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

 指间飞歌 2012-08-24

“三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16:24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漆海欧
 

  日前,中央文明委在吉林长春召开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座谈会。笔者认为,“三关爱”的内涵彰显了由己及人、由个人到社会群体、再到自然生命形态的无疆大爱,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

  守望相助、关爱他人是人际和谐之前提。林之葱郁源于紧密相连,人之感动基于互相关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是独立个体的存在,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化的一大特征,在交往中守望相助也是人之常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都逃离不了生老病死的轮回,在病痛灾害面前,人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扶持和帮助。如果悭吝对他人施以援助,那么困难之时又怎能奢望他人给予帮助呢?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是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是赢得和谐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

  自我约束、关爱社会是社会和谐之准则。由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阅历,往往造成人的性格和心理差异。如若不对私欲严加掌控,任由内心的“洪水猛兽”肆掠,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日前被枪决的周克华就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无法无天、漠视他人生命和社会道德秩序,造成社会恐慌,为社会所不容。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每位公民必须具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维自觉,在社会交往中自我约束,求同存异,收敛个性、达成共性,方能构建良性、和谐的社会道德秩序。

  敬畏生命、关爱自然是天人和谐之根本。现代科学证明:人类并非天地间的“主宰”,仅是自然万物中一种生命形态而已。对生命的敬畏不应只是对人类生命的敬畏,更应是对天地万物和自然法则的尊敬。先哲们“天人合一”的道理,就是期望人和大自然形成互相理解、互相依存、和平共处的和谐,而非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近年来,因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导致自然疯狂反击的案例不胜枚举。如今倡导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超脱自身、他人、社会、物种的爱,才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