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十年免费,划不划算?

 山雨舍 2012-08-25

  编者的话:

  10年前,杭州西湖在全国率先尝试“免费模式”。10年过后,全国5A级旅游景区中免费开放的,还是只有西湖等寥寥几家。“免费西湖”划不划算?这种免费模式能否在全国其他地方推行?本期“深阅读”关注西湖免费,探究免费旅游的可行性。

  免费成为惯例

  目前52处景点免费开放,占景点总数73%

  上海人刘先生一家,已记不清是第几回到西湖游玩了。每年茶园新绿、满池荷花、桂子飘香、湖上雪景,西湖四时美景都没拉下。而且大多公园景点都无需门票,与其他旅游景区几十、几百的门票一比,西湖就更像旅游“天堂”了。

  “免费西湖模式”的探索,始于2002年。当年,杭州西湖环湖南线景区综合整治后,柳浪闻莺、涌金公园、学士公园、长桥公园等四大公园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不久,“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也不再收门票。西湖景区内六大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张苍水先生祠,2003年也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

  此后,“免费”在西湖景区逐步成为“惯例”:连续数年进行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几乎是景点修缮整治到哪里,就将“免费”进行到哪里,像龙井八景、吴山伍公庙景区、八卦田景区、杭州孔庙、九溪烟树等新开放后,都进入免费行列。就连每年巨额投入、种下30多万株郁金香花球办花展的太子湾公园,也在2009年取消了原本价格不菲的门票。

  挥手十年,整个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及博物馆、纪念馆共52处,占景点总数73%。

  对于所有景点能否全部免费的疑问,有关方面表示,目前仍收取门票的景点,主要是出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像灵隐寺和飞来峰、岳飞墓、六和塔等,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旦实行免费开放、游客激增,由此带来对历史文物的损害,将是不可逆的。”

  免费倒逼升级

  每年增加7400万元经济压力,倒逼景区旅游休闲消费,“人气”带“财气”

  “免费开放之初,我们也面临思想观念、景区管理、财政压力等多重难题,思考如何化解。”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说,原来每年四五千万元的门票钱没有了,同时,因免费带来的日常维护、卫生保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成本每年也要新增几千万元。

  门票收入没了,管理投入大增,两个因素叠加,每年增加的经济压力约7400万元。面对这样的压力,杭州市表示,景区免费开放是趋势,不会走“回头路”;但免费的同时如何善加管理、优化服务,将深入探索。

  同时,这样的压力也倒逼杭州“升级”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手段,在西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探出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那么多游客到杭州,过去买门票的钱,变成了到景区喝茶吃饭的钱。”杭州市委副秘书长王水法分析。“原来景区内也有商业服务设施,但进去喝杯茶首先得买门票。现在景区大门敞开,这些商业设施也与游人‘零距离’,‘人气’带动了‘财气’。”

  杭州市审计局2006年曾做过“环西湖景点免费开放以来管理单位财务收支绩效情况专题调查”。调查显示,西湖免费开放和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带动了西湖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也理顺了景区管理养护单位与政府、企业、游客间的利益关系。从2002年到200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17家事业单位总体财务收入不减反增,年均增长11.14%。

  这些大大升值的景区配套商业设施,成为景区重要“税源”。从去年起,景区税收已超过门票部分,成为“占大头”的主营收入。

  从整个杭州范围来看,“舍”去一张门票钱,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休闲消费,“得”的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提升。

  西湖免费开放后,不仅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游客在杭州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增加了半天。杭州旅游部门曾做过测算,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一天,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便会增加约100亿元。去年,杭州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63.84亿元,比2002年增长317.5%;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比2002年增长305.1%。旅游收入的增幅,明显高于同期杭州市GDP的增速。

  去年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第一时间宣布:“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

  免费如何经营

  “园中湖”变“城中湖”,与周边关联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按照这样的测算,“免费西湖模式”每年给杭州市财政收入带来的增长,超过160亿元。

  同时,地方财力的壮大,也更有条件为西湖景区建设和保护加大投入。从2002年开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等景区建设支出,大部分被列入市级财政公共预算。仅2002年至2005年,西湖建设与保护就投入40多亿元。杭州市财政每年还给西湖景区一定体制性补贴,使免费模式进入良性循环。

  十年间,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已探索了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但国内景区中只有南京玄武湖等少数几家跟上了“免费西湖”的脚步。“复制”景区免费模式,是否存在客观限制或体制障碍?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仲向平教授认为,免费开放的模式依托于西湖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发达的经济基础。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是少数紧邻中心城区的国家级景区。有这样的条件,“景区免费开放、拉动旅游整体消费、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路子才走得顺畅。

  仲向平说,虽然照搬免费西湖模式可能“水土不服”,但杭州推动景区免费开放过程中的顶层制度设计、后续管理理念,却可资借鉴。西湖免费模式提供了一种“经营景区”的新理念,把西湖从“园中湖”变成“城中湖”,算收支账不局限于景区的“小账”,更着眼于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大账”。

  “许多景区与周围经济的关联度低,虽然降低门票价格能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但景区并不能从后续城市旅游收入中得益。”仲向平教授表示,从长远来看,应将景区变成整个城市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与周边关联产业协调发展,这样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大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