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2000年前的三晋古城

 黑老赵 2012-08-26

寻找2000年前的三晋古城

(2009-06-06 00:00:00)
 
 寻找2000年前的三晋古城
 
寻找2000年前的三晋古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是研究、重现古代文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当今的社会进步,古城研究亦存在重要的借鉴作用。就旅游业而言,古城风貌亦是世界旅游的热点之一和重要资源。山西历史悠久,其历史遗存在国内首屈一指,古城或者说历史文化名城也有许多。但是,所有能够见到的只是明清时期的古城,就历史文化而言,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并不能够或者说并不完全能体现山西的古老文明。山西大地上至今仍存在着120余处两千年以上古城遗址,这120余处古城遗址对我们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然而,这些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古城却鲜为人知。

  两千年以上古城的理论界定

  何为两千年以上古城?大致说是截至西汉末年。西汉虽至公元25年结束,这中间包括了王莽篡汉的15年在内。古城年龄一般以最古老的建城记载为准。不少古城一直沿用至今,例如春秋时期的晋国都城新田城发展成今日的侯马市,基址未动,但早期城貌已不存,我们仍定它为新田古城。有些古城使用年代不长,例如春秋羁马古城,仅在春秋时期存在,以后便弃置不用,现存城墙和城内陆面遗物均为当时遗物。至今家家户户仍存有田间拣来的三棱铜箭簇,这是最能体现时代风貌的古城遗物,且古城实物与文献记载吻合,我们将此类古城作为田野考察的重点。有些古城仅存遗址和遗物,不见文献记载,无法确定古名,我们姑且以今名代替古名,例如偏关吴城古城。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实地勘察过一些古城,也在文献上了解了不少古城,但从未对古城作系统研究,对山西古城的了解仍未突破“纸上谈兵”的境况,此次我们设立“山西两千年古城研究课题”,计划对所有登记在案的古城作全面、详细考察,力求搞清楚古城的现状和历史。

 
 两千年以上古城的特点

  特色之一:“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是见诸史载的最早中国都城。《史记》云“昔者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三代都城接踵河东,说明河东是国家形成的初始,中华文明的摇篮,三代都城为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源头,亦是山西省最早的城市记载。河东既是文明古国的坐标,理应拥有华夏文明桂冠之名份。在尔后的朝代中,“古都”仍然闪闪发光。


  例如尧都平阳,自唐尧建都以后,周成王将其弟姬叔虞封于距平阳不远的地方,其子燮父改唐称晋,晋国称霸天下200多年,晋都新田城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显赫的都市。三家分晋以后,韩国又在故尧都的基址上建立韩国都城。曹魏分河东郡为二,平阳成为郡城。西晋末年,南匈奴人刘渊在平阳建立汉国都城。


  河东首府安邑城,最早是夏禹的都城。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在此建都,魏惠王更是佩夏冠,乘夏车,俨然以大禹自居,撰《禹贡》,为天下一统作准备。《禹贡》是以魏都安邑为中心而规划全国贡道。


  三晋之中,韩居尧都、魏居禹都,赵国亦不甘人后,在晋阳再造唐尧传说,以晋国正统自居,故《汉书》太原郡晋阳:“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班固认为晋阳是唐尧故都所在。近年来,有人说山西的尧舜禹文化是战国韩赵魏三国的假托。从现象说,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尧舜禹时代无文字,只有传说。到了战国时代,三晋皆自我标榜为三代传人。赵国以晋阳为都城30余年。秦代于此立太原郡,西汉封子弟为代王。汉武帝时,全国分13刺使部,太原初步成为山西省的核心城市。历史发展到唐朝,李渊父子扛起唐尧这一块古老的金字招牌,建立了中国历史空前绝后的大唐帝国。太原被立为唐三都之一的北都200余年。后唐、后晋、后汉于此立北京或北都30余年,北汉于此设都30余年。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城作为北魏都城近百年,作辽、金西京70余年。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先后曾作过三代唐尧都城、三晋韩国都城、匈奴刘渊汉国都城,先后在此建都160余年。夏县禹王乡先后曾作过三代夏禹都城和三晋魏国都城,先后共在此建都500余年。永济市蒲州老城曾作为三代虞舜都城和唐中都,先后达50余年。侯马市曾作为晋国都城新田近150年时间。曲沃与翼城间的晋都故绛城近500年时间。长子县曾作为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西燕都城8年时间。另外,方山县南村曾作为南匈奴刘渊汉国都城。隰县曾为南匈奴刘渊汉国都城。霍州市曾为三晋魏国都城。闻喜大马古城曾作过西燕都城。


  至于作为先秦侯国都城的则更多,例如长治县的黎岭村,远在商代曾是黎侯国都所在地。盂县曾是春秋时仇由国都所在地。潞城市古城村曾是春秋时赤狄潞子国,公元前594年,晋景公以赤狄氏杀潞君夫人和攻占黎国等原因为由,令中军将荀林父率晋军击灭潞子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与太子申生领晋军连续击灭耿国(今河津市境)、霍国(今霍州市境)、魏国(今芮城县境)。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的故事,时晋国志在兼并小国,虞国贤臣宫子奇再三劝阻国君不可借道于晋,指出“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贪图晋国宝物“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借道于晋,晋灭虢后,返途中又“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晋献公又将百里奚作为陪嫁媵臣送往秦国。百里奚中途逸去,又被楚国人虏去。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楚人手中赎回百里奚,“授之国政,号曰五大夫”,遂成秦穆公一代霸业。《春秋左传》、《史记》以大量篇幅记载此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五大夫”之典故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特色之二:民族色彩丰富。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一个多民族活动和居住的地方,比如赤狄氏族自周初自陕西境进入山西,赤狄潞氏、赤狄甲氏、赤狄皋落氏(落叫皋狼氏)今方山县南村春秋时称皋狼邑,是皋狼氏的重要据点。西汉设皋狼县。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庭便居于此处。西晋末,南匈奴刘渊在此建立匈奴汉国都城,此城至今保存尚好。赤狄潞子在潞城市境立国,后被晋攻灭,今潞城市以之得名。西汉初期,匈奴40万骑围汉高祖刘邦于平城,西汉与匈奴于此达成“和亲”国策。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于平城建都。今闻喜、长子境都曾有少数民族建国立都。


  山西以古老而闻名,古城则是“古老文明”的直接证据,或者说古城是古老文明的标志。


  山西的古城,以距今4400年的陶寺古城为最早,考古学家认为陶寺文化的早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其晚期已跨入夏朝纪年。专家认为,陶寺文化有可能是唐尧文化,东下冯则是夏文化。东下冯距传说中的禹都安邑很近。虽然考古学上对尧舜禹夏时代还缺乏公认的结论,但商代古城却在垣曲古城、夏县东下冯找到城址和遗迹。商文化在山西许多地方都有发现,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春秋以后,山西古城大多数都出现准确的纪年。到了春秋晚期,山西出现了郡县建置。例如公元前514年,距今2520年前,晋六卿灭祁氏、羊舍氏,分为祁县(今祁县境)、平陵县(今交城县境)、梗阳县(今清徐县境)、涂水县(今清徐徐沟一带)、马首县(今寿阳马首村)、盂县(今阳曲大盂镇)、铜县(今沁县古城村)、平阳县(今临汾金殿镇)、杨氏县(今洪洞续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西的县制,远在春秋末年已经大部分确立。有许多当时的县城至今仍有遗迹。


  特色之三:保存完好。由于山西地处高原,土地沙化严重,自古便有宜牧的自然条件,故很多古城因处在荒山野岭而未见垦殖耕种,故人为破坏不严重,这就使许多古城得以幸存;又由于气候干旱,古城墙遭受的自然侵蚀亦不强烈,故有些土城墙历时3000年至今仍土质坚硬。

  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

  《史记》云“昔者唐人都河东”,说明河东乃中华文明的摇篮。
  晋国都“夏墟”(今侯马、曲沃、翼城境),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三晋成鼎足,曾辉煌一时,据战国时代之半壁天下。
  西汉初期的“白登之围”(或称平城之围,今大同市境),为中华民族关系“和亲”之基石。“马邑之谋”(今朔州市),拉开了汉武帝扩疆拓土的序幕。
  曹操立匈奴五部(匈奴左部居兹氏县<今汾阳市>,有众1万余落;匈奴右部居祁县<今祁县>,有众6千余落;匈奴北部居新兴县<今忻州市>,有众4千余落;匈奴中部居大陵县<今文水县境>,有众6千余落;匈奴南部居蒲子县,有众3千余落,总计20余万人)和迁五郡于忻州,开创了民族融合的先例。
  南匈奴刘渊汉国建都山西左国城(今方山南村)、蒲子县(今隰县)、平阳郡(今临汾金殿镇)开创了民族平等的先河。
  北魏建都平城,将民族融合推向高潮。
  李渊、李世民父子首义太原,开创了大唐300年鸿图大业。
  北宋失太原而王朝覆亡。明朝失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而王权易手。
  可见山西古城在中华文明进步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