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与人参——Earls360馨醫堂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甘草5分,黄耆1钱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
阴虚血燥者禁服
当归1、用量过大 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消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 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有报道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 3、用药不当当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4、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历史文献谈禁忌 : 1、《本草经集注》:恶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药性论》:恶热面。 3、《本草蒙筌》: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4、《雷公炮制药性解》: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5、《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 7、《本草汇言》:风寒未消,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8、《药笼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热、火嗽诸症。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酸枣仁: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②《本草经疏》: “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邢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半夏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反乌头。 忌羊血、海藻、饴糖。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橘梗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白豆蔻【禁忌】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身段虚弱者忌用。 五味子〖注意禁忌〗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黄精味甘, 性平, 作用缓慢, 可作久服滋补之品.但其性质滋腻, 易助湿邪, 因此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泄泻者均不宜服.毒副作用: 临床曾有少数病人服用黄精糖浆后轻度腹胀, 饭后服则可避免的报告.黄精粗制剂局部搽剂时, 未见有不良反应.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覆盆子用药禁忌 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 覆盆子用药
禁忌一,《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
禁忌二,《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 禁忌三,《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夜交藤燥狂属实火者慎服。 【远志】禁忌:实热炽盛、热毒阳盛者忌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禁忌】1.本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 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禁忌: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者慎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羌活用药禁忌: 1.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砂仁【用药忌宜】:阴虚有热者忌服。①《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②《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③《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④《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或红参(6g)、当归(10g)、陈皮(5g)、升麻(3g)、白术(10g)、黄精(12g)、紫河车(12g)、大枣(5枚)、炙甘草(6g)。
【用法】每天一副,水煎浓缩分2-3次服完。
【适用病症】用于补......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或红参(6g)、当归(10g)、陈皮(5g)、升麻(3g)、白术(10g)、黄精(12g)、紫河车(12g)、大枣(5枚)、炙甘草(6g)。
【用法】每天一副,水煎浓缩分2-3次服完。
【适用病症】用于补益气血、调理脾肾。白细胞减少症症状为头晕乏力、四肢酸软、失眠多梦、食欲减退、心悸、畏寒肢冷、易患感冒、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按】本方症系心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心之气血不足,则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悸;脾气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运化精微,则四肢酸软;脾肾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气虚卫外不固则易患感冒。故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调理脾肾为主。方中黄芪补气,党参、白术、大枣、炙甘草健脾补气,陈皮理气醒脾,当归、黄精、紫河车补益精血而强肾,疗虚损;升麻升举下陷之清阳,共奏补气健脾,调理脾胃,升清降浊,补益肝肾精血之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酮类、胆碱等,具有强壮作用;党参含皂甙,多种糖类等,对因化疗和放射疗法产生的白血球下降有治疗作用;白术含挥发油成分,可治疗因放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诸药合用,有强壮和升高白细胞之作用。肝肾亏虚、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者加枸杞子10g,山茱萸10g,覆盆子10g;失眠多梦者加茯神10g,夜交藤15g,枣仁10g;汗多易患感冒者加浮小麦30g,防风3g,煅牡蛎25g;心悸者加丹参15g,远志8g,柏子仁10g;食欲不振者加淮山药15g,莲肉12g;气阴两虚,咽干口燥者加天冬12g,女贞子10g,何首乌15g;畏寒肢凉,面色苍白者加桂枝6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上腹闷胀者加砂仁5g(后下),白芍10g,枳壳10g;妇女月经过多者加鹿胶10g(后下),豆稔子30g,川断12g;男子若梦遗滑精者加金樱子20g,沙苑蒺藜10g,莲须10g。
黄芪不予防风,黄芪不治疗气滞,气滞不宜。
焦白术不易津液不足使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陈皮禁忌:性温燥,故舌红赤、唾液少,有实热者慎用;内热气虚、燥咳吐血者也应忌用。
陈皮 禁忌:气虚体燥、阴虚 燥 咳、 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多服久服,损人元气
肉桂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桂皮辛热燥烈,易损胎气,故孕妇忌食;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也不宜食用。
升麻禁忌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之证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证。
柴胡不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苍术用药禁忌
1.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3.《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4.《医学入门》: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
5.《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肝肾有动
气 者勿服。
6.《本草正》:内热阴虚,表疏汗出者忌服。
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1、《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2、《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3、《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
4、《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白豆蔻忌见火。
阴虚血燥者禁服
当归1、用量过大 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 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 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 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 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 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益智阴虚火旺者禁服,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用药忌宜 黄精味甘, 性平, 作用缓慢, 可作久服滋补之品.但其性质滋腻, 易助湿邪, 因此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泄泻者均不宜服.毒副作用: 临床曾有少数病人服用黄精糖浆后轻度腹胀, 饭后服则可避免的报告.有实证者忌用,有湿热者禁用。 酸枣仁: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②《本草经疏》: “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邢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半夏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反乌头。 忌羊血、海藻、饴糖。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橘梗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白豆蔻【禁忌】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身段虚弱者忌用。 五味子〖注意禁忌〗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黄精味甘, 性平, 作用缓慢, 可作久服滋补之品.但其性质滋腻, 易助湿邪, 因此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泄泻者均不宜服.毒副作用: 临床曾有少数病人服用黄精糖浆后轻度腹胀, 饭后服则可避免的报告.黄精粗制剂局部搽剂时, 未见有不良反应.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夜交藤燥狂属实火者慎服。 【远志】禁忌:实热炽盛、热毒阳盛者忌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禁忌】1.本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 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禁忌: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者慎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羌活用药禁忌: 1.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补骨脂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 2.《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亦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药方网编辑整理) 3.《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药方网编辑整理) 砂仁【用药忌宜】:阴虚有热者忌服。①《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②《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③《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④《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神曲脾阴不足,胃火盛者慎服 人参用药禁忌:1.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2. 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3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4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5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因人参有抗利尿作用),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6失眠、烦燥孱实证者不宜用,否则睡眠更差。 7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忌用人参。 食用人参禁忌 不同种类的人参其作用机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西洋参药性属凉性,一般用于热证,如血压增高、便秘等。而人参性温,适用于寒证。其中生晒参为清补之品,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证候和症状>>>>人参不能乱补乱吃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服用宜忌 1、人参不可滥用。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以为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2、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含红萝卜、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古医书讲萝卜“下大气,消谷……”。现代研究萝卜消食利尿,与古代观点相同,人参大补元气是其最主要功能。这两者,一个大补气,一个大下气,正好抵消。故有此一忌。 3、忌饮茶。服人参后,不可饮茶,免使人参的作用受损。 4、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5、人参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 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1.阴虚火旺者忌服。 山茱萸禁忌:素有湿热,小便淋沥者,不宜应用。肝阳上亢及湿热内蕴小便不利者忌服,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其核勿用,用则滑精难收, 附子禁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裂,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孕妇忌用。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芨。白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