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观察

 昵称mt5Lu 2012-08-25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0-05-04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48例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在TC、TG、HDL-C、LDL-C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肠胀气,症状无需用药自行缓解。对照组有2例头痛,1例皮疹,2例肝功能中转氨酶有轻度增高现象。但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均未影响继续治疗观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脂症;疗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他汀类药物已作为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能显著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及死亡率,在降低高脂血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具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损伤等毒副作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148例高血脂症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员会血脂异常的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①血脂增高:总胆固醇(TC)I>5.20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②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胀满;③无明显肝、肾内分泌疾患和药物所致的高脂血症。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74例,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31~67岁,平均44.8岁;对照组74例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30~66岁,平均43.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48例高血脂症患者均采用低脂饮食,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1次,4周为1个疗程。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调脂汤结合治疗,水蛭10 g、川芎10 g、云苓30 g、山楂30 g、黄精10 g、郁金10 g、大黄6 g、姜黄10 g、陈皮10 g、首乌10 g、丹参15 g、炒杜仲15 g、草决明15 g、泽泻10 g等,每次加热服50 rnl,每日2次,饭前服用。所有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4周末清晨空腹抽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CPK),在采血前1 d晚餐避免食高脂食物及饮酒。1.3疗效判定标准按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药物临床观察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判定。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 10~20%,TG下降0~40% ,HDL-C上升0.10~0.26 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差异性。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在TC、TG、HDL-C、LDL-C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护理论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x±s)组别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 7.56±1.02 2.79±0.71 2.26±0.83 3.59±1.02(治疗后) 5.71±0.79*# 2.05±0.34*# 3.18±0.99*# 2.64±0.83*#对照组 (治疗前) 7.52±0.89 2.81±0.69 2.28±0.79 3.52±1.04(治疗后) 6.29±0.82* 2.17±0.41* 2.77±0.64* 2.85±0.62*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2.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分析表2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74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74例患者,显效21例,有效27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表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 74 27 35 12 83.78对照组 74 21 27 26 64.862.3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肠胀气,症状无需用药自行缓解。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肌痛的症状,有1例发生皮疹,2例肝功能中转氨酶有轻度增高现象。但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均未影响继续治疗观察。3.讨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高血脂患者也随之增多。高血脂症是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心脑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采取积极地治疗方法十分重要。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治疗。中医认为,高血脂症是由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病机理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不振。也有家族倾向,以及年老肾气渐衰之后。泽泻甘寒,利水渗湿,泻热,可阻止类脂在血清的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壁的能力,从而干扰TC的吸收、运输、分解、排泄或清除作用,提高血中原低水平的HDL及其与TG的比值。山楂酸甘,微温,能消食化瘀,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山楂所含熊果酸和金丝桃甙,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和提高SOD活性的药效作用。何首乌中有效成份能与胆固醇结合,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减少类脂质在血清中的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而起到降脂作用。故诸药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滋阴补肾、降脂、化浊通脉疗效,较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