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沉锚效应?

 汗~这整的 2012-08-26

什么是沉锚效应?
  比如,对方问,“出去玩儿好吗?”女孩当下的反应会是“下次吧”,而不是“好啊”,即便她内心并不排斥。但是如果说:“出去玩儿玩儿吧,逛街或者逛书店,随你。”那么,女孩很可能选择一个她比较喜欢的“节目”陪男士出门。
  有点儿匪夷所思?如果你知道“沉锚”,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出去玩儿好吗?”这句邀请中,“去”与“不去”是“沉锚”,女孩很容易因为矜持而选择“不去”;但是如果说:“出去玩儿玩儿吧,逛街或者逛书店,随你。”在这里,“逛街”或“逛书店”便是“沉锚”了,女孩无论选择哪一种,男士的目的都达到了。
  显然,第二种问法更有利于邀请者,这就是“沉锚效应”在起导向作用。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这就难怪,那些犹豫着说“相处一段,看是否合适”的男人,没有霸道地直接说“陪我出去吧,我们一定能走到一起”的男人更有吸引力了。
  生活中的“沉锚”比比皆是。
  商场购物,导购小姐会诱导地说:“反正今天是出来买鞋的,甲或者乙都很适合你的气质,选一双吧。”事实上,你出门不过是“随便逛逛”,并没有带着“非买不可”的决心。
  我们所贪恋的心理优势,就这样让我们处于对方的“沉锚”陷阱中,而且乐此不疲。
  如果你乐在其中,比如恋爱中的女子,希望被对方的“沉锚”所左右,那也无妨,只要事后不为当初的“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后悔不迭。
   如果你想修炼得级别更高一些—在不受对方所设“沉锚”影响的同时,做一个主动的设“锚”者,那么,不妨寻找恰当的时机,为对方设定“沉锚”,会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例如,可以这样不失礼貌地邀请一个你并非真心邀请的人:“有空吃个饭。”“有空一起k歌。”如果对方换做你的老板或客户,那就要来个“沉锚”:“一起出去玩儿吧,吃饭或k歌?”
  如果你真心想送一份礼物给闺密,“围巾或香水,你自己选一个吧。”如果仅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礼物,不妨推诿一下:“想送给你一件礼物,送什么好呢?”
  虚伪?不,这叫“沉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