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舒云袖,踩小桥流水人家。
民族经典旋律系列 不是《轻曲妙韵》的“轻曲妙韵” 《江南丝竹经典十八曲》专辑 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出品的民族经典旋律《轻曲妙韵》系列十八个专辑,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苏沪浙赣闽粤”均未列其中,侠客行觉得“意犹未尽”。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无疑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经典旋律,因此侠客行尝试编辑《江南丝竹经典十八曲》与《广东音乐经典XX曲》,作为“民族经典旋律系列之十九、二十专辑”,使之成为“不是《轻曲妙韵》的‘轻曲妙韵’”,聊以,自慰。
01 紫竹调 03:35 (00:00-03:35) 01 《紫竹调》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历史悠久。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富有江南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歌词多因情而发。 《紫竹调》没有固定的版本,是江南地区最原生状态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也成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 因为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02 《灯月交辉》
上海国乐研究会成立于1940年,曾由已故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孙裕德先生担任首届会长。1947年曾组团赴美国演出,获得成功;1950年后,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及专业团体培养、输送了大量民乐演奏与教学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该会在孙裕德先生之女孙文妍女士的带动下重新开始活动。目前其成员由音乐院校专业教师、专业乐团演奏家和来自各行业的民乐爱好者共同组成。 10 《月儿高》 《月儿高》是一首风格淡雅、朦胧,写尽了月色皎洁迷离的乐曲。它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这里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朦胧,令人迷醉。 《月儿高》是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所作年代及作者均不详,是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极品之作。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 一八一四年清嘉庆时期蒙族文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中亦收录曲谱(是用琵琶、胡琴、三弦等乐器演奏的合奏谱,套曲形式,由南北曲“月儿高”、“桂枝香”、“解三醒”、“玉抱肚”等七个曲牌组成,); 最早的刊印谱本是华秋萍的《琵琶谱》(但已去掉原曲牌名,而代之以“海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蹰”等十二修养写景性的段落小标题,与现在通行的谱相同。); 后李芳园在编印《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时,根据此曲的风格及特点与白居易诗《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节相似,故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建国以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又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添加了二胡、箫等抒情乐器,使得乐曲更加细腻优美,音色更为柔。 11 《行街》
115网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