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说,其实我很像孙悟空

 听雨的燕子 2017-04-19

李白说,其实我很像孙悟空

文|谢琰


李白浑身都是谜,浑身都是魅力,也浑身都是毛病。他的出身就是谜。他说自己是“陇西李”,其实是“冒牌李”,他跟李唐皇室没有半点瓜葛。他爹叫李客,这也是冒牌名儿,“客”只是四川人对外来侨民的泛称。李白出生在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五岁时才到四川,所以他本名奥斯托洛夫斯基也未可知。他的种族问题,简直是唐诗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说他是印度系的,有说是阿拉伯系的,有说是蒙古与波斯混血,有说是西域胡人与汉族混血。过去有不少中国学者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外国人?不行!于是玩命为他的国籍辩护。可我觉得,李白写汉诗写的那么好,不是中国人的耻辱,而是骄傲。这说明当时的汉文化多么有影响力!就好比现在中国人考GRE比美国人考的好,这不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美国文化的胜利果实。

    

李白的身世,决定了他具有超越种族和地域的气概,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但另一方面,也让他抓不到中原文化的精髓,尤其对政治充满天真的幻想。他早年在四川学剑术,学纵横,还学道。游侠精神和纵横家气质,贯穿他的政治生涯,而道教的影响,除了慰藉他的痛苦,更关键的是决定了他的诗歌风貌——上天入地的飞翔,仙袂飘飘的想象,对名山大川的执念,都和道教有关。在政治上,李白崇拜鲁仲连。鲁仲连是什么人?第一,打仗不用刀和剑,用嘴和笔。第二,替人排忧解难之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李白不像传统儒生那样,通过考试或道德名声而得到召用,而是“不走寻常路”,到处干谒,献文献诗,广结天下英豪,渴望一步登天,然后“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好家伙!这个无学历、无后台的“北漂”,居然想当“辅弼”也就是宰相,而且,事儿还没做呢,就想着“功成身退”的潇洒背影了,何其天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就天真而言,李白和孙悟空很像。孙悟空想上天做大官,结果做了弼马温;李白想当英雄,当宰相,结果做了“翰林待诏”。“翰林待诏”和“翰林学士”大不同:后者起草圣旨,还能直接向皇帝提意见,虽说不是宰相,也起码身居机要(翰林学士后来又有“内相”之称)。而李白的全部“机要”,只是写诗。当时唐玄宗的宫廷里有阵容豪华的音乐制作班底,包括著名音乐发烧友兼作曲家李隆基、著名舞蹈家杨玉环、著名作曲家兼演奏家李龟年,还有著名填词人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那三首绝唱,就是这个班底的不朽之作。如果李白真做了太平盛世的宰相,偶尔客串作几首应景的好诗,何乐而不为?关键唐玄宗根本没有重用李白的想法。所谓“诗待诏”,就如同“棋待诏”、“曲待诏”、“花待诏”一样,就是一批御用“艺人”,和汉代的优伶、西方的“弄臣”没啥两样,甚至和“弼马温”也没本质区别——“弼马温”不就是“马待诏”吗!所以,李白和孙悟空的政治遭遇很像——两人都想一步登天做大官,结果被侮辱被损害了。然而,孙悟空本事大,能造反。李白只能生闷气,乱撒气,得罪了宰相、太监等一批“权贵”,遂有“高力士脱靴”之类的传说,不久就被“赐金放还”了。到这时候,李白才会叫嚷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此前呢,恰恰是道士吴筠、玉真公主等“权贵”,才让李白进了长安。再往前看,李白写给地方长史的书信,也充满“摧眉折腰”的气质,而且颇善自吹自擂,颇谙人情世故。这一点是让人惋惜的:李白对中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更多放在“小聪明”上,而缺乏“大智慧”,更没有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的“大理想”。所以说,李白终其一生,是一个天真而浮夸的巨人,如浮云,如旗帜,但缺一根通天彻地的脊梁骨。他晚年会犯重大错误,追随志大才疏的永王李璘走上“造反”道路,也和这种政治上的天真和浮夸有关。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艺术的规律有时就是这样吊诡:太有道德的人,说出的话总是粘皮滞骨,让人感觉不爽利;偏偏是一些“混账话”,吼出来就是格言警句、大快人心。为什么盛唐人写诗那么豪迈、那么自由、那么让人血脉喷张?后世诗人,即便是天才如苏轼,也写不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劲儿?我觉得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盛唐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漫游,他们干谒,他们上战场,他们进科场,他们沉沦,他们洒泪,都不是为国为民——强大如盛唐,也犯不着让人忧虑。他们要的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要的就是永垂不朽!这一捧炽热而纯粹的生命之血,让所有的盛唐诗都带有元气淋漓的精神和血气方刚的外形。而李白,正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最杰出代表。从这个点出发去看李白的诗,我们才能恍然大悟:李白咏史怀古,就是在写他自己;李白写友谊,也是在写他自己;李白写“金陵别儿童”,是为了写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写“中间小谢又清发”,是为了写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写山川风景,仍然是在写他自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不就是“谪仙人”吗!所以,为什么我们读李白的诗歌,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李白对他自己爱得深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如此“自恋”的李白,若真放在身边,对皇帝而言不是贤臣,对朋友而言不是诤友,对女人而言不是好逑,对子女而言不是慈父。这也许是一切艺术天才的通病——除了艺术,他们一无是处。李白是个千秋万代的偶像,但不是楷模。正如他的诗本身,倾倒众生,但无人能学。而关于他的猜谜与求真,我相信会千秋万代绵延下去,因为他是诗的化身,是大唐的元气,是宋以后的中国最缺乏的那种带着野性的人格图腾。


栏目主持&作者:谢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