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武术在徐沟

 黑老赵 2012-08-24

        徐沟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

    徐沟过去是县城又处晋中盆地的中心,是东西南北物质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山西每县必有山,唯有徐沟县没山。徐沟城,三河环绕,(洞涡河今潇河、金水河、象峪河)七路行财,(通往北京、西安、太原、口外等地的七条大道)庙宇林立有60余处,周边城市都很近,北离太原37公里,东离榆次30公里,南离形意拳的发祥传播地太谷,15公里。戴氏心意拳的发祥地,祁县30公里。西距形意拳对练六法的传播地,晋源。清源20公里.而且每月都有庙会,全山西省就徐沟的庙会最多,过去徐沟县人称之谓小上海,非常繁华热闹,特别是二月初二和十月初二的骡马大会,一连五天近处别说,远至蒙古,新疆的都来赶会卖骡马卖马。正月十五又有徐沟的传统文娱背铁棍,耍狮子.搅龙灯.旱船等盛行的民间武术艺术节,这些和武术都是不可分开的活动。在这其间也是各界武林同仁的技艺交流大会!
    徐沟的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有站居徐沟城才有攻战太原的便利条件,解放战争时我解放军为徐沟争夺而战,把闫锡山赵承授部队堵在大常,顺利地打胜了大常战役,当时如果赵承授部队战领了徐沟城,又和太原成犄角之势两头相应,后果不堪设想。要想解放太原,必须先拿下徐沟,徐沟城有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要想打下徐沟,肯定会产生重大伤亡,解放太原会更加困难,所以徐沟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战略地位。
在武术方面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据清光绪《徐沟县志》记载,只明清两代徐沟就出过武进士6名,武举人61名;武将有城东3里庄子村的台湾总兵王介福。城西4里常家庄的镇海卫守备常裕纶。   明末清初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述太原及“原名晋阳”,地理形势时指出,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也”,是历代统治阶级以及各族统治集团竞相角逐和争夺的战略重地,“晋阳历代多战事,著称天下古战场。”

  据统计,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现代,发生于此的战事多达50余次,其中不乏旷日持久或对历史影响深远者,如拉开战国先声的春秋四卿之战,如坚守十余年的刘琨抗战,如唐平定“安史之乱”由守转攻转折点的李光弼决胜史思明之战。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御前都点检(禁卫军司令)赵匡胤趁机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他在夺取了后周政权的同时,也继承了柴荣一统天下的壮志。当时占领现今山西地区的割据政权是北汉,赵匡胤与其谋士认为,北汉正好处于宋与契丹之间,可以充当宋朝北部边防,且北汉虽然国小,但将悍兵勇,攻取不易,于是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
徐沟自古普遍流传的一个故事, 是在宋朝以前赵匡胤下河东(赵匡胤下河东实际是汾河东面,现在的徐沟地区,又称河东地区)攻打晋阳城,征战在徐沟,当年徐沟距离晋阳城三十多里,
自古流传晋水逆流(全国的水都是由西向东流,而唯有山西的水是由东北向西南流的)也有晋人难服之说,赵匡胤当年三下河东打了十年,也没有攻打下晋阳城。。
赵匡胤死后,他那心狠手辣的弟弟赵光义,在公元979年夏日的一天,宋初平北汉时的太原之战,掘汾河之水灌晋阳城,攻开城后,奸淫掳掠,赵光义还是恨气难消,接着一把大火将已有千年历史的的晋阳古城,烧成一片废墟。晋阳古城(今太原西南古城营地区)内,火光冲天而起,城内居民四散奔逃,满城人都痛哭地离开了家园。
虽然中原地区复归一统,其惨烈悲慨之处,至今仍令人闻之变色,犹可叹息者,胜利者一方火焚水壅,将一座千年古城毁为白地……
现在的地名也许可找到一点历史的痕迹如杨家峪也可能就是杨家将所住的区域。寇庄、狄村是寇宗、狄仁杰的故里。大王村、小王村、张楚王,辽西、集义等等。同戈站可能是当年一同挥戈作战之地。
赵匡胤当年下河东,当时徐沟地面有姓董名金莲一女将武艺高强,先锋官郑恩和青年女将董金莲殊死搏斗!郑恩因屡战打不过董金莲,便贼出百计耍起坏主意,郑恩本是无赖出身,什么下流手段也能使出!便败退至董答桥头(徐沟西北7里董家营与王答之间的洞涡河桥及潇河桥,董家营是董金莲和赵匡胤赵家对阵的营盘)当着众三军的面,脱裤子玩阳具,羞辱女将董金莲,让三军将士们哄堂大笑!董金莲乃是黄花姑娘性情刚烈,那经的起如此侮辱,恨气不过!紧咬银牙拔剑自刎,郑恩道觉的什分得意,傍边赵匡胤看见了,那郑恩卑鄙下流如此的做法,很生气的说: 我将来事成之后先杀你这无耻小人(请参看赵匡胤下河东—之龙虎斗,是呼延赞与赵匡胤的战斗。呼延赞:赵匡胤的先锋官呼延寿庭之子,今太原市西十约公里处呼延村人,赵匡胤的先锋官呼延寿庭被奸臣所害,子报父仇)。赵匡胤果然赵坐皇帝后,便杀死了随他身经百战,一同打天下的结拜兄弟郑恩,因此激起了郑恩妻子桃三春率部造反,包围攻打京城,赵被逼无奈,直至斩了赵的龙袍才解围(参看戏剧—斩黄袍)。

                    中华武术在徐沟的传承

中华武术是我民族的晶莹瑰宝,也好似祖国的一项很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在古老的冷兵器时代,是主要的搏杀技术,先人们为了保家卫国,对各种战略战术,都有过长期的实践和精心的研究,凝聚了无数志士仁人的聪明才智,产生了诸如《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兵家经典。以后发明了火药、制造了枪炮,随着战争的现代化,武术的战斗作用则逐渐减弱、消退,而转化为技击搏斗、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徐沟自古以来就是各路武术豪杰融汇交流的平台。一是徐沟位于晋中腹地,为东西南北物资文化交流的中心,无山无沟,四通八达,来走方便;二是距离周边武林祥地很近,;三是徐沟城商贸繁荣,七路行财,商宦巨富们多有“镖头"及“看家护院"的武林高手荟萃于此;四是徐沟城的庙宇多、庙会多,武林同仁常利用庙会期间进行技艺交流;五是徐沟的文化教育发达,从书院到学校,一向重视体育,在教师、校长中多有武林中人或武术爱好者,常对学生进行武术训练。由于以上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徐沟成为著名的“武术之乡。"
    时势造英雄,武术之乡名师多,兹将历史上的武术名师介绍几位:
    (1)孟天锡(1 874-1 930)字子纯,原籍清源县长头村,少年时随父经商,定居于徐沟县城。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文爱武,1 6岁时,其作文已闻名全城。他父亲见他争强好胜,喜爱玩枪弄棍,便送他到太谷县拜武术大师车永宏学习武术。七年后他的功夫大成,形意拳,八卦拳无一不精。他为人豪爽,慷慨助人,扶正除邪,成为徐沟城的一名豪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天锡经友人介绍入山西武备学堂接受革命思想,加人中国同盟会。光绪31年,经同乡爱国人士刘文炳介绍,天锡与革命进步人士合创徐沟县南街公立学堂。他任武术总教师,传授各种拳法、长短器械、兵式操课。他教人育才以武德品行为重,并注重实用技击。他带领学生参加省城运动会比武,其队伍整齐矫健,受到观众赞扬。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又兼官立小学教师,义务授课,深受广大民众称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天锡积极响应,支持配合省城太原的革命行动。同年九月初,他与常富山、侯丕贤、许守贞组织弟子120余人待命,并筹集快枪、手枪38支,火枪、刀杖若干,宣告成立民团,众人一致推选天锡为管带。
    革命军于10月23日南下,途经徐沟县城时,因军纪不严,有许多随军队趁机混人县城的游民歹徒掠抢了城中商号和民众的财物,有些歹徒还伤人放火。天锡见此情景,怒火填膺,便将这伙歹徒几个匪首斩首示众。众匪徒惧天锡之威,四处逃窜,县城得以安宁。同年12月15日清帝退位,共和宣布成立。山西成立国民公会,徐沟民团解散。民国2年(1913),省内各务司以天锡维护治安有功,任天锡为徐沟县警务长。1914年徐沟县知事欲陷害天锡,他只好离职隐居。以后又任过保德县邮业局长。民国18臣年(1929),天锡一病不起,久治不愈,于次年逝世,享年56岁。他在徐沟兴办教育、维护治安,积极参与革命,深为后人称赞。传说形意拳大全书封面,郭云深来山西和车永宏等人的照片,就是他当时在徐沟照的,因那时照相相当困难,没钱人见也见不到,而且他也是车永宏的高徒。
说孟天锡,须顺笔提一下他的师傅,太谷形意拳宗师车永宏。车永宏字毅斋,人称车二师傅,他虽不是徐沟人,但与徐沟有不解之缘。他既是武术大师,又是车把式。他赶车去太原或上西山拉煤,徐沟是必经之路,往来特别频繁,因此在徐沟传人很多。那时候在徐沟男女老少以会练形意拳为荣。
车二师傅每逢赶大会,便带领李复帧、布学宽等弟子来徐沟教拳传艺,再加徐沟会多,一住好几天,徐沟盛行一时的练武学艺好不热闹,人人以会武为荣,拜名师为荣,艺高者受人尊敬,并流传当时言到:进了徐沟城都是练武人,有艺无艺,车二师傅的徒弟,不论功夫好赖,娃娃大人都会。”
樊永庆:1861年生,山西省榆次市人,从小在徐沟住地方经商,少年时在山西“晋源泰”钱庄当学徒,遇事善于动脑筋,承多次识破假银元,深得钱庄老板的信任!委任为徐沟钱庄柜台经理。徐沟武风胜行,因此性情豪爽,爱打抱不平的樊永庆便拜在车二师傅名下学习形意拳!而且功夫很高!传人有杨永蔚、樊连蛮、樊瑞峰、裴贵成等。

(2)这里只说杨永蔚(1883-1954),原籍徐沟王答村。自幼在徐沟城内一一家皮货庄当学徒。因酷爱武术,便拜徐沟钱庄掌柜樊永庆(太谷车毅斋的高徒)为师,学练形意拳。为了学到形意拳的真谛,他曾多次秘访师爷车毅斋与著名拳师宋世荣。但他严遵祖训守口如瓶,从不张扬。因而他的拳术非常精湛。他一生谦虚谨慎,品德高尚,教授弟子不温不火,而对那些有意上门挑衅的无赖,则严惩不贷。
由于樊永庆功夫好,名气大,去世早,当地武风盛行,所以徐沟地区由杨永蔚接班开门收徒,凡是买卖家,无论当铺、药店、烧锅、绸缎行等,地方伙计成群结伙,拜师学艺。杨永蔚先生在徐沟传人不少,出名的有西南坊许承麟、郜村王鸿、西楚王杨守先、庄子村姚友谦,董家营柳中泉、丰润村杜生震、东木庄牛培贞、牛广义、清原北营留拐海全、走路虽拐,但练拳很厉害且不觉拐,太原县石沟的李四牛、是有名的中医大夫 等。1993年与1940年曾两次闯关东,在关东传人  很多,很有名气。 
 杜生震生于1900卒于1990,九十一岁,解放前在小村当村长多年,维护一村平安有功威信很高,其他村因通共乱抓乱棍打死多人,唯有小村没伤一人!说一不二,秉性刚直,在村里红白喜事无有不通,知书达理,写的一笔好字,是文武全才的高手,王鸿杨守先三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杨守先和王鸿在杜家两败俱伤就是杜给与调解的,自幼拜杨永蔚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弟子武全发 、王四娃、郭喜年。
姚友谦,汉族徐沟庄子村恩,中共地下党员拜杨永蔚为师专习形意拳,形意拳,自由聪明好学出手快,因此深受老师喜爱,去那也代上在太原小五台参加国考比赛都取得好成绩。60年代有个杀猪的叫焦青,长的五大三粗,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又唱过戏,和姚友谦先生动手,没来三下被姚友谦先生,一个虎扑打到炕圪旯里!第二下被打到盐瓮子里面!传人很多,有安石头、王腊文、韩丙录、赵福牛、白应德等,1933年曾参加山西擂台大赛。

柳中泉太原市清徐徐沟董家营村人()高级工程师,青年时拜杨永蔚为师!精通形意八卦太极拳。对打穴颇有研究,由于文化高、基础好、功夫硬!当时深得王鸿先生敬佩并常在一起切磋探讨,传人有柳政建、吴保姓等。
对于杨永蔚先生来说至今依然是个谜!因他当时在徐沟来说武艺不算高,论资排辈:华、邦、维、武、尚、社、会、统、强、宁、他占邦字,辈份低,年龄也不大,然而众多名家高手却都出自他的门下。由于当事人都已作古,调查不到,因此百思不得其解!

在徐沟自古这个各路武术同仁交流的平台上,远的不说,据老人们讲,清未明初徐沟每年春秋开展两次武术比赛,周边爱好者都来交流,特别是祁太二县和太原县地区来的最多。
一直流传致今且久盛不衰。

形意拳
李复祯 传陈际德,樊永庆 传杨永蔚. 樊连蛮  裴贵成。吕学隆 传孟立刚(二铁师傅)
布学宽 传有苏登瀛.史焕美.张谦.武春修.
侯孝贤 传王秀娥
祁县戴氏心意拳:王映海经常来传人有杜圪奴。
少林拳传人有
杨三元,聪明绝顶,三般饿艺之冠(谚语说:世上三般饿艺儿,踢拳,下棋闹票儿),一是练拳骨软如绵,闪展腾挪如飞,二是背后杀棋无人匹敌,三吹拉说唱触景生情句句押韵。诌师傅真名不详,意思什么拳种器械都能胡来一套), 武艺精湛。高丙元:少林二郎拳檀长擒拿格斗,分筋错骨。
常元润: 猴纵跳跃进退神速,内外两家长年坚持练功,年轻时站在城墙墙头上下软腰儿,听我村冯振礼说:在警备队捉拿洋烟贩子,一个旋风脚推开窗户站在炕上,用脚踩住用枪比住犯人了。
中国武协委员布学宽先生每逢赶会,必带领弟子们步行来到徐沟,住进聚庆泉(酒坊)与各路豪杰汇聚一堂交流传艺。
弟子苏登瀛先生品德高尚, 一生光明磊落,习武重德,义气为先,与人交往推心置腹,礼先下士,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凡来往者都有相见恨晚之深感,由于广善结交,能博采众家之长,所以在武术上形成风格独特的徐沟苏式形意拳法。姿势静节大方,一招一势紧凑脆彻,形象优美,动作逼真,在苏师与同门师兄弟们的交往下,互不保守,排除了门派之见,弟子们受益非浅。既继承了布师爷之功德、架势、静节,又在对拳方面有杨吉生先生的对练方法,在技击方面也有孙德宜和王鸿等先生的传作,所以各处比赛屡次夺冠,表演之后同行中人无不拍手称赞。苏师对弟子胜于父子,终身能做到因人施教、百问不烦、千教不厌、言传身教、礼仪道德、文韬武略无不面面俱到,特别让人敬佩的是和他在一起练拳的伙计们,拳是他教的,却介绍给了他的师父师兄弟拜了师,其中有张谦介绍给了布学宽先生成了他的师弟,梁荫彬和杜士秀介绍给了他师兄张永义,张维宾介绍给他师弟神拳圣手孙德宜拜了师。苏老师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怀念的。
苏师继布师爷之后,在武德武术上更进一步继续发展了车派形意拳,在徐沟地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精心培育了大批武术人才,我们抱着对武术这一瑰宝的挖掘整理,进一步研究的目的,现将苏师及其门人们新编的一些粗浅东西奉献给大家,并希望同门们共同研究,探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加以完善。让我们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光大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同心同德,做出新的贡献。
山西省第二界体育大会国术比赛于是1951年10月1日在太原举行,由县考试录取后赴专区比赛,专区选拔优秀再上太原市应考。比赛名次:
单  拳:第一名 苏登瀛(徐沟)、第二名 韩世英(临汾)、
        第三名 王青山(运城)、第四名 常 田(忻县)、
        第五名 王 鸿(徐沟)、
对  拳:第一名 郑成全*王世宏(榆次)、第二名 郝灵花*王成义(太原)、   
        第三名 杨吉华*王青山(运城)、第四名 张槐华*张映全(忻县)、 
        第五名 韩世英*成喜全(临汾)、
单器械:第一名 成喜全(临汾)、第二名 郑成全(榆次)、
        第三名 杨吉生(太原)、第四名 苏来福(临汾)、
对器械:第一名 吴锡金*吴元喜、第二名 王世宏*郑成全(榆次)
        第三名 张槐秀*张五毛、第四名 韩世英*成喜全(临汾)、
一代名师苏登瀛先生的功德,苏老师继布师爷之后在武德。武术上更进一步,继承发展了车派形意拳,并在徐沟地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各界武术人才,苏老师一身光明磊落,习武重德,义气为先与人交往推心置腹,礼先下士,平易近人,凡与交往者,都有相见恨晚之深感。由于苏师的广善结交,能博采众家之长,所以在拳术上形成风格独特的徐沟苏式形意法,姿势静节舒展大方,一招一势紧凑脆彻,形像优美,动作逼真,在苏老师与同行及师兄弟们的秘切交往下,互不保守,排除了门派之见,弟子们受益非浅,我们学到了杨吉生师叔所教的对练六法、孙德宣师叔和王鸿老师的技击和各种套路、常连保老师的猴拳少林等等。所以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遗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弘扬中华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做出新的贡献。
武德高尚的苏登瀛先生
武   敬  赵   图
  苏登瀛先生,字仙洲。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西北坊人,1902年生,1981年逝世。享年八十岁。
先生从小读书聪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酷爱武术。早年在太谷经商时,拜形意拳名家布学宽为师,习形意拳。由于先生忠厚朴实,虚心好学,尊师敬友,内旬团结,深得布老器重,谊结师徒,传以真谛。先生习武重德,爱憎分明,具有民族气节,抗战时期日军曾几次重金雇佣先生出任武术教官,都被先生拒绝。先生生前有口宝刀,乃人精工锻造而成的稀世之宝。日军得知后多次对先生威逼利诱,想夺取宝刀,先生只好代刀远走他乡,日军又捕他妻子下狱,终未获得,可惜此宝刀迭落于“文革”_动乱中。先生练艺吃苦,勤于锻炼,细于揣摩。因而功力甚厚,拳理精粹。兼顾体用养之道,五行六合之理。他能练的形意拳,形象意真。刚柔自得,八卦变化,法法相连,太极开合,内外兼顾,经先生的多年实践,把形意、太极、八卦用科学思维熔为一炉。在生化之学理上由小见大,一通百融,从而悟出习拳三条深奥的道理来。即,
  初学体形要展放, 力达稍节身能壮。
  中练紧凑应变化, 意守丹田劲暗藏。
  老练精神劲能化, 练到真意道德尚。
1951年,先生曾参加山西省第二届体育运动会,以精湛的技艺,夺得形意拳第一名。当时山西日报作了报道,从此先生名扬三晋,驰誉遐尔。先生为弘扬中华武术,为车派形意拳的传宗接代,发扬光大,做过大量工作提倡创新,教学严谨,技德并重,尤重武德,在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车杨守先,王鸿被人誉为河东三杰。曾在徐沟中小学义务传授武术十几年,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材。劳动之余,以教拳育人为乐事,从不怕麻烦,细心、耐心,诲人不倦,晚年又同王鸿先生经常在一起,讨论拳经拳理,切搓技艺。同时共同为培养徐沟地区武术人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正把一颗为发展中华武术的赤心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
      先生一生,生活俭朴,一尘不染,勤劳忠厚,德高望重。1964年应邀担任太原市武术协会委员。清徐县武术协会副主任,任清徐武术运动总裁判。多次评选为县、市全民体育运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多次出席全民体育运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由于先生武德高尚。平易近人,能团结武林朋友,所以来徐沟切搓技艺的武林友人连绵不绝,他们都认为,在徐沟,同苏先生才能真正做到以武会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为光大中华武术作出贡献。
先生不仅精于武道,而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有相当水平,先生一生习颜字很见功力,曾经常说,武事随着文事精,强调要年青人学好文化知识。先生一生在文武结合方面,编写了大量的拳谱,得体会同时创编形意混合拳、五行鸳鸯、玉环步、五花棍、重新整理了剑术套路,旨进了其它门派的如:梅花枪、纯阳剑、六合棍、三门棍、七节鞭、虎头勾等器械套路,从而丰富了我门派的材料。先生于1981年农历八月十六与世长辞。我们深感象失去严慈一样的痛苦。先生走过的一生是踏实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确实为我们树了高尚的典范,是武术界的一代宗师,是发展武术事业的倡导者,同时也是武术教育家。
我们永远怀念先生,苏登瀛先生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下面是1985年,苏先生将形意拳之五行,十二形,和形意拳的三个传统套路,进退连环拳,鸡形四把,和杂式捶非常巧妙地,结合为一个动作优美,静节生动的组合套路,并配有既押韵又动作形象的歌诀,先生不亏为文武双绝的高人。
形意混合拳    苏登瀛
形意混合拳    苏登瀛
起势立正总路线,半面向左三体成。金鸡三步变食米,反背下势接燕形。
右手崩拳回身转,龙形升降左右翻。炮拳轰炸龙虎交,风摆荷叶回身飘。
鹞子入林变虎形,鹰熊合演变势灵。白蛇拢草猴纵山,入林退劈乌龙翻。
横拳上步变成攒,马形两个往回返。鼍形云翎鲐竖尾,左右劈拳行连环。
云手踢足上步蹦,狸猫上树倒翻身,懒龙卧道腾云起,黑熊探枣把食寻。
推窗望月裹手势,立马三箭连环崩。白鹤亮翅往下练,扭身炮拳十字形。
望眉斩截金鸡叫,鹰把劈拳独立鸡。食米回身鹰熊斗,如鹰抓兔归三体。
两手相抱成马步,双手外摆套路终,混合形意基本势,五行十二形编成。

忆苏登瀛老师 
道法术艺混为一,圣贤智愚学而得。
身心静正无邪恶,博学苦钻奇才出。
苏老师一生光明磊落,习武重德,义气为先,与人交往推心置腹,礼先下士,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凡来往者都有相见恨晚之深感,由于广善结交,能博采众家之长,所以在武术上形成风格独特的徐沟苏式形意拳法。姿势静节大方,一招一势紧凑脆彻,形象优美,动作逼真,在苏师与同门师兄弟们的交往下,互不保守,排除了门派之见,弟子们受益非浅。既继承了布师爷之功德、架势、静节,又在对拳方面有杨吉生先生的对练方法,在技击方面也有孙德宜和王鸿等先生的传作,所以各处比赛屡次夺冠,表演之后同行中人无不拍手称赞。苏师对弟子胜于父子,终身能做到因人施教、百问不烦、千教不厌、言传身教、礼仪道德、文韬武略无不面面俱到,苏老师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怀念的。


形意混合拳    苏登瀛
起势立正攻路线,半面向左三体成。金鸡三步变食米,反背下势接燕形。
右手崩拳回身转,龙形升降左右翻。炮拳轰炸龙虎交,风摆荷叶回身飘。
鹞子入林变虎形,鹰熊合演变势灵。白蛇拢草猴纵山,入林退劈乌龙翻。
横拳上步变成攒,马形两个往回返。鼍形云翎鲐竖尾,左右劈拳行连环。
懒龙卧道腾云起,黑熊探枣把食寻。推窗望月裹手势,立马三箭连环崩。
白鹤亮翅往下练,扭身炮拳十字形。望眉斩截金鸡叫,鹰把劈拳独立鸡。
食米回身鹰熊斗,如鹰抓兔归三体。两手相抱成马步,双手外摆套路终。
苏登瀛先生门人简介
张守斌:男,汉族,1959年出生,大专文化,山西省清徐县集义村人,1975年在徐沟上中学时拜徐沟西北坊苏登瀛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器械等。自幼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主办了清徐县每年一次的清徐县长安杯武术大赛。现任清徐县常委,清徐县政法委书记,清徐县形意拳协会名誉会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顾问。
牛溥:男,字温青,1924年出生,山西清徐县北程村人,高文化,青年时代投师学艺,锻炼武术,钻研医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两项颇有成就,年虽74但身体比青年时还觉强壮,在太谷时随王克敬是六合门传人,学六合内外功法,经王俊玉、牛殿英介绍拜见布学宽老前辈,深得布老师教诲,56年回清徐拜苏登陆瀛老师正式为师,1959年太原武术运动会获第二名,在清徐连任裁判,副裁判长,武协副主席,顾问等职,多年来传人很多,正式入门的有十名:刘学武、李月成、张毅、张晓庆、白玉林、张太民、牛新刚、牛新强、白印忠、白锦章等他们各有传人,武术以武会友广泛交际,博采众长,会阴阳五行,生克变化原理,与人交手化解为,主从不争强好胜。内功静坐养气以阴阳,随气候变化更用六字诀动养气,宗气营气卫气,动静兼修,医术:体会阴阳调整五脏六腑,疏通经络。
郭泰山:1933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生,在山西太原市桥东街,自幼好武投师车派形意名师苏登瀛先生学练形意拳,对继承发展山西形意拳做出有益的贡献,1951年与师参加山西第二届运动会配合苏师打五行对拳,以后多次参加太原市武协武术活动,任辅导站辅导员、市武协委员、市运会裁判员,1981年省武协培训班任教练三年,培训学员百余人,1979年5月参加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1980年全国观摩交流大会在太原召开任对练组裁判员,1981年成立山西形意拳研究会后更名形意拳协会任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协会张希贵同志,团结武林同好,为发展山西形意拳做了一定的工作,兼徐沟武术培训中心顾问。传徒:张永生、张干新、贾传悦、李福栋、宋宏源、任清旺、梁贵陵 、任立宏、 陈 亮、李文平、常连生等。
王 文:1942年生,男,汉族,中学文化,清徐县中辽西村人,于1956年,拜徐沟西北坊苏登瀛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对练、器械等,自幼好武专研克苦好学勤问,坚持练练武功颇深,在徐沟地区颇有名气,经常参加省市县武术运动会娄获第一、第二等名次,现任: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付主任、登瀛拳社付社长、清徐县武术协会理事。
姬林友:清徐县会集义乡靳村人,1941年11月17日生,从小喜功好武幼年投师杨滨先生习练长拳后又投师李明、王佃习小红拳、四平拳、单械对械等,1964年参加县运会取徒手第三名、对练第二名、单械第一名。同年10月第二届市运会取徒手第三名,1975年县运会取徒手第二名、长械第一名、短械第二名,1995年深洲国际形意拳交流会,得传统套路一等奖,刀术二等奖,1996年山西武术运动会取老年组徒手第一名、刀术第三名。现任:晋春武馆馆长兼总教练、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山西晋中布学宽研究会理事、山西形意拳协会清徐分会付会长。
郭守成:1944年生,男,汉族,初中文化,山西省清徐县徐沟刘村庄人,于1958年随本村李福元第子郭润生学形意拳,王屁娃学少林拳等,于1964年拜苏登瀛为师学形意拳、器械等,自幼专研克苦遍访名师深授王鸿、孙德宜、杨吉生等名师的器重,喜于交往,结人很多特别对形意拳特爱研究,于1987年组织了登云拳社。现任:登瀛拳社社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付主任、清徐县形意拳协会顾问、清徐县武协付主席、山西省晋中布学宽研究会理事。
赵图:男,汉族,1944年出生,太原市清徐县靳村人,太原市水泵厂职工,1959年在徐沟读书进认识苏登瀛先生,同年投其门下学练形意拳。1964年曾获县武术运动会手拳第一名,1966年获县长安杯老年组手拳第二名,多年一直活动在武术事业中间,曾任清徐县梗阳武术馆教练,清徐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秘书长,县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传人有郝志明、何铁保、李建国。
吴利生:1948年8月26日生于徐沟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以至于1982年才毕业于山西矿院机械设计专业,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却从事电视、电教教材编导等文科类工作,似乎学非所用,然而却也创造出了一点业绩,编导的电视片《太阳石》《应县木塔》等片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科教片“科蕾奖”一等奖。获此特殊荣者,全国仅此一人,早时曾给武跃文的鞭杆,布秉全著鸳鸯腿制敌绝技,洗髓经绘图,并且还编导出版了《山西武术精华—车派形意拳》一片,也算利用一技之长为山西武术做一点贡献。本人从小兴趣广泛,爱学、爱玩、尤喜美术和武术。美术纯系自学,武术却于59年便投在恩师苏登瀛门下,文武双修,受益非浅。也曾闻鸡起舞,勤学苦练几时,还在县级比赛中得过奖。64年在太原获山西省青少年武术比赛手拳第一名,算是武术生涯的最高水平。后因忙工作,便有所懈钻,未能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仅是工作之余,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也算坚持练到今天,所以虽年近天命也仅是业余爱好,而未成正果。不过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仍是我的努力方向。现任中国煤碳部华北电教中心主任,山西省晋中布学宽研究会付会长。
   吴利民:1951年出生,男,汉族,系车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1962年拜中国形意拳名家布学宽先生的高徒武术名家苏登瀛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及各种器械,自幼刻苦、勤学、深得苏先生喜爱,每年必带参加县武术比赛,屡次获第一,并经王鸿(徐沟郜村人),柳中泉(徐沟董家营村人)高丙元(河北人在徐沟卖老豆腐)善擒拿格斗器械对练等人的指导。精于棍术,技击,为适应教授传统武术补充编写了部分武术套路歌诀,创编了形意拳技击训练研究成果>,该法不但将形意拳技击训练推向新阶段,也适应于各种武术的对抗性功法训练,对整个武术界也是一个惊人的创举!此法被山西形意拳协会主席张希贵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太极推手等,制定了攻防规则,在临汾市警校培训了六十多位教练及裁判员,在全国国际拳运动会上己开展了五次>竞赛,效果颇佳。于1997年搏击第一期发表了《形意拳精粹》论文,2001年三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摄制组进行了专访报道。2002年中华武术第五期发表了攻克泰拳肘膝九法,同年6月受邀参加了中国传统武术名家动夫研讨会,并演讲推广。9月精武第九期发表了>,2007年武魂第七第八期发表了鸳鸯脚图解,1975年清徐县农民体育运动会获男子成年组长兵第二名、短兵第二名,1996年清徐县第五届迎春杯器械第一名,同年获省“三多杯”男子成年组棍术第四名,1998年洪洞全国第三届形意拳邀请赛棍第二名银牌,1995年组织成立了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培养了多批学员,并组织参加了多次国家级,国际级武术比赛,1997年10月12日组织举办了规模最大的《布学宽研究会成立一周年演武大会》,并编写了两万余字的内参资料。2005年获博武大高手论文二等奖,最佳人气奖最优秀版主奖三项大奖,2007年获鹳雀楼杯国际散手道联盟旅游邀请赛>论文一等奖,手拳器械金牌各一枚。他开创了网络图文并茂教拳先河,在多个网站开展授课,56.com视频网站点击数达六十余万人次,其事迹2005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世纪神州强国人才创新金奖,入编中华武术家名典。现任国际中华传统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委,山西武术网总编,晋中市布学宽研究会副秘书长,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副会长,清徐县武协常务副主席,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主任。国际一级教练员,国际八段,世界武术研究学会理事。
赵玉昌:男,汉族,中专文化,1945年出生,太原市清徐县赵家堡村人,1961年在徐沟上中学时但拜苏登瀛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一直勤学苦练,1995年河北深洲国防武术交流大会获徒手二等奖,棍术二等奖。现任赵家堡武术辅导站站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1998年全国第三届形意拳邀请赛获银、铜牌。
杨善平:(别名)三鬼,男,汉族,太原市清徐县赵家堡人,1955年出生,初中文化,自幼投本村老猫为师学长拳,于1968年随本村赵玉昌拜徐沟西北坊苏登瀛为师学练形意拳、器械等,自幼刻苦,业精于求,组织了赵家堡武术辅导站,组织成立了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并筹办了97年徐沟最大的演武大会,现任山西晋中布学宽研究会理事,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副主任,赵家堡武术辅导站站长。
丁俊华:1947年生,女,汉族,山西省清徐县徐沟人12岁开始向苏登瀛老师学习形意拳、八卦剑棍等,同时还学习太极拳鞭杆等,1958年——1964年曾多次参加县级武术比赛,获拳、剑、棍第一名,剑棍第二名,同年参加山西省武术比赛形意拳第一名,武术个人表演赛一等奖。传人有李风香、方丽娟等。
龙元珍:系清徐县集义乡靳村人自幼好武投苏登瀛门下学练形意拳,1964年县运会获女子徒手第二名,对练第一名,器械第二名,同年参加市二届运动会获徒手第二名,1996年县长安杯武术大赛获对练第二名,现任晋春武馆教练、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教练。
程学文:1952年4月26日生,男,汉族,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东北坊村人,于1962 年投苏登瀛老师学练形意拳、器械、对练等,自幼专研克苦每日锻炼出手快见长,交人很广,于1995年获县手拳第二名,对练第三名,协助举办了布学宽研究会徐沟演武大会,现任清徐县徐沟予制厂厂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付主任、山西晋中布学宽研究会理事。
田建生:男,汉族,高中文化,1956年生,山西省清徐县徐沟人于1969年拜徐沟西北坊苏登瀛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器械等,自幼好武勤学克苦,于1996年组织代领参加了清徐县首届长安杯武术大赛,取得了好的成绩。现任清徐县公安局户籍股股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治安主任。
张永生:男,汉族,1934年生,太原市清徐县高白村人,拜郭泰山为师学练形意拳,为人厚道,武德好,对继承和发展山西车派形意拳做出了贡献,在本村教徒多人,有刘庆喜、张刚、孙宝贵、李继才、贾永明、贾爱民等,1998年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获银牌奖,任亚鑫武馆教练。
贾传悦: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大专文化,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东高白村人,于1968年拜郭泰山为师学练形意拳,长短器械对练等,由于天资聪颖,练功专研,深得老师同行的爱戴,1995年河北深洲形意拳国际邀请赛获二等奖,1998年山西洪洞全国第三届形意拳邀请赛优秀奖。现任:清徐县形意拳协会付会长、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教练、清徐县柳杜乡付书记
杜来元:字振家,初中文化,中级凿井技师,生于1953年4月20日,系清徐县徐沟镇西怀远村人,幼年投师于徐沟名师杨守先后投姬林友名下,学练长拳、八卦、形意拳,青年时又投于戴氏心意王映海门下学习,多年练武,坚持不懈,现拜著名武术家张希贵名下升造,96年创办西怀远拳社,并加入徐沟地区武术培训中心,任副主任,兼总教练,96、97年参加县长安杯武术比赛获第三名、第五名,97年平遥省运会比赛获形意拳十二形第五名,剑术第六名,98年全国形意拳比赛十二形第四名、99年晋城十九届省运会获五形拳第一名,规定中级拳第三名,2001年平遥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中级拳第四名,2006年参加北京大学武术比赛获一等奖两项,每年一度省运会与吴利民老师组织参赛,并多人次获奖,弟子任瑞玲,杜成龙等在国际省市级赛事中多次获金牌。为徐沟地区武术发展积极奉献自己力量,本人格言:“毕生为中华武术奉献”。
杜英:女,汉族,1985年7月15日生,初中,山西省清徐县徐沟西北坊人,于1996年投师吴利民学形意拳、器械等,聪颖好学,能组织指导新学员,现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学员。1996年清徐县长安杯对练第一名、1997年清徐县长安杯器械第一名、对练第一名、1998年洪洞全国第三届形意拳邀请赛棍子第一名金牌;2001年平遥古城庆宝杯国际形意拳邀请赛获少年女子组,枪棍第一名、金牌对练第二名、银牌。
任秀文:男,汉族,1986年12月26日生,初,山西省清徐县徐沟北关村人,于1995年拜吴利民为师学练形意拳、器械等,专研刻苦深得老师喜爱,现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学员。1996年清徐县长安杯获男子对练第二名、1997年清徐县长安杯获男子器械第一名、1998年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获优秀奖2001年古城庆宝杯形意拳国际邀请赛获少年男子组枪棍第二名、银牌;对练第二名、银牌;少年男子级传统套路第六名。
徐沟武术培训中心简介 
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是河东地区所有武术爱好者的共同组织,它是由原郭守成、王文领导的登瀛拳社
姬林友领导的晋春武馆,杜来元领导的西怀远拳社和杨善平、赵玉昌领导的赵家堡武术辅导站共同组成的。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于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成立以来,由各地培养发展了大批的武术学员,并参加了多次的大中型武术运动会,去年八月份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形意拳邀请赛,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勇献出一大批武术健儿。
2007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武术之乡摄制组来徐沟拍摄,第一项、由130余人的大型搅龙灯开始、中间插有武术,第二项是四十九个人的棍术方队,第三项、五百余人的大型形意五行拳与形意神功连环掌,第四项、二十余妇女的岳武剑队伍,第五项、单练与对练遗憾的是时间卡的过紧有一半以上武林朋友没练上,第六项、参观形意拳在徐沟的传承,徐沟城古时的人文地貌,武术交流情况与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背铁棍。这一次的活动轰动了清徐县,更进一步推动了徐沟形意村的传承与发展,做到学有人教,练有人组织,学校每周两节课间武术,寒暑假训练等等,既增强了全民体质,又宏扬了传统国之瑰宝。

徐沟武术培训中心组成人员名单
顾问: 常连保、张守斌、郭泰山、
主任: 吴利民、 副主任:郭守成、程学文、杨善平、杜来远、
治安主任:田建生、
秘书长: 赵 图、
理事: 王亮光、吴 霞、杜林儿
总教练:姬林友、
教练: 王 文、杨瑞生、赵小新、李八五,董五儿, 龙润桃、张富儿 赵玉昌、周旦只、 周二只、常锁英、常玉英、李凤香、 龙变桃、焦菊萍、郭林仙、
主 导 原 则 
振兴中华、光大武术、增强人民体质 组织徐沟地区武术界人士各尽所能挖掘整理推广发展徐沟地区的武术运动,着重培养下一代。规 章 制 度 1、 以武德为重义气为先,排除各门派之间的不良保守习惯,以艺交流以技探讨,达到相互交流促进提高技艺水平。 2、 善于交技,点到于化解,毒手绝招致命弱点不许运用,手法可用化法、拿法、推法、开法、顾法、脚法以钩挂绊扫代法,不得以重拳重脚相加,更忌偷打等不道德行为。 3、 持勇好斗寻兴闹事者不于交流,要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许做,更不能背后说长道短,搬弄事非,要做到忍让谦虚。 4、 教习要严格要求,尊师爱生,细心指教,做到百问不厌,不得打骂学员,不收礼,出以公心,平等待人。 5、 武术以强身健体为主,学者不许打架斗呕,寻兴闹事,争强斗胜,树一个好的名声。 6、 教武安排,长拳、少林、形意、八卦、太极、器械等,武事随同文事精教文安排有拳经拳谱、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为社会培养一批能文善武的有用人才。 7、 以上规章制度各人必须认真执行,自觉遵守活动时间。 8、 学生寒、署假期,本中心和各界人士每星期日下午活动。徐沟武术培训中心从1995年12月15曰成立以来,所参加社会活动赛事名次 1996年清徐县第五届迎春杯
团体总分第一名
吴利民:器械 第一名;杨瑞生:器械 第二名;张少利:器械 第三名;
常锁英:徒手 第三名;张少利:徒手 第四名;李凤香:徒手 第五名;
李凤香:器械 第五名;吴利民、张少利: 对练 第二名;
杨瑞生、周明柱:对 练 第四名; 
1996年清徐县长安杯
团体总分第五名
冯珍梅、杜 英:对练 第一名; 常玉英、常锁英:对练 第一名;
杨红喜、任秀文:对练 第二名; 姚允明: 器械 第三名;赵小芹: 器械 第二名;     常锁英: 器械 第四名; 
1996年山西省三多杯擂台大赛暨全省武术锦标赛
姬林友:徒手 第一名; 常锁英:棍术 第二名; 姬林友:刀 第三名; 
吴利民:棍术 第四名; 张少利:棍术 第四名; 李八五:徒手 第六名;
常玉英、常锁英:对练 第二名; 
1997年清徐县“长安杯” 团体总分第一名
常锁英:徒手 第一名; 任秀文:器械 第一名; 杜 英:器械 第一名;
常锁英:器械 第一名; 常玉英、常锁英:对练 第一名;
杜 英、任秀文:对练 第一名; 
1997年平遥省运会    杜来元获形意拳十二形第五名,剑术第六名, 
1998年第三届“山西汾酒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
杜 英:枪或棍 第一名 金牌 吴利民:枪或棍 第二名 银牌 
赵玉昌:传统套路 第二名 银牌 赵玉昌:五行拳 第三名 铜牌
杜来远:十二形拳 第四名 李凤香:五行拳 第四名李凤香:传统套路 第四名
李素玉:刀或剑 第四名 杜志平:规定枪 第六名 常玉英:传统拳 第六名 
常锁英:自选棍 优秀奖 常锁英、常玉英: 对器械 优秀奖
任秀文、段 伟: 对器械 优秀奖 李东东、李旭同: 对器械 优秀奖 
1999年山西省晋城职校杯第十九届传统武术锦标赛
杜来元:传统五形拳第一名;中级套路第三名; 
2000年山西省第二十届晋祠杯传统武术锦标赛
杜志萍规定枪术第二名;李欣欣、陈晓彤对练刀术第二名;常雅婷传统剑第四名; 
李东东传统刀术第六名; 
2001年中国首届”古城庆宝杯”形意拳国际邀请赛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锦旗一面
少女组: 杜 英: 枪 棍 第一名 金牌 对 练 第二名 银牌 中女组: 常锁英: 五行拳 第一名 金牌 常玉英: 传统套路 第三名 铜牌 成女组: 杜惠茹: 传统套路 第五名少男组: 任秀文: 枪 棍 第二名 银牌 对 练 第二名 银牌 传统套路 第六名中男组: 赵玉昌: 五行拳 第二名 银牌 传统套路 第四名 杜来元: 中级套路 第四名儿女组: 任瑞玲: 中级套路 第五名 
2002年山西省第二十一届传统武术锦标赛,
团体 第六名任瑞玲 十二形 少女组 第一名 杜成龙 十二形 少儿组 第一名 王 超 规定刀 第三名 任瑞玲 传统枪棍 第三名 张慧芬 五行拳 第四名 王 超 规定中级套路 第四名任瑞玲 中级套路 第四名 李淑金 五行拳 第六名 王 超 杜成龙 对练 第四名 李要伟 任湍玲 对练 第四名 李要伟 刀 剑 第五名
2006山西省和顺县,全国形意拳邀请赛! 

团体精神文明奖
郝福祥 手拳 第一名 金牌 短兵器 第一名 金牌 
张栓全,短兵器 第二名 银牌 手拳 第三名 铜牌王保柱 短兵器 第一名金牌 手拳 第三名 铜牌 常锁英 常玉英 对练 第一名金牌常锁英 五行拳 第二名 银牌 常玉英 手拳 第三名 铜牌 任瑞玲 十二形 第二名 银牌 双剑第二名 银牌 
郭林仙 短兵器 第一名 金牌 手拳 第二名 杜 洋 手拳 第一名 金牌
山西省晋中地区布学宽研究会组成人员名单   
布秉全
名誉会长:
赵希宽、武朝相、赵震寰、庞林太、
顾问:
布秉贵、布华轩、王立远、吕效吾、安玉山、 刘春芳、孙东元、李世全、 王继业、
王金贵、王昌林、耿开选、张万里、白纯洲、 杨友全、胡跃亮、孟昭庆、杜大兴、
张 谦、王聪义、特邀研究员:潘 岳、康戈武、黄新铭、孙以煜、田文涛、雷 景
、郭 思、会 长:布秉全、副会长:程登华、李启荣、郭齐文、吴会明、孙丕华、
李振福、王喜亮、陈克军、孟宪基、赵荣达、苗树林、张军平、李泰亮、郭泰山 
李巧玲、贾惠卿、吴利生、秘书长:李启荣(兼)副秘书长:孟宪基(兼)、郝绍文、
杜振远、布援强、宁瑞林、吴利民、 王文清、孟庆维、范效杰、 法律顾问:尹永生、
理 事:
马有太、马振声、马永明、王文清、王喜亮、王日荣、王广庆、王金龙、 王明道、
王建忠、王平生、王福祥、牛 浦、尹永生、孙繁明、布秉全、 布援强、布丽芬、
布援朝、叶树群、付和平、白锡强、白 林、冯德忠、 冯育楠、申广栋、曲开盛、
田 凯、田开盛、刘熙茂、孙丕华、孙国栋、 孙国山、培 茂、任 德、任晋文、
任永瑞、任子华、刘学光、刘继承 代 元、乔去莲、庄延秀、齐 峰、许庆生、闫 平、
李启荣、李振福、李泰亮、李巧玲、李顺宝、李玉平、李康桥、李全寿、李增亮、
李清源、 李福根、李学荣、李建忠、李玉兴、李泰明、吴会明、吴广仁、吴耀卿、
吴利生、吴 荣、吴利民、吴 良、陈克军、陈立新、陈存炳、陈廷杰、杜振远、杜元善、杜维玉、杜建民、杜星烦、杜世秀、宋瑞林、何瑞虹、孟宪基、孟庆威、孟繁武、
孟广维、苗树林、张军平、张少毅、张 燕. 张建生、张俊惠、张尽英、张世祥、张世悟、张咸志、张世保、张冬生、张世华、张复兴、张育人、张根照、武建业、武登谦、
武旭东、杨春喜、杨书玉、杨善平、范效杰、郝绍文、郝振华、郝凤鸣、要 怀、赵发友. 赵荣达、赵承斌、赵建新、赵喜生、赵 图、赵玉清、赵大联、赵秀全、段世荣、
岳剑峰、郭齐文、胡宜达、郭泰山、郭昌盛、郭耀宗、郭守成. 郭东亮、郭海金、
郭瑞云、郭福蛮、贾惠卿、吴承茂、高建中、高福山、袁长让、郝尚韬、崔凤兰、
崔文森、耿连成、梁承玉、梁 吉、康保全、程登华、程学文、程锡景、程进英、
程甲福、程素仁、焦义启、姬林有、 游静仁、聂儒成、智鼙成、薛盛才、薛贵成、
樊培宪、 
赞恩师苏登瀛先生 
吴利生
义气为先广结交,文武双全品德高。德艺并教严格修,, 徒如爱子明正导。
舒展粹彻技艺精,刚柔相济用法妙。不傲同侪不畏高,恩师一世称英豪。
恩师苏登瀛先生纪念碑文 
恩师苏公.讳登瀛,字仙洲一九零二至一九八一年,山西清徐徐沟人氏,著名武术家,
曾任太原市武协委员,县武协副主席,武术总裁判长。形意名家布学宽先生得意门生,
车派形意拳正宗传人。恩师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拳姿舒展大方,
刚柔相济,技法奇巧,出神入化。恩师一生光明磊落,习武重德,礼贤下士,义气为先,致力武术教育,传德传艺,精心培育了大批优秀武术人才,为弘扬中华武术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恩师于一九五一年山西省第二届体育大会获国术单拳第一名。 
弟子 吴利生 吴利民 合撰高宜温 书画篆刻 公元二零零三年农历三月初十勒石 
两立面  :德高艺精融会贯通武林一代宗师 光明磊落人师世范晚辈习武楷模 
策划筹备弟子
吴利民 程学文 王 文 姬林友 郭守成 赵 图 闫新生 郝八旦 杨善平 苏春发(孙) 乔计明 牛新刚 (徒孙) 贾永明 (曾孙) 
弟子
武 敬 张蕙芬 牛 溥 郭泰山 牛兴邦 李 兰 王效禹 常 钰 王志英 郭铁牛 董占信 
郭忠娃 魏忠汉 吴新汉 苏 淇 王喜顺 李丰金 董玉生 韩晋郁 王永济 彭效良 何铁旦 
王毛福 郭桂明 王守忠 丁俊花 龙元珍 贾真喜 王二青 王亮光 赵玉昌 杜文信 杜永昌 杜春娃 龙根维 冯秃只 杨春明 龙学勇 龙学勤 贾应全 贾应生 贾应发 王柱娃 姜连吉 杨玉娃 张守斌 田建生 温春根 候文胜 张东会 王四猴 闫利德 王兰根 张瑞琪 郑海荣 翟守义 陈立信 张丕学 闫成茂 郭作明 赵有忠 龙变桃 徒孙张永生 张干新 李月成 
刘学武 白锦章 张 义 白印楠 张太明 白玉林 白印忠 贾传悦 杜来元 冯宪法 余雨昌 
任圪塔 张耀庆 牛新强 白贵生 白宝建 候步升 李八五 白乃杰 武润春 李建国 何铁宝 郝志明 郝锁牛 李斌忠 常存虎 闫建新 崔志栋 姬剑姿 黄永志 张如亮 张 健 韩 峰 
陈俊峰 董银维 赵新维 郭建亮 何瑞峰 方丽娟 李凤香 宁祯海 郭富强 白云石 吴 宇 
任秀文 周明柱 杜 瑛 宁 凯 武文雄 韩永祥 侯玮江 曾孙孙宝贵 李继才 刘庆喜 张 刚 贾爱民 张彩萍
陈际德 传: 王 鸿,张书田,范孝先,陈挺进,陈石根等。
杨永蔚 传:王  鸿,杨守先,姚友谦,柳中泉,候树声,杜生震, 等徐沟一支。
许承麟,王喜亮,杨玉成,刘熙茂等东北哈尔滨一支;
许承麟 传 :刘四货 传 叶二娃、张根娃、王转喜   
樊连蛮 传:  常连保,郭玉儿清徐一支。
孟立刚 传:  王步青再传榆次一支      及 清徐  王  春,张喜蛮
道法术艺混为一,圣贤智愚学而得。
身心静正无邪恶,博学苦钻奇才出。
现在武术在徐沟交流更繁荣,太谷布学宽的传人布秉全、布援强、车向前、任德,榆次的程登华、李启荣等,特别是山西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希贵,每年两次带领众弟子必来交流传艺,每次都有六七十余人参于。
1995徐沟地区所有武术爱好者,老拳师团结在一起,组织成立了徐沟武术培训中心,每年正月十五在政府门前组织演武或比赛,每年组队参加省市主办的国际国内等武术邀赛,并表取得了好的成绩。
由于徐沟人的热情好客,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众多名家高手的交流接触下,创意性的产生了"搓手"。在互不伤害的原则不,点点化化,不踢不打,充分发挥武术动作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提高技击水平,该法不但将形意拳技击训练推向新阶段,也适应于各种武术的训练,对整个武术界也是一个惊人的创举,这种做法得到了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希贵的认可,2002年五月在临汾警校组织培训了六十多人的裁判及教练员,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太极推手等制定此赛规则,创立了山西特有的攻防比赛项目>,自今己经开展了五次效果颇佳。也是今后向外推广发展的主要项目,由于互不伤害,它可以在老.中.青.少都可开展,至今已举办了五次赛事,效果甚好。
歌曰:
武术推手真正好,男女老少都可搞;
互不伤害来争战,试看谁的武艺好;
更有三大好特点,不许踢也不打脸,
允许摔却不许抱,避免死缠和硬顶;
充分发挥巧妙艺,你练的拳用上了,
更有此赛台子小,只许战斗不能跑,
你若往后退两步,闪下台去输定了.。
形意拳早已在徐沟开展到学校、妇女、儿童,并在国际互连网上进行图文并茂的网上教学,包括武术万维网,中华国术论坛,山西武术网(山西形意拳协会网),中国武网等都开展了网络授课,特别是形意拳技击训练功法"搓手"在线视频点击高达六十七万余人,所以徐沟自古又称之谓"形意村"
2007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武术之乡摄制组来徐沟拍摄,第一项、由130余人的大型搅龙灯开始、中间插有武术,第二项是四十九个人的棍术方队,第三项、五百余人的大型形意五行拳与形意神功连环掌,第四项、二十余妇女的岳武剑队伍,第五项、单练与对练,第六项、参观形意拳在徐沟的传承的版面,有徐沟城古时的人文地貌,现在武术与国际国内的交流情况, 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背铁棍。这一次的活动轰动了清徐县,更进一步推动了徐沟形意村的传承与发展,做到学有人教,练有人组织,学校每周两节课间武术,寒暑假训练等等,既增强了全民体质,又宏扬了传统国之瑰宝。
徐沟武术如今已是面向全世界发展,为弘扬中华武术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徐沟武术由小城镇走出国门向国际进军发展的一个开端!
如今许多国际国内的武林朋友,经常往来交流学习者数不胜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