本来,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他们都会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同盟,而传统文化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时常被这种结盟关系所迷惑。当然,还有一种状况是,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联合起来攻击传统文化。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自己的靠山,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因此,这两个来自欧洲文明的冲突者,在中国互相恶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比传统文化强大得多。这两个强势集团的较量,弱势者要拉传统文化结盟,强势者要狠批传统文化。任何一方发生过错和失误的时候,也会把罪责推卸到传统文化头上。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传统文化承受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变成另外两个冲突势力开脱自己责任的垃圾箱。例如,贪婪、唯利是图、物欲横流明明是自由经济的产物,却被某些人归结为传统文化的结果;文化暴力明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被某些人归结为传统文化的罪责。文-革完全是引进的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实施的破坏,受灾最重的就是传统文化,结果有些学者居然说文-革是传统文化的必然。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专制问题尤显突出。传统文化确实有专制的特征,也正好被来自西方的计划经济充分利用。计划经济的专制与传统文化的专制是不同的,传统文化的专制从来不懂计划经济,也从来不搞计划经济。然而,计划经济专制的所有恶名都统统落在传统文化的头上。这对于传统文化显然是不公平的。计划经济的专制完全可以在欧洲文明的历史上找到大量的历史遗传,由于在中国有着顽强的传统文化,人们在专制这个问题上,看不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只让传统文化独自承受罪责,遭受谴责,被引进的欧洲文化则在中国化身成为绝对正确的进步形象。这种现象在欧洲都没有像在中国这么极端化。
实事求是地说,传统文化确实有不适应现代化的地方,这也是造成另两个西方文化势力在中国攻击、批判传统文化的原因。但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绝对不是一无是处,就算在日本这样的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非常强大。有人经常拿日本好的一面比较中国差的一面,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因为日本很多好的一面正是传统文化依然有活力的体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两面夹击之下,影响力已经非常有限。包括在中国农村,本来是传统文化最后的自留地,但是,经过文-革之后,农村的传统文化早已大大失去了影响力,本来传统文化可以纠正的很多人性的弱点,现在失去了约束,变成所谓的民族劣根性。
传统文化并不是万能的,但是,传统文化的某些精髓确实能在当今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传统文化在中国迎来一个复兴的高潮,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的靠山彻底倒塌,原先三角关系的平衡被打破,而自由经济又确实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全世界不管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开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扬弃在当前并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是世界文明的潮流,因为5000年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作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最好的参照系,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的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形态,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没有了它,当今人类在某些问题上会找不到方向;在另一些问题上会浪费大量的探索;在某些文明的根本问题上会失去其他选择的可能。
如果说计划经济是西方文明试图从内部找到解决方案,那么,现在的实践证明,从内部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不成功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从资本主义外部解决其困境的一种可能。之所以这种可能对于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成功的经验和资历。这一点正是年轻的资本主义严重缺乏的。
中国当今的繁荣发展,其发展速度令全世界称奇,在其他国家都很难找到先例。其中原因,我们不能不说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曾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富裕国家的历史上有效地出现过,今天,将在中国自己身上再次发挥任何其他文化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在高峰之后,曾经落入奄奄一息的低谷,之所以在今天无数中国人重新拿起四书五经,重新聆听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学者讲解,不是因为一个糟粕死灰复燃,而是它确实有着强大的现实和未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