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寿源自原生态养生

 東泰山人 2012-08-24

养怡之福

文\秦文君

  很早就听到一个英国童谣:早晨吃一个苹果,让医生无事可做;中午吃一个苹果,给医生当头一棒;晚上弄一个苹果吃,能把医生活活饿死。 

  年轻时对这童谣一笑了之,并不在意养怡身心的含义。心里笑话两种人,一是吝啬的守财奴,他们短视,惜钱而不惜情意,另一种太惜命的人也受鄙视。圈内有这样让人难受之人,老同学聚餐,选的饭馆可心精致,这人离奇,没病没灾却不吃所有的肉类,胆固醇高,嫌海鲜有嘌呤,不通融,一小口都不碰,连绿叶蔬菜还要剔除热性的,大菜没上齐,就急着早退,说是晚上9点雷打不动要上床歇息。 

  一个人抵挡美味食物的诱惑,三餐淡而无味,几时锻炼,几点喝水都设置了定数,人生没有了弹性,瞬间变了味道,怎像钟表走得刻板?我不喜欢。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为了追随梦想,为了钟爱的人,人生有些起伏,生活有点忘情,有点散漫和洒脱是何等美好。何况,我爱美食。人自然不是为了吃而活,是为了活而吃。不过,倘若人生中与美食无缘,与美景错失,我将无法甘心。 

  记得有一年品尝神户牛肉,惊为天食。还有一次也在日本,品尝极品金枪鱼大脂,味觉美得心生无数叹息。有一种说法,出一个懂得食物之美的品家,至少经过八代人的熏陶。我只能算是业余品家,追溯上去,我的口味是外婆带出来的,外婆对美食颇有心得,她老人家味觉高超,也会做一些。她高寿的秘诀可归结为原生态的养生:想美食就美美地吃,想睡觉就美美地睡。外婆晚年的福不仅来自美食,还生于淡泊,不去算计生活中的得失。这些功夫明明看得见,却并非人人能效仿。 

  我发表作品时20多岁,随着兴致通宵达旦地写,不懂劳累,一连写了30年,600多万字。夜间写作成了我的生活方式,黑夜安静、神秘,躲在一盏孤灯下,祈望写出精灵般的文字。沉浸在文学创造构成的绮丽风景中,有松弛的幸福感,也有巨大的落差和紧张。有的作家靠烟斗陪伴,与我相伴的是香浓的巧克力,嚼着香滑的巧克力,感觉温润柔和,无比沉醉。有时等稿子杀青,猛然发现一大桶巧克力居然被“吞噬”一空。 

  曾经相当自豪,上苍给了我足够的能力和耐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尝不是福呢,这里有金钱和名位买不来的快乐。可去年的体检报告出来,好几项偏高,医生把我叫去训话,说是亚健康,令我低盐、低糖,多运动,不得熬夜。 

  还是照样熬夜,梦想不经过忘我拼命的努力怎能成真?不久,有坏消息传来,有朋友过于疲惫,心脏里搭了四根支架。有朋友在体检前一周惶然不安,明知自己的生命之光暗淡,进了医院会被医生收容。另一位朋友坐在电脑前突然倒下,没能醒过来看一眼年幼的孩子。 

  灰色的、有尘埃和腥味的消息,化成了心里看不见的创伤。健康的时候也会痛惜,但并不会有这样的惊心吧!那之后推掉不喜欢的事,躲开无聊的会议,改在午后写作,还是离不开巧克力,可是限量了。夜里读读闲书,和家人厮守。我还创办了有趣的“小香咕阅读之家”,春天时和小朋友们在樱花树下朗读如诗的文字,一起品尝加了花瓣的蛋糕。几株樱花,清风里的琅琅童音给了我极大的愉悦,生活通过美好单纯的时光给予我点拨。 

  太累的人,身上和心里哪会没有一点创与伤。人不能永生,为了心里牵挂的艺术梦想,为了爱不够的孩子和亲人,为了不断跃动的心,为了美食和美景,必须养心养生,我买了一堆全谷食物和橄榄油,赏花、听雨、看戏、做瑜伽。 

  不过有时我还会听从内心的意旨,选择在夜里写下一些文字,还会饱饱地畅快地吃一顿美餐。人是大自然的精灵,养怡也该遵行愉快生活的原则,至少不能本末倒置。恪守机械的养生教条,人生没有情趣可言,而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养怡身体才是真正的福祉。

  (摘自《新民晚报》 /王建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