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4)五、练功要领及注意事项 内劲一指禅功,顾名思义,练的是“内劲”两个字。读到此地,我们再问一下,什么叫“内劲”?“内劲”就是人体内在力量或力气。长内劲是练此功的根本目的,是防病健身向高级功法迈进的基本条件。怎么才能长内劲?必须掌握以下几点要领和注意事项。 要有很大的耐力,严格按照桩架练功 桩架姿势越严格,内劲增长越大。练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功时短,功力弱,决心大,成效多,这里不能有半点虚假。你骗它,它就骗你;你实在,它就出功;练多少,就出多少;不练功,就不长劲。所以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必须有很大的毅力才行。内劲之力来自辛苦,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吃苦一小时,舒适一整天。天天坚持,长期练,就能换来一个精力充沛、体格强壮、耳聪目明的健康身驱。幸福来自汗水,健康来自锻炼。要练好此功,必须要有辛苦的思想准备。 因为此功是以强烈的内气运动方式疏通经络调整体内机能,所以练功时会有酸、麻、胀、痛、冷、热的感觉。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难以坚持的。尤其是体弱病多的人,反应更为强烈。当然,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十至十五分钟,如果能坚持跨越这段时间,则持续练功时间就能越来越长,对年老体弱者不要勉强。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改换新的功架,加大内气力量,增长内功时,内气冲击力量加大,体内还会有不适之感,初练功者如能坚持跨越这种调整后的内气冲击并待经络疏通以后,体内就能随着出现舒适之感。这就是内气完成的去邪扶正、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标志。随着功力的增长和扳指功法的调整所期望的诸如“微象相诊”、“自发动功”、“自发推拿按摩”等法。将会逐步形成,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身体更加有力,精力充沛,这就是练功所达到的较高的境界。 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要达到理想的练功效果,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开始练功从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一次,逐步达到练三十分钟,一般地能连续站桩三十分钟就能很快地连续站桩一小时(即半个时辰)。因为内气走完三十分钟,人体就不感到吃力。完成一小时站桩进入第二小时,人体越感宽松,并能达到无我忘我的状态,进入理想的练功境界。 气走自然时间,勿须严格控制 前章曾述此功练内气走阴阳五行走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存在长度不一,有的经络长,有的经络短。据《脉度运行考》校注验证了内气运行时间。 各条经络的长度如: 督脉自子正一刻七分,至末刻,即自二十四时二十二分至一时三十三分,共运行七十二分钟。 任脉自丑初二刻四分,至末刻,即自一时三十四分至三时正,共运行八十七分钟。 肺经自寅初初刻一分,至正初刻七分,即自三时零一分至四时零七分,共运行六十七分钟。 大肠经自寅正初刻八分至寅刻末,即自四时零八分至五时四十三分,共运行九十六分钟。 胃经自卯初二刻十四分,至末刻,即五时四十四分至七时一十七分,共运行一百五十四分钟。 脾经自辰正一刻三分,至末刻,即自七时十八分至十时二十二分,共运行一百二十五分钟。 心经自巳正一刻八分,至末刻,即自十时二十三分至十一时二十九分,共运行六十七分钟。 小肠经自午初一刻十五分,至正三刻五分,即自十一时三十分至十二时五十分,共运行八十一分钟。 膀胱经自午正三刻六分,至末刻,即自十二时五十一分至十五时零九分,共运行一百三十九分钟。 肾经自申初初刻十分,至末刻,即自十五时十分至十七时十四分,共运行一百二十五分钟。 心包经自酉初初刻十五分,至酉正一刻六分,即自十七时十五分,至十八时二十一分,共运行六十七分钟。 三焦经自酉正一刻七分,至末刻,即自十八时二十二分至十九时五十七分,共运行九十六分钟。 胆经自戌初三刻十三分,至末刻,即自十九时五十八分至二十二时三十一分,共运行一百五十四分钟。 肝经自亥正二刻二分,至末刻,即自二十二时三十二分至二十四时二十一分,共运行一百一十分钟。 由此可见,内气运行时间并非统一。也证明经络在人体中的长度不一,内气运行时间多,经路就长,内气运行时间少,经路就短。 初练功者,在练功前一般地都会有个时间意念,即准备站桩多少时间,因此停练时间一般都比较标准。功夫到相当程度以后,意念基本消失,站桩时间就不受意识的控制,有长有短,有时站桩一个小时出现停练的感觉,有的时间再长些,这是由内气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决定的。所以说,练功时间不是固定不变,应该遵循自然时间。 初练功者为了争取多练一些时间,也可以在练功前有个时间概念,如一个时辰或半个时辰。待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就不要再有时间意念。 练功次数和时辰的选择 练功次数多少不是练功标准。如果条件允许,每天多练几次当然更好,关键是练功一次的持续时间很重要。一次练功二小时,每天练功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工作繁忙,每天早晚各练一小时同样很好,每天练一小时也可以。总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安排练功时间,饭后稍停片刻就可以站桩。 练功时辰如何选择?初练功者什么时辰都可以练功,可以由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安排。进入高级阶段,学练高级功法各有不同的时辰要求,按子午流柱来进行时间调整。练功场地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可在室外,可在室内,各有优点。室外空气新鲜但易受外气干扰,室内场地小,外动时受场地影响;雷雨天气不要在室外练功。总之,练功条件要因地制宜。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和脏腑功能活动,以每日十二时辰为单位,表现出有规律的时相性活动。这种规律性时相性活动,就是选择自己练功时间的依据。 关于练功的时间,历代的气功家多是主张练“子午”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尚在职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则难以坚持。后来有的气功家提出了一个“活子时”,以便灵活运用。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练功主要是为了保健,为了不打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规律,每天于5:00至7:00之间练一次也就可以了;若是从治病的角度考虑,也可以按照“经气流注”盛衰的规律(见下表)来安排练功。 例如: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可以在22:30后开始练静功(即本功法的坐功),以补其不足;若心火过盛,则可在11:00至13:00之间练动功(如本功法中的“抱球”等),以提肾水,降心火,而促进“水火既济”。 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练功方向 人体气血循环流注,脏腑功能活动,不仅受时间的影响,而且还受着方向的制约。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磁体,因此决定了小磁针固定的指向,但由于它的磁场强度很弱,仅有0.5高斯,所以很难被人感知。然而科学家们的研究证明,地磁场对生物(包括人在内)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甚至是生命攸关的。例如鸽子和许多鸟类,为什么能在长达千里之外的飞翔中辨认方向,并准确无误地飞往目的地,就是因为在其头部有一“磁性组织”。除了鸟类,小小的蜜蜂也不可小看,它能对0.5高斯地磁场的千分之一的刺激产生“定向反应”。科学家们的实验还证明,把老鼠置于磁屏蔽的环境里,其寿命会明显缩短;而在人造的磁场中,蝌蚪的寿命可延长6天,植物也会提前结果。 那么地磁场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并研究了这一问题,“指南针”的发明,就是一个例证。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八卦图”均指出了“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即人体的五脏六腑与某一特定的方位息息相通,如“东为肝,西为肺,南为心,北为肾,中央为脾”等。人们还发现,少数对地磁先天敏感者,朝南北方向就睡得着,而东西方向则会失眠。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一些敏感者随意取向练功时,会不由自主地扭转身体或面向南,或面向北。 我们知道,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体有许多“电磁聚焦点”,并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人体不仅存在经络和穴位,而且还具有“电磁特性”。 物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外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物质的分子电流可以从杂乱无章到有序化排列而呈“铁磁性”。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也证明,生物体中大多数分子和原子也具有“铁磁性”,可见我们练功时如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球这个“天然磁场”,就可以增强人体经络穴位的“电磁特性”,缩短练功的进程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练功者都很重视方向的原因所在。 练功者如何选择练功方向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背对太阳”练功。这样,除了练功本身就是“采气”外,还可以利用“命门”采太阳之气。 2.考虑到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而保持人体与宇宙的“顺磁性”,既可面向南而背北,也可随日出月升而面东背西,因为东、南为阳,西、北为阴。 3.我们知道,八卦的八个方位与人体的内脏相对应且息息相关,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之相互平衡和协调是相对的,不平衡、不协调则是绝对的(相生相克关系)。为了能适应人体中这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深化练功的进程,我们亦可充分利用上述的自然规律而因时、因地选取练功的具体方位。 如果我们把面向南北顺地磁练功称为对方向的“粗调”,那么,随着你练功的深化和自身体内矛盾的发展,还要向对方进行“细调”。 “细调”的具体做法是,先面南而立,全身放松,并伸出一只手。如果上午时刻,你就慢慢地在原地“顺时针”方向转动身体(下午则是逆时针转动身体),细细体察哪个方向的“气感”最强,耶么“气感”最强的这个方向,就是你体内所需要的最佳方位。 4.由于“五行相生”的关系,我们也可在选定的理想场地,坚持定向(如面向南)练功。 练功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肩背拍打 拍打肩背是本功法的外气疏导和导引方法,是师父帮助徒弟排除浊气,调整内气,长劲于两足四肢,使之按照本功法的要求练气行气,导引内气与天地之气相接,所以必须拍打肩背。此法是师父完成的功法,本章不作详细介绍。自学练功者无师父可请他人做拍打,帮助放松。拍打方法如下:1、用手掌(也可用木制圆型木棒)拍打。木棒拍打力量要轻。2、拍打部位:肩、背、腰、臀。从上到下沿颈椎向下至尾骨、臀部,拍打一至三遍即可。肩部,拍打肩的中间部位。背部沿脊椎而下拍打。腰部,拍打要轻微。3、每练功一小时拍打一至三次即可。 为何要换桩架 改换桩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内气调整,通顺经络,向高一级功夫发展。不同的功架,练不同的经络。练功多少时间可以改换功架?这要看练功的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而定。有的人练功一个月至三个月就可以改换功架,有的要半年至一年才能改换功架。一个桩架的练功时间越长,基础功越牢固越好。桩架改换得过早,经络没有打通就会失去应得的效果。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过早改换桩架,要看所练的经络是否走通,要循序渐进,待身体素质提高以后再换桩架。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体条件,追求什么“高级”的东西,欲速则不达,欲快而不成。违反自身限度,不仅不能达到练功目的,还会适得其反。桩架改换得多不等于功夫都能学到手。所以说,一定要按实际条件练功换架。 内功的境界 内功的境界直接关系到功力大小问题,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功境界,这是每位练功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练功经验,我认为境界的表现取决于你在刻苦练习功夫的基础上,必须要精通医学、音乐、哲学。我认为功夫、医学、音乐、哲学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学术体系。从古至今,所有的内家高手其实都是精通音律的,也是一位高明的中医,同样更是一位养生家与思想家;再看古老的中医名家,哪个不是精通内家功夫的人,所以这里面的关系是紧密关系在一起的。 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我想用我最通俗易懂的理论来说明一下。练好内功,需要精通医学,这里多指是中医经脉学,内功的行气基本条件就是经脉,你必须了解经脉,通过练功的方法,达到气通百脉,让内气在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通畅无阻,运行自如,最后通过穴位将内气放出体外,用于医疗与防身制敌,收发自如的高级境界;不单纯是你在练功过程中对功法的理论去悟,他更需要一种思想,指导你练功过程中的思想,这种思想境界是需要精通音律,懂得音乐的人才可以达到,通过音乐帮你进入这种禅的境界,让你在练功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放松,最终达到禅定忘我之境,由此说明不懂音乐是不行的。再论哲学,哲学是让你掌握宇宙,认识世界观最好的一门学术,而练功中就必须客观的认识我们自身的身体,其实身体本身就是个小宇宙,世界是个大宇宙,怎么样才能让大小宇宙融为一体,与众体产生共振,这就需要通过一种学习,认识与实践,基础是哲学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哲学(易经、奇门遁甲等)来认识所有物质世界的根源,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缔造万物,这些都离不开哲学。 由此说明了这几点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他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大家想修好功夫,必须要多学习,多掌握,勇于探索的精神,敢想也去实践它,最终练就自己,功必有所成。
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巧夺真元桩基础上及马步巧夺真元桩后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1.双臂揽月 预备姿势:继马步站桩姿势。 2.抱球 预备姿势:继“双臂揽月”后。 3.十字手 预备姿势:继“抱球”后,直立,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3)。 4.丹凤朝阳 预备姿势:继“十字手”后,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 5.仙人指路 预备姿势:与“丹凤朝阳”预备姿势同(图35)。 6.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 8.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
1.拉气 预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 2.转气 预备姿势:同“拉气”预备姿势(图47)。
八、收势(收功) 1.导气 动作: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势(图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图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后恢复直立。 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动作。如选练本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 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 2.雷声——压气 动作:做完收势导气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舌舐上腭,收腹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图56)。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情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 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撼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
九、快速得气功法 “快速得气功法”由“振抖催气功”、“益智功”、“双龙戏珠功”和“三元灌气功”组成。这套功法,有的是先师阙阿水所传之传统功法。 1.振抖催气功 “振抖催气功”,是本师门的传统功法之一,是练功者在经过半年至一年马步站桩训练的基础上,为了把气“练活”(先师阙阿水语)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练功法。 2.益智功 “益智功”,是在本功法“内劲站桩功——动功”中“双臂揽月”及“扳指法”的基础上新编的功法。 3.双龙戏珠功 “双龙戏珠”,是“一指禅”的传统功法之一。 4.三元灌气功 祖窍(印堂)、膻中、神阙三穴,古称“三元”,对该三穴“灌气”,谓之“三元灌气”。它是“一指禅”的练功法之一。
十、自我排打功 “内劲一指禅”排打功乃武术格斗的需要,它可使人练就一身能抗击击打的能力,使人体如铜墙铁壁。 1.排打头部 1.动作要领:用双手十指弹打头部,弹打路线是由天庭经额盖、后脑至颈椎,不少于20遍(图102)。 2.搓脸 1.动作要领:双手从下颌顺脸由下往上再绕耳搓下,不少于20次(图103)。 2.功用:永葆面部青春,防止面部肌肉松弛、下坠。搓颧骨就是导引肺经,顺着“降压沟”搓耳朵有降压作用。 3.排打双肩 1.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一大步,用两掌左右排打双肩三角肌,以腰为轴心,右手心排打左肩,左手背排打右肾,似拨浪鼓样,左右旋转排打(图104)。 4.排打两臂 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肩平,右手拍打左膀,由臂内侧从上往下排打至手心,然后从手背由下往上打至肩头,排打20下后,再用同样方法排打右膀与右臂(图105)。 5.拍打胸部 1.动作要领:双手由上(锁骨处)排打胸部,经腹部绕到臀部,拍打时可伴随发“哈”声。共20遍(图106)。 6.排打腹部 1.动作要领:双手轮换排打腹部,不少于20下。每次排打同时可伴随发出“嗨”声(图107)。 7.兜肚子 1.动作要领:双手捧住小腹下沿,往上捧,双膝同时震荡,也就是提肛收腹,将腹部向上提(图108)。 8.揉腰 1.动作要领:两手相叠,手背贴在腰椎处,搓揉腰背,左右划圈,不少于20下。顺势可作上、下震荡姿势(图109)。 9.排打双膝 1.动作要领:抬左腿,用右手心排打左膝,左右交替往复排打。要求膝盖超过肚脐,效果更佳(图110)。 10.旋膝 1.动作要领:两脚并拢,弯腰,双手交叉按于膝盖上,旋腰旋膝划圈。左右各旋20次(图111)。 11.鹰爪 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与肩平,手心朝下,用力猛抓十指,一抓一放,不少于20次(图112)。 12.太极圈 1.动作要领:两臂朝前方伸直,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上下划圈,成阴阳太极圈,上下交替变换,要求尽量划圆(图113)。 13.开智功 1.动作要领:双手拍掌,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鼻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揪捏捺右耳、再拍掌,再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住鼻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左耳,依此重复、左右交换、动作由慢到快,共20次(图114)。 |
|
来自: 天地虚怀xia > 《内劲一指禅及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