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海南!

 yaoqiu 2012-08-27

(一)关于旅游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见了石头就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导游说的一句笑话,但却实实在在的描绘出了当下游客的精神面貌。试问如今的游客有谁真的能够缅怀历史,凭吊古迹,钟情山水,体味自然?又有几个能够感叹现代文明的林林总总,反省自身的是是非非?

没有。当旅游成为了一种时尚,参与便就成了趋附。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何去何从,把钱一交,拔腿就走。戴着一顶旅游帽,跟着一条小彩旗,就那么上路了。要去之地的文化积淀,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禁忌戒律,佛道禅宗谁还顾得上去研究研究?当听到景点导游或真或假的一阵掰活后,也“哦”、“嗯”、“啊”的一声声回应,醍醐灌顶的恍然大悟,仿佛真的业已了然或是刚刚了然。

没有激情,涌不起渴望,更遑论灵光的一闪,感觉到的便只有疲倦困乏、烈日炎炎、口干舌燥,空调大巴舒适的环境里便只有恹恹昏睡了。再加之大部分旅游是旅而不游,游而不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或者干脆就是“车观”“远眺”。没有用心感悟,用情浸润,只靠卡擦卡擦的快门,照片也便仅仅只是照片而已,谈不上美感,谈不上神韵,只是“到此一游”式的笨拙低劣罢了。

有谁能像徐霞客一样,在足迹踏上山水的同时,心灵思想情感也一同聚焦起来,有谁能像柳宗元一样,在游赏山水的时候,将一腔的悠怨郁闷随着瀑流一同流向远方,又有谁能够像郦道元一样,在阅读古籍的时候,就用心灵神思遨游着字迹里的山水?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就是山水,山水就是自己。即便不能这样,那“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的临水的一叹,也便是绝版的游记了。

真正的旅游应该是游目骋怀,是为了“欲穷千里目”才去上那一层楼,是为了“极目楚天舒”才去渡那万里长江。喜悦也好,失望也罢,只要有所得,便不枉一游。否则,便真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而那些勒石功名的题字牌匾,也便像拧干了水分的荷花,没有了香味,没有了风姿。即使立此存照,也是没有开过光的佛像,没有暖过人体的璞玉,缺了灵性,窝了纯贞。(

(二)天空不空

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他叫作天空。其实天一点儿也不空。

在一阵轰鸣和心悸、胸闷、耳憋的感觉中,我们飞离了陆地。飞机穿梭在云层之间,丝丝缕缕游动的轻云絮样地飘过窗外。机翼下的白云似在翻滚,又似在升腾,从机上俯视天空的云彩与在地上仰视有截然不同的景象,也有非同寻常的感觉。就好像将一堆棉花放在玻璃上面,透过玻璃看,怎么看也是一个平面,而从上往下俯视,却看到了他三维立体的状貌。

表面轻盈飘忽的云,其实很高大,很凶猛,也很沉重。像冰山,像雪峰。面对着这样的景象,心中油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起伏的云就像覆盖着雪的陆地,像极了山川沟壑,原野丘陵。又像是海浪,团团簇簇,推推搡搡,此起彼伏。云的层次感也极强,高低错落,远近呼应。有的飘忽,有的滞重,形态迥异,赏心悦目。

天空丰富的让人惊讶,让人兴奋。

没有云的时候同样不觉得单调空旷,那蓝色让人感觉到的是浩瀚、是深邃、是博大。在地面上看这蓝,即使是晴空万里的时候,也绝对没有这么深厚,这么浓重,这么纯粹。阳光的照耀,天空的过滤,让这蓝没有一丝的杂质,百分百的纯净。那么丰盈,那么厚实,没有一丝缝隙,没有一处疏松。我们仿佛不是在空气中游走,而是在有厚度,有阻碍的物体中穿行,担又找不到它的形,找不到它的质。灵而不空,阻而不挠,悠远绵邈。

看着这深邃的蓝,我怔怔的发呆,心也不含一丝想法,变得宁静单纯。天空的湛蓝过滤着疲惫,安抚着躁动,沉积着飘忽。这么清纯的蓝色,什么地方会有,什么地方能有?天真无暇的儿童的眼镜?英俊风华的少年的心灵?雍容高雅的名模的神韵?还是高尚的思想,悠远的遐思,纯真的爱情?面对着这蓝,顿觉超越了世俗,跳脱了凡尘,什么龃龉,什么欲求,什么如意不如意,都被抽空。人是干干净净的人,情是纯纯粹粹的情。心是轻灵的,而眼睛却有点沉甸甸的感动。

那一刻我真的酸酸的想哭。

无论是在翻涌的云间,还是在浓烈的蓝里,处处都涌动着希望,孕育着生机。但沉静的心感觉不到飞翔,面对着这泓湛蓝,我真想永远停留在这中间,让这蓝包裹着我,石化为一枚琥珀。(

(三)槟榔·木棉·红豆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是很有名的一首海南情歌,倒不是来到海南才知道,在一般的音乐教科书中都会有,歌词运用比兴手法,旋律也很优美。

槟榔树和椰子树是海南很有代表性的乔木,树干光滑结实而且高大,成年的树干一个人合抱也困难。所以我想“高高的”这个词语确实写活了树的状貌。而且因为光滑,没有一个坑坑洼洼,疙疙瘩瘩,也没有一个斜出的旁枝,爬起来确实困难,所以能够爬上去的人也就不同寻常。他的手脚如此麻利有力,那么他的头脑心眼也一定不会逊色:“心灵”才“手巧”吗。看来少数民族择偶的标准也很有意思,否则,笨手笨脚的也一定不会灵秀。女子的刺绣,男子的爬树,无不如此。

槟榔树的树叶稀少而阔大,和椰子树几乎一样,区分就在于小时的槟榔树树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类似竹子一样的节环纹痕,而长大以后树身发灰,像我们的电线杆。我一开始就误以为一排排的槟榔树是电线杆,等到一仰头,才发现有宽大的树叶。

槟榔树有果实,它的果壳是木质的,很坚硬,能制成手链儿之类的工艺品。但我没有见过大的果实,所见都是小一点的,样子像梭子,两头尖,中间凸起,流线形状,小巧可爱。

槟榔是爱情果,剥去外面的皮,切成小瓣,和着一小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第一口汁水吐出后,它会慢慢的由绿变红,越红说明越有缘分,然后你就慢慢地咀嚼,咽下汁水,头就会晕晕乎乎的,像喝醉酒一样。而紧接着就是脸和耳朵发热发红,像是有人在远方念叨你一样的感觉。我试着尝了一块,就是这样的感觉,不过不像导游说的那样玄乎。他还说这反应强烈不强烈和人的酒量有关。我买了几枚,可惜由于在洛阳机场滞留了一天,给高温天气捂坏了叶子,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送出去,很是遗憾。

谈到果实会让人迷醉,想起《诗经》中有一句诗“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求偶时候的斑鸠吃的桑葚多了就会迷醉,看来桑葚也是一种爱情果。所以,诗歌接下来就开始以物喻人“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因为“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其实,如果男女双方都真正的在爱情当中沉醉过,那么,在分享幸福的同时,也一定会分担痛苦,否则,就不是真正爱过。

爱的感觉真的就是迷醉的感觉,忘记了天地风云,静止了鸟鸣虫唱,耳边只有空气的轰响,沉浸而又眩晕,但醉酒却并不美妙。

南方是一块多情的土地,也诞生了非常丰富的讴歌爱,赞美情的诗句和事物。在南山佛教园游览快结束时,一个外队游客说“哦,这就是木棉树”。声音虽然很轻,可我却听得分明。木棉,就是我心仪已久的木棉?就是那个在诗歌中以它优雅高贵的形象时时打动我的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

红硕、叹息、火炬。一束木棉花,把南方女子柔弱的爱情雕琢的如此铿锵,我就永远的记刻了她的形象。

我急速的返身回来,在一圈铁丝的围裹中,一株高大茂盛的树临风摇曳,婆娑摆舞,外形极像白杨树,可惜没有花朵,如果不是一个标志牌上写着树名,我是不会将她和舒婷的诗歌联系起来的。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她的美丽、她的端庄、她的勇敢不为我们所见,但有那诗句就足够了。

在我接触的爱情诗中最有记忆的就是这一首,理智而又铿锵,朦胧但却清朗,前卫而又深邃。要知道这诗写于1978年,在那个尚未开化的时代,敢于呼唤自由平等,敢于质疑传统评价,敢于号召追求自我,确实是非有超拔之智慧,过人之勇气者所难为。我见过舒婷的照片,身体消瘦,高度近视,不漂亮,也谈不上气质,和她诗歌的意境联系不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一代人对她的膜拜,包括我。也许这木棉在别人眼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株树,但在我却有久违邂逅的喜悦。——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有趣的是在道教圣地文笔峰,竟然见到用铁杆围拱支撑的南国红豆树,而且用醒目的文字标示。自从王维《红豆》诗将它定位为相思,后世就没有离弃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不是这浓浓的人间真情,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所以才在即便是戒律森严的佛道禁地也会有他的身影?

槟榔也好,木棉也罢,红豆或者是杜鹃,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株自己的爱情树,人人心中都有一枚自己的爱情果。只是我们没有像诗人那样演绎的丰富,演绎的热烈,演绎的经典罢了。

伟大的爱情值得我们一生去追求,去守候,去讴歌。只要她的纯粹,只要她的纯洁。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将她污损,将她异化,但始终抹杀不了她的神圣,削弱不了她的伟大。也许我们难以寻觅,但只要心中永存了她的靓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活力和希望。

(四)解读“十八怪”

“这就是我们海南有名的十八怪之一——大树长在石头外……

在冒雨前往海角天涯的路上,导游指着一棵高大而屈曲嶙峋的树说。我们的兴趣顿时大增。各地由于地理气候,历史沿革等等原因都有各自的特色风俗,有生活习惯,有建筑样式,有饮食衣着等等方面。东北的“窗户纸糊在外,刚生下的娃娃吊起来,大姑娘抽烟袋”就很有名;我们这里的“山药、莜面、大皮袄”也很特别。海南有十八怪?这么多,新奇,有意思。果然就看见海边崖岸上巨石光滑黝黑,石头外面的边儿上,一株虬枝乱舞的怪树茁壮延伸,什么原因,不知道。问他其他几怪,不知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故意吊我们的胃口,他说记不全了。回到旅馆问服务员,也说不完全。后来到百度一查才知道。但很明显,其中有许多不是原有的说法,加了现代的元素——

老太太上树比猴快,三个老鼠一麻袋,三只蚊子一盘菜,水果越臭越好卖,

蟑螂苍蝇都是菜,挡车牛群爱耍赖,牛尾下雨牛头晒,男女老少骑牛赛,

老头再穷有人爱,三条沙虫一碗菜,树根包在树皮外,一条蚂蝗当腰带,

养育孩子吊起来,头上斗笠当锅盖,青石板上煎鸡蛋,大姑娘抱着孩子谈恋爱,

姑娘像老太,老太像妖怪

这十八怪里关于女子的颇多,海南女子少有身材高挑者,即便是酒店饭店的服务员,身材不错,但个子最多中等,但倒也不像老太。虽然我们没有一一经历,但确实见到妖怪似的老太太。

一天晚饭后,我们到旅馆附近的海边看海潮,一个头戴斗笠的老太太挑着箩筐卖她的小玩意儿,有小珠串,小手链,小贝壳,化石块等,我蹲下身子挑选,天黑,眼睛也近视,肯定样子滑稽。老太太就也蹲着帮我挑选。我一抬头,吓了一跳,头皮发麻,惊怵悚然。就见一张脸上密密麻麻的布满皱纹,刀刻一般。真正是沧桑布满一脸,辛劳不言而喻。

在前往亚龙湾路上,导游说这里是黎族聚集地,介绍了一些必要的禁忌之后,说,一会儿会看到街上凉棚里面纳凉的全是男人,没有女人。这里的女人特别辛苦,忙里忙外,任劳任怨,而男人们却悠闲地喝茶,逛街,打牌。谁要是娶了海南黎族女子做媳妇,谁就是最幸福的。果然从车窗向外一看,街上凉棚里面都是悠哉悠哉的男人。他们只管出海,所有家务全是女人或者女孩子,现在虽然有所改变,但依然保留着不少旧俗。

这是个多情的民族,但是落后的婚俗却让女子背负了太多的沉重。青年男女在情歌对唱中相爱后,就开始走婚,就是不结婚而在某一处地方的一个房子里同居,只有等到生下孩子后才可以去婆家谈婚论嫁,否则,一辈子不能正式结婚过门。这让我想到舒婷的诗歌《惠安女子》中说的婚俗陋习。虽然那是福建惠安,这是海南三亚,但都是海边,都是渔民。我想除了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的生活习惯外,还有这里气候潮湿,人的寿命偏低,出海捕鱼是唯一的生活出路,而风险又大,这让他们特别看重人丁,看重生育,看重男性。另外也许还有一层原因,是这里地处偏远,蒙昧不开化,较长时间因袭着远古的习俗。内陆地区已经进入资本早期了,这里还是部族蛮夷,要么为什么古代官员被贬都要贬到这里,苏轼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贬到了儋州吗,儋州就是海南,连他自己都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

“老太爬树比猴快”,要不是她从小到大,常年累月的爬上爬下,哪能练就这样的本领。要不是她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克勤克俭,脸上的皱纹也不会让她毁容,成为妖怪。“少女像老太”,为什么早衰?不也是营养不良,劳碌辛苦的结果吗?曾经我见女人跟在马车后面拽那刹车的皮绳,很惊讶,很不解:女人怎么能干这样的活儿呢?同行的人就笑我说,太同情女人,一定怕老婆。其实在我心中女人就应该是灵秀的,精致的,决不可以是粗糙的。

十八怪其实也不怪,它是地理气候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文明脚步的前行,这些陋习,这些苦难,都会渐渐消失,成为传说。现在的“十八怪”中不就有了新的内容了么——

“火车不如汽车快,摩的堵门把人拽,门卫保镖睡屋外,乡下山沟有老外。”

(五)禅心在我,佛性随缘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慧能的一首偈子词不但让他承传了佛祖的衣钵,也成了后世参禅悟道的经典。不过在漫漫的旅途中,他姑妄言之,我们也只好姑妄听之,犯不着考证争辩。不想在五天的有效行程中,竟然就安排有两处这样的景点,一处是佛教圣地“南山文化苑”,一出是道教的复原遗迹“文笔峰文化苑”。

去南山的时候天气阴沉沉的,是台风登陆的前一天,沿一条主轴线进入“不二法门”牌楼,就算到了景区。游客都各自走散,我们五个单身汉在一起。走了没多远,天就下雨了。一时半会儿下不过去,恰巧就见罗汉林立的小广场上有一座庙宇,没有写着牌匾(或者写着但没看见),就到它的廊檐下避雨。雨渐渐大了,瓢泼一般的下着,也就顾不得“佛家禁地,闲人免进”的心灵禁忌了。大殿里佛像森然耸立,金壁辉煌,门边有一个捐赠箱,我们自觉的掏出零钱放了进去。没有僧侣沙弥,也没有香烛,就在佛像前静默地伫立,是诚心的感激。没有许愿,也没有祈祷什么。在这突然而来的骤雨面前,恰恰就有这么一座宝刹为你遮蔽,不就是庇佑,不就是保护,不就是一种佛缘吗?

大殿里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显得嘈杂喧闹,入苑时导游就告诉我们,来到这里要净口净手,洁言洁行,对佛像不要拍照。我们慢慢的,轻轻的拜过佛像后就安静的看墙上写着的佛教故事。

雨停了,阳光出来,往前走,和走散的人会合。他们因为没有及时找到避雨场所都淋湿了。我们笑了,回望阳光照耀下的那座庙宇,熠熠生辉。

抬眼远望,就是南山最为著名的海上三面观音像,有108米高,比美国的自由女神还高,是世界塑像史上之最。我忽然觉得,两尊人造塑像恰恰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一个是要人们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他人,一个是倡导自由,要人们张扬个性。

近处是一尊张开着的手掌,经过刚才雨水的冲刷,再加上基座周围嫩嫩的花草映衬,越发显的洁白纤巧。我不知道这是如来的手掌,还是观音的手掌,他是要向这个世界索取什么,还是要向这个世界释放什么。娴静自然地张着的手掌,指甲、关节、掌纹清晰可见。

处处可见演绎着佛教典籍故事的墙壁绘画,有飞天,有金刚,有罗汉,有转世轮回的长篇故事。道路两旁的草坪上精心修剪出“阿弥陀佛”的字样,而树上都隔三差五的捆绑着小喇叭,轻吟慢诵着经文录音,嘤嘤嗡嗡,像是蜜蜂飞舞。

集体前往大雄宝殿。烟雾缭绕,持诵声声。身穿土黄色衣服的工作人员穿梭来往,殿内导游人员讲解着佛像的来历和佛法功德,开光盛典。然后就问要不要请祈福灯盏,每盏30远。要不要让高僧持诵相面,每位100元。要不要请一尊观音神像,每尊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见我们没有请的意愿,导游就散漫了。于是我们就自己在游廊中穿行,大殿内灯光昏暗,佛像金身显得格外耀眼。摸摸法轮,看看佛像,念念墙上的文字,就出来了。

在文笔峰也同样,导游先是热情的讲解苑内的景点和阴阳五行知识,然后问坐电车游还是步行走?由于在游览热带植物园的时候我们坐电车,走马观花,一晃而过,实在是扫兴,于是就都说步行走,导游就不太高兴。于是就引着,第一站就是一处108个台阶的地方,说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有108个苦难,你要勇敢的面对,要一口气走上去,不要停顿,更不要半途而废,或者返回去。台阶很陡,要仰望。走上去果然费力,汗流浃背,双腿发软。有的人就说不如坐电车。我想这是导游故意在难为我们。

台阶上就是一座道观,三尊菩萨像雄伟矗立,有人要拜,导游说不能,要到后面的厢房听道士讲解拜的方法后再拜。一个道长就说,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大拇指,虚空手心,一握就会形成一个阴阳鱼的图案,然后放在胸前拜,这不同于佛教。说完就开始念经,铙钹阵阵,珠串点点,唇吻翕辟。然后给每人一个符画,一人一样。走出厢房,就有两个道士端坐在几案后,给你讲解符的含义,就有灾福,就有趋避,就有破解的方法,就要请香烛,···我们从侧门出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好像是以前就约定好,今天的午饭是自费,吃斋饭,也算是集体的行善布施。是自助式的,一个大餐厅内一溜烟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饭菜,当然都是素食。不知道是心里的抵触,还是烟雾的熏呛,还是游历的劳累,我毫无食欲,简单的挑选了两样豆制品,一小碗米饭,就座到餐桌旁了。老师的托盘里居然有馒头、甜点心、还有绿豆粥,丰盛的很,我没有找到。

游览完毕坐在台阶上休息,我掏出了入园时的线路图,原来我们走的是一条最普通的线路,真正的文化景点没有到达,比如王羲之墨宝,唐朝怀仁和尚耗时十年完成的石刻《心经》,杨沫大师手书的《吉祥经》石刻。只是因为我们没有静下心来慢慢阅读,慢慢安排,就那么火急火燎,盲目跟从着,结果却错失机会。看来即使在清静无为的地方,我们浮躁的心也安静不下来。

南山有一颗不老松,挂满了祈福的条幅,都拍照留影,我没有。

等车的时候我想,南山是很有文化积淀的地名,“寿比南山不老松”,“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这些,不知是不是指这座南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南山。海南在中国的最南端,三亚又在海南的南面,这个南山应该是最具地理意义的南山了。但更著名的还有一个终南山,看来南山也有“始”有“终”,不知到“始南山”是那座,从“始”到“终”这中间又有多少座南山。还有那108的数字,为什么佛道两家都有他的身影?

(六)天涯海角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

这是一首歌唱海南的歌曲,轻快而悠扬,描绘着海南诱人的风光,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前往海南的人们十有八九是冲着“天涯海角”来的,都想睹一睹它的风采,圆一下自己的梦想——我辈今生也到过天边,无憾矣。

没有想象的郁热。台风将临,天空灰蒙蒙的,太阳也不毒辣。天海相接之处,分不清是向上翻滚的海浪,还是向下低垂的浓云,就那么深黑的一线。没有洁白的云朵,没有五彩的泳衣,没有海鸟的鸣叫,但我们依然轻松愉快。

进入景区,是一个大广场,一块巨石上用红色的颜料写着“爱情广场”,背面是“永结同心”。巨石的前方是一个雕塑,海水驮负起经纬分明的地球,上面是两个交错的圆环,中间吊着一颗足球大小的水晶石,晶莹剔透,光亮耀眼,喻指“水晶之恋”。

沿着海边小路,在怪树乱石,曲折坎坷中前行了。导游说要快点走,否则下来雨就到不了“天涯”了。路上的景点先不要留恋,等原路返回时再慢慢看。于是就目不斜视,心无旁骛地走,但还是赶上了雨。在一个亭子里等待,掏出手机想打个电话。有个传说,在这里要给最亲近的人通话(海角天涯都想着你),但却没有打通。

雨停了,走不远就见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布满了岁月的风雨沧桑。黝黑,长满苔藓,顶端刻着红色的“天涯”二字,下面刻的是“海阔天空”。人们争着拍照,拥挤,还有争吵,就有人组织说,两边各站一队,轮着来。忽然就觉得,这“海阔天空”四字,其实是让人们想起它前面的三个字“退一步”。面对哄抢,争吵,拥挤等等集体的民族遗传,从古至今人们就呼唤“退一步”。有多少人因为不懂得“退一步”,而造成追求的遗憾和拥有的背负,比如柳宗元的《蝜蝂传》;而又有谁能够像越国的范蠡那样,在如日中天的政治生涯中急流勇退,脱身而出,成就一段千古佳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有很多的警句格言在告诫着人们,执着和放弃其实都有它的道理。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时候,才痛心疾首。

雨蒙蒙的下,海潮不断地涌来,每一次澎湃都有新的力量和高度。潮水淹没了沙滩,淹没了游人的叫喊,拍打在有石刻的摩崖上,溅起高高的浪花。撑着伞,站在海浪和雨水中,茫茫的不仅仅是天空。

我们还是晚了一步,通往“海角”的路被潮水淹没了。有人试着趟水,没过了膝盖,保卫人员就过来阻拦。看来“海角”去不成了。但转而一想,“退一步”吧,到过“天涯”就足够了,如果天不作美,台风早来,雨下不停,那才真叫“咫尺天涯”的遗憾。而且,“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又会涌起多少的落寞和惆怅。不如就别去了。

原路返回,就见许多标志的景点,有“爱情石”,有“夫妻树”,有“情侣角”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题字石等等。原来,这条路线是按照人生经历设计的:从恋爱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开始坎坎坷坷的生活,穿过乱石怪树的迷茫,直到天涯海角。磕磕绊绊,一生相守。

其实这个景区还有一条线路,全是纪念和海南有关的历史名人的,而且大多是历朝历代的贬官。贬官现象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小溪,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一生都在贬谪中度过。在这荣辱浮沉,成败起伏中,形成了他们对人生、对世界、对价值观、乃至对宇宙观的独特认识,这也成就了中国文化、思想、哲学的独特魅力。

这些名人中有传授纺织技术,改善海南人民生活的黄道婆,有安抚镇邦,平息叛乱,为海南人民创设安宁生活环境的洗夫人,堪称巾帼英雄。其他如南宋爱国重臣、著名诗人胡铨,北宋大诗人苏轼,唐朝宰相李德裕,高僧鉴真大师,以及林缵统、钟芳、赵鼎、路博的、马援等。有的合祠供奉,有的单立祠堂。这些历代名臣,虽然被贬谪,但是却并没有消沉,而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海南人民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理想,塑造着自己形象。

我们又何尝不在塑造着自己?用文字,用语言,用色彩,用线条,用我们的缺点和错误,用我们所走的路线。不同的是,他们在完成了自我塑造后,别人接着对他们塑造,用泥土、用石头、用钢精水泥、用青铜。选取他们一生中的某一瞬间,某一姿态,融进人们的敬仰、同情、无奈和惋惜,定格为他们一生的写照。而我们呢,在完成了自我塑造后,别人能不能再塑造我们?他们要选取我们的哪一瞬间,哪一姿态作为对我们的定格?

两条线路一俗一雅;一条凝重,一条轻松;一条充满了历史的况味,一条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他们交织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