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转)

 蔡灸哥 2012-08-27
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转)



1.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


元气,是人的本元之气,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元气,分为两部分,即先天之气,秉承于父母,表现在遗传和免疫力上,各人有强有弱;后天之气,得益于脾胃,由脾胃(主要是消化系统)调理,“能吃的人身体好”基本反映了后天之气的重要性,元气不是“生就的”,先天之气占15%,后天之气占85%,先天不足是可以后天补的。


元气虽然看不见,却好比高楼之基,基深则楼高;大树之根,根深则叶茂。元气为人之根本,元气足则体健。


1.1幼年培元


幼年是纯阳之体,元气培育的重要时期,先天之气受之于父母而有定型,但需脾胃浇灌。然而脾胃较弱,饮食上过饥过饱偏食、或厚腻或薄养,均会伤及脾胃后天之气。养生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强化体质锻炼,增强脾胃后天之本。


1.2青年惜元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充沛的阶段,精力最为旺盛,养生也是最为被忽视。此阶段的养生在于“节约使用”:少熬夜,节制性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八分饱,重点在节制欲望。“少时不伤,老来健旺”。


1.3中年护元


中年是人体元气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也是养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年修理,振兴根基”。此阶段人生事业进入鼎盛时期,而精力不济,如不加以养护,则老年病慢性病就提前到来。此一时期保护好元气,可以长寿,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1.4老年补元


进入老年时期,元气衰减,精力减弱,肌体体能已经下降,因为元气亏减而有可能患有一些老年病慢性病。这一时期养生,重在补元气,减少衰老的程度,预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让体质保持在较好状态。


1.5病后复元


日常生活中,生病、手术、骨折(流血过多)、放疗化疗,甚至“大小月子”更是元气亏虚关键期。由于养生调理知识不够或者条件跟不上,元气缓慢流失而不自知,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所以病后更需要及时调补元气,提高人体整体机能,把元气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培元固本),元气足则百病不生。


 

2.老年病慢性病,补元气是关键


2.1元气亏损是疾病根本


元气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一个经常见的一个大家普遍认知的概念。元气亏虚是中老年人慢性病老年病的最根本的病因的结论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2.2过去,只知道对症治疗,病情却难以稳定,并发症不断


过去,我们把治疗疾病的重点自觉不自觉地放在了对症治疗方面,忽视或者就根本不知道培元固本,所以病情不稳定,常常反复,并发症症状不断出现,病情好象难以逆转,难有出头之日。比如“三高”只是一味强调降降降,要么病情常反弹,要么表面平稳,并发症却照样发生。比如骨质疏松,只想着补钙就解决了,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有补出了肾结石,骨折也是照样发生。


2.3今天我们知道,治疗老年病慢性病,一定要补元气


元气亏虚是我们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元气亏虚是我们的老年病慢性病的第一病因,人类治病养生莫不以培护元气(培元固本即为此意)为根本之计。临床及养生实践中对某种病进行治疗或者调理,既要对症,又要培护元气,才能收到真正实效。对中老年朋友老年病慢性病久治不愈、甚至一身多病时,调补元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


 

3.顺四时养五脏天地滋润、理三焦通六腑固本培元


顺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在起居、饮食、房事、服食、运动等方面应时养生,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五脏即人体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它们相生相克,生克制化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四时天地变化,取天地精华,滋养我们五脏百骸,充实精气神,则脏腑气血旺盛、肤色红润有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


“上清中补下利”之法理顺三焦。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以通为用”,通即是补,泻而不藏。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养先天,以后天之气养先天之气,通过调理好人体的五脏六腑就能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


[转载]在轮回中哭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