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临空》选载

 明月临空 2012-08-28

明月临空


目录

自序

阳春抒怀
愤发
元宵节
千丈的冰崖
江楼
月下吟
江城子

伤逝
雪中宴

相依
我的思念

七夕
无题
无题
虞美人
风月吟
恋爱之歌
真情写重阳

征程
可怕的精怪
胸中的壁垒
观赏
夏夜无眠
秋游
蹉跎岁月
北漂
中秋怀远
长城

爱的真谛
萧索的燕园
致芳琴
奇遇
异样的感觉
赠天使
心爱的女人
心宇的主宰
诀别诗
灵与肉

寻觅
久违
奇缘
牡丹
雪莲
美人图
鹊桥仙
无题
神女泪
嫦娥奔月


游园
颐和园
春日游香山
自然
高山流水
观红叶
登长城
山行
圆明园

江河东流
逝去的彩云
彩凤
顽石志
中秋咏月
中秋节
光阴
芳菲的月桂
雪花的凄美
孔雀开屏

题邻家儿童
岁末逢知己
赠友人
雪日怀亲
护身符
双亲颂
将军令
迎新春
月下怀人
九月九日寄远怀亲


可爱的祖国
东方苍龙
杜鹃依然盛开
咏怀
梦圆东方
中华颂
扬帆海峡
水调歌头
毛主席纪念堂
国之魂


附录
何谓诗歌
诗歌的创新
谈韵律
谈意境

后记


                                自 序
 
 
     只要略有所知的人就都明白,纵使当代诗人如雪花般地漫天飞舞,终究逃不掉落地顷刻消亡的凄惨命运。于是,有人慨叹:诗歌已是风烛残年。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颇为坎坷的征程。这其间既有荣光也有屈辱。几代诗人们努力探索,不断耕耘,终于开创出诗歌事业的崭新局面。然而,时至今日,新诗仍然没有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甚至诋毁之声不绝于耳。自从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作者们就迷失在黑暗之中,始终找不到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口号的鼓动下,他们幼稚地认为,要实现诗歌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废除古代诗歌的传统。他们仿佛“先知”一般,自以为是,无所忌惮,肆意破坏惠及千年的诗歌美学原则,妄图建立起崭新的“空中楼阁”。当然,诗歌的创新无比艰难,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西方,从中获取革新诗歌的“真经”。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模仿西方诗歌,而且是模仿那些把外语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新诗史上所有流派和诗人的作品,几乎都是西方诗歌的拙劣翻版。因为否定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摈弃现代汉语的独特审美,所以这些新诗作品,写得既不像诗歌,也不像散文,简直就是中西杂交的怪胎。令人可笑的是,新诗作者们却自我标榜,得意忘形。诚然,现代新诗的浅陋之极,可谓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诗歌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有其自身发展的复杂原因。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杰出诗人的缺失。古典诗歌的审美天地,犹如星光那般晶莹剔透,又如沧海那般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是表意表音的方块字,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规律,跟西方的表音文字大相径庭。运用汉语写作诗歌的作者们,面对如此丰富的优良传统和语言特色,怎么能够熟视无睹、避而远之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入新的世纪,在这个多元并举、自由竞争的时代,新诗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诗人不必一味抱怨世俗功利的客观环境,而是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主观因素。中国从来存在欣赏诗歌的广大读者,只是一直缺乏理想形态的新诗作品。风起云涌的社会时势,群芳斗艳的大众审美,无不渴求诗歌艺术的振兴和繁荣,催发国家和民族莫大的跃动与飞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志向高远的杰出诗人,当以超凡的勇气,于凄寒暗淡的诗坛里,潜心修为,锐意创新,启亮奇彩斑斓、照耀天地的风骚之光。
     丑陋不堪的诗歌,仿佛污秽而灰暗的烟尘。无比优美的诗歌,宛若清新而光辉的明月。——漫天的烟尘渐渐地消散,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定然飞临在万里无云的晴空。

 阳春抒怀
                              
花鸟竞阳春
徜徉暗自吟
学成师谊重
身长母情深
揽月呈华夏
掬芬献至亲
仰头天浩瀚
波涌乃雄心


题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李白表达出的雄心壮志。每一位抱负远大的青年,都应该确立自己高远的奋斗目标。只有具备崇高的人生目标,才不会轻易迷失方向,而且能够激发出永不停息的拼搏动力。这首五言律诗《阳春抒怀》,诗人不仅叙述了老师和母亲对于自己成长所倾注的深情厚谊,而且抒发了报效祖国和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怀。

赏析
     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忠孝观念和远大追求,具有高度的理想价值。“学成师谊重/身长母情深”,在这个颔联中,诗人娓娓道来,叙述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有成,离不开母亲和老师的抚养和栽培。这两句诗语言朴实,感情诚挚。“揽月呈华夏/掬芬献至亲”,这个颈联承上而来,既然接受恩惠,必当心思图报。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十分贴切,而且富有美感。“月”悬挂天空,可望而不可即,这里用来象征崇高的功业。“芬”代指花朵,富有浓郁的芳香,这里用来象征美好的情操。颈联意谓诗人想要建立伟绩报效祖国和满怀虔心孝顺父母。这两句诗想象美妙,精神可嘉,可谓是珠联璧合。
     写景抒情巧妙结合,浑然一体。诗歌首联通过描述群芳斗艳、百鸟争鸣的大好春光,衬托诗人信步徜徉、心境舒畅的喜悦之情。“仰头天浩瀚/波涌乃雄心”,这句尾联写景壮阔,抒情豪放。诗人满怀建功立业的雄心,仰望着广阔的苍穹,平静的心海不禁澎湃起来。这样的写景抒情,实在自然流畅,妙合其心。
     《阳春抒怀》这首五言律诗,是依据《中华新韵》创作的。以前创作旧体诗词,往往采用《平水韵》。可是,时过“音”迁,《平水韵》里的汉字读音,早已发生变化,今人已经无法准确地诵读出来。所以,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以“同身同韵”为划分标准,制定的《中华新韵》,符合当今诗歌创作的时代要求,值得人们广泛地借鉴和使用。
                                                                                  ——李云

    江楼

海内飘零几度秋
月光似水倚江楼
茫茫雾霭深宵重
不见秋江脚下流

题解
     春去秋来,花开又花谢。漂泊在外的游子境遇如何?他是踌躇满志,还是潦倒失意?残酷的现实,令人为之惋惜。《江楼》这首七言绝句,在于表现抒情主人公飘零的经历和迷惘的心境。心中怀有远大的梦想,四海之内不懈地追求,却始终无所成就。在凄迷的夜晚,独倚江楼,难免有飘零失意、前途渺茫的无限感慨。

赏析
     情景交融是此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景”即作品中的“象”,包括作品中所描绘、塑造的景、物、人和事。“情”即和“象”相对的“意”,它不仅指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也包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首诗的情景结合得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比如,采用似水的月光,渲染出凄凉的心境。尤其是“茫茫雾霭深宵重/不见秋江脚下流”的诗句,意象凄迷,内蕴深厚。茫茫的雾霭,使人无法看清脚下的江水,暗示出抒情主人公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心境。这样的写景与抒情的确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月光似水,雾霭茫茫,不仅是自然之景,亦是抒情主人公几度飘零失意、深感前途渺茫的内心写照。意境的创造,使全诗笼上一层拂之不去的凄清气氛。 
     宋代诗论家严羽认为,诗歌的优劣不主要在于诗人学识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悟性的高低。悟性较高的诗人,写诗就容易做到景物和情感巧妙结合,达到情景交融。《江楼》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诗,也可算是“妙悟”之言,将景物和情感融化无迹。
                                                                                   ——陈辰

  恋爱之歌


 日光月辉的昼夜
徜徉杨柳玉立的秋江
 翩跹起舞的春怀
伴随着长风荡漾四方

 你那动人的眼神
仿佛闪烁晦暝的星光
 将我平静的心弦
撩拨得低落还复高扬

 原欲由衷地诉说
我对你绵绵不尽的怀想
 无奈世事的海雨
倾灭了我萌动的春情

 当碧潭般的幽怨
笼罩着你俏丽的脸容
 我那尘封的心弦
霎时奏响久违的鸣声

 男女恋爱的芳花
根植在一见生怜的土壤
 沐浴诚信的雨露
绽放于同危共济的阳光

 权势财力的盛衰
学识和容貌的优秀平庸
 无非飘浮的烟云
游离在爱恋之花的上空

 我你似高山流水
纵有巍巍潋滟的异象
 犹能缠绵而不舍
陶然共乐于天地之中

 挣开犹豫的蚕茧
你我宣泄出似火的激情
 让那恋爱的飞鸟
翱翔在壮丽北国的苍穹


题解
  古今中外,爱情都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们无不怀着饱满的激情,运用天才的想象,热烈讴歌爱情的无比美好。在恋爱中,恋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自己心灵产生美妙的触动,让人为之如痴如醉。《恋爱之歌》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男女恋爱中激动人心的情感,也揭示出爱情生活的真谛,可以超越外在物质的各种羁绊,达到内在精神的无比愉悦。

赏析
  这首《恋爱之歌》是现代格律诗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诗篇。此诗句式整齐而错落,节奏鲜明而流畅。全诗分为八节,每节四行诗句,韵脚隔行一押,全诗一气呵成。每行诗里,有的由三个词汇组成,形成三顿;有的由四个词汇组成,形成四顿。每节诗的第一行诗有三顿,第二行诗有四顿,第三行诗有三顿,第四行诗有四顿。句式这样变化反复,使诗歌造成极其鲜明的韵律美感。并且,这样的句式,让人起到波浪起伏的视觉效果,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精妙而丰富的比喻手法,给诗歌带来美妙无比的艺术魅力。比如,在第二节诗里,诗人将恋人的眼神比作星光,就非常贴切。如果仅仅这样比喻,并不觉得新颖。可是,如果“闪烁晦暝的星光”将心弦“撩拨得低落还复高扬”,那么,这样的比喻就十分独特了。因为恋人的一颦一笑,都会给人造成心绪的忧愁和欢乐。采用这样贴切的比喻,确实收到奇妙的效果。“当碧潭般的幽怨/笼罩着你俏丽的脸容”,这两句诗用沉寂幽冷的“碧潭”,比作少女幽怨的神情,也是恰如其分。此诗运用的比喻手法,可谓丰富多彩,比比皆是。
  《恋爱之歌》的语言美妙流畅,佳句连篇。尤其是“我你是高山流水/纵有巍巍潋滟的异象/犹能缠绵而不舍/陶然共乐于天地之中”的诗句,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一体,使意境浓郁而隽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风格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它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各个方面。这首诗无疑充分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那神韵超凡的恋人形象,丰富微妙的恋爱事理,以及跌荡奔放的浪漫情怀,无不让诗人的生花妙笔,以优美的旋律和精巧的布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陈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