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真的懷才不遇嗎?

 木柳书屋 2012-08-29

 博客素材动态场景系列 - 美丽红叶-

李白真的懷才不遇嗎?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 哈國學網    發布者:lancaofengge
瀏覽679次 時間:2012年8月07日 21:03

摘要

我們在評價李白成就的時候,說他在文學上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第二座高峰。但縱觀李白一生,從25歲出蜀到62歲病逝當塗,他所追求的是其「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而不是鑽營於「儷采於百句之偶,爭價於一字之奇」(《文心雕龍》)的文學成就。然而詩人一生的政治理想卻無法實現,終而違心地以「詩人」之名流傳於後世。我們提起李白在政治上的相關方面的時候,總會歎息地說他是「懷才不遇」,但是李白是否懷才不遇呢?本文嘗試從李白一生的際遇以及他的一些詩文中探討這個問題。

關鍵詞:李白;文學;政治;懷才不遇

前言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白留給後世人九百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是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聞名於世的。然而作為盛唐時期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融入了他的一生。在他的心中也有對於功名的強烈渴望,李白這一生的仗劍出遊的路線,結交的人物以及寫下的諸多文章和詩歌,實際上含有很明顯的政治目的。可以說李白這一生是汲汲於功名的,以達到封妻蔭子的,名垂青史的目的。可惜的是他在盛唐的政治史上,卻沒有他的一席之地。「他(李白)的一生在政治上沒有做出重要的成績,也沒有留下重要的政論著作,我們也無法證明他在政治上的實際才能。」(游國恩版《中國文學史》第四編第四章第二節)

一、盛唐的李白

李白一生處於盛唐時代,大概與唐玄宗相始末。開元天寶時期,大唐帝國國勢昌盛,「是時,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新唐書,食貨志》思想開化,政治清明:「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資治通鑒》卷二一一,開元四年十二月)李白少承家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思想開明,儒家為主,糅雜道家,參以法家縱橫家等諸多學派的思想熔於一爐。所以,在李白身上始終體現出來的是多元的人生價值觀,而非單一的。強盛的國力和開明的政治影響著知識分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好積極用世的人生態度。李白也不例外,從青年時代便已發下以布衣直取卿相的宏願。

二、干謁之路

高蹈不群的李白沒有由可取考試的道路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而是通過「干謁」的途徑進入政治權力中心「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上韓荊州書》)李白希望通過「定價於君侯」而受到當權者的賞識進而達到出士的目的。為此,他拋卻了「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初衷,遊走於權貴之門,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干謁權貴。然而事與願違,李白並沒有受到權貴們的青睞。縱觀李白的干謁文章,《上安舟裴長史書》《上韓荊州書》《為宋中丞自薦表》這些文章中,煌煌之言,鋪展排比,酣暢淋漓,但是,我們從中卻看不到他對於「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的詳細闡述,比如天下大勢的分析,民生疾苦的陳述,或者是治國用世的具體方略,這些方面,他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相反的,充斥於這些干謁文章之中的是諸如「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這樣的違心的逢迎和吹捧。即使在述及自己的大志與胸懷時,李白所多次提到的還是他的高尚品德和文學才華,「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為宋中丞自薦表》)「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對於他的「王霸之略」和「縱橫之才」在這些干謁文章中也是難尋蹤跡,而對於國計民生的應對方略,更是隻字未提。因此從李白的這些干謁文章來看,他的干謁之路難以成功自有道理。而對於他是否具有超人的政治才能的問題,也必須置案存疑。

三、任俠之才

盛唐國勢造就了一代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頻繁的破土開疆也帶給了國人尚武任俠的精神,而李白尤其如此。「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新唐書列傳一百二十七》)盛唐文人都是已天下為己任,不平則鳴。相傳李白在路見不平的時候便有「手刃數人」的經歷,而在《俠客行》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經歷雖然寫的是戰國朱亥,侯贏等上古俠客,其實也暗合李白自己的經歷。李白也多次歌頌「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陶淵明語)的荊軻,並且表現了一種心嚮往之的心理。但這種遊俠刺客的行徑並不是政治才能的表現,高超的政治才能表現在能夠一眼洞破當下社會的國際民生問題,並且及時採取措施對症用藥;能在多方的矛盾之間遊走自如,保身利民。然而這種任俠的才能並不能真正幫助李白實現他「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當時雖然處於開元盛世的鼎盛時期,但依然普遍存在社會矛盾的現象,藩鎮割據隱含外亂,封建壓迫與割據隱含內亂,這一切社會現象與社會隱患,李白都不能及時察覺,只是單靠一時的意氣風發地殺盡不平人,實在不是一個傑出政治家所應具備的才能。

四、風雲際會

李白一直都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的,他曾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歸因於奸臣當道,賢能受阻,因而憤然寫下「只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樣的詩句。故而他一直都追懷劉備三顧茅廬,燕昭王築黃金台的往事,而對諸葛亮,樂毅,荊軻這些談笑封侯的人也是傾心相慕。李白心懷王霸之略,但後來被當作文學侍從被徵召入京,雖然有點「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味道。但畢竟翰林供奉時期的李白能夠有更多機會接近唐玄宗,如果在當文學倡優,製作詩詞之餘,將自己的滿腹經綸示與明主,這未嘗不是實現政治理想的捷徑?可是李白並沒有這樣做,他讓唐玄宗對他青睞有加的是其「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文學才華。「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舊唐書列傳140文苑下李白列傳》)關於官居翰林供奉時期李白做了些什麼事呢?御手調羹,力士脫靴,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可見李白對於翰林供奉的職位是很躊躇滿志的。試想如果李白真有滿腹經綸的政治才學,那麼在三年的翰林供奉職位中,如果像東方朔,淳於髡之類的人物用另外一種方式以干人主,也未嘗不可。可是李白並沒有這樣做,從這方面又可以看出李白其實缺乏長遠的政治目光與卓越的政治才能。三年的翰林供奉中除了寫出「雲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詩句外,在政治上其實並無建樹。最終落了個「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的下場。李白自請出京,唐玄宗也認為他不是「廊廟之材」,這可謂一語中的。

五、文學倡優

從文學方面來看,李白自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唐才子傳》),幼承家學,自小以「司馬相如」為榜樣,曾許下「做賦凌相如」的豪言。李白在仗劍出遊到江陵的時候,其仙風道骨以及詩才就受到當時有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的賞識。「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長史書》),隱居壽山的時候,也受到武後時期的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並招為孫婿。一進長安時,賀知章看到他的《蜀道難》更驚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將李白推薦給唐玄宗的玉真公主和吳筠道士對於李白的文學才華也是極為讚賞的。「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欽。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門」〔李陽冰《草堂集序》〕,「以詩著名,召入翰林」(《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從這些可以看出李白的文學才華在當時極為著名的,而且也受到廣泛的肯定,但這些僅僅只是停留在文章這一面而已,即便是玄宗皇帝也很讚賞他的才情,對於他的「量才授職」方面也只是文學倡優,而並沒有將李白當作「廊廟之材」來使用。

結束語

由此可見,在文學方面,李白的才能毋庸置疑,而且他文學方面的才華也得到了眾多仙朋道友,達官貴人乃至皇帝的賞識,所以並不能說是「懷才不遇」;而在政治方面,可以看出來,李白並不具備一個成熟政治家所應有的眼光和手段,雖然他的這一生汲汲於功名。也就是說在政治方面,他並沒有「懷才」所以也談不上「不遇」。因此對於李白來說,是談不上「懷才不遇」的,不管在文學上還是在政治上。

參考文獻

[1].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周勳初、《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存李白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

[4].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窺》、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5].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出版社、2003

[6].劉晌《舊唐書》、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

[7].康震、《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內在矛盾》、人文雜誌20023期、92

 

 

 

博客素材动态场景系列 - 美丽红叶 -

 

 

 

 

 

 

 

 

木柳书屋欢迎您

 

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