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中国文化中,没有这个词。确立了阶级,就想到了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在中国文化中,在精英群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里,没有把老百姓当做低一级的群体的思想,“达则兼济天下”也证明了贫富的必然对立是不符合事实的。 主义。一旦确定为一种“主义”,并且固步自封,就僵化了思想,容不得别的元素。所以才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绝对分野的思想。其实,如王绍璠先生所说,最好的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好在中国文化兼容并包,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东欧那种,是融进了中国文化兼容思想的社会主义,是实事求是的,所以不那么僵化。 唯物,唯心。这种只看到一面的半吊子哲学,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思想。物质主义、唯GDP、干涉主义等做法,都与这种片面的指导思想有关。只有中国文化悟到了“心物一元”,所以自然会有天人合一、自他不二、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这样的思想。难怪连西方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要解决当前世界危机,要向中国文化汲取营养。 管理。王绍璠先生说,只有动物和机器才需要管理。员工不能管理,要去引导、关怀。管理意味着用权势压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以心感化。中国文化中用“治理”,治理黄河,就有智慧解决的味道,而不是简单拦起大坝那种简单的“管”住就行。 其他的词语,如主观、客观、竞争、经济等,还有很多。经济在中国文化里是经世济民的意思,现在完全成了赚钱的代名词。词语的意义约定俗成之后,会反作用于思维。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许多外来词语,是西方文化的东西。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就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社会许多的问题,都与此有关。中国人当了西方思维的奴隶,还反过来赞叹做奴隶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