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很现实

 香泥家属 2012-08-29
      进入到高三以后,你会突然感觉到很现实。如果你真心用一分功,就一定会有一分回报;如果你还想偷点懒,很快成绩就会有显示。记得世界冠军邓亚萍曾经说过:“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教练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这话放到高三只需把教练改成老师,把观众改成分数就完全对景了。

我也无意讨论我们的课程安排与中学办学的理念,这里我也不必大谈素质教育了,只能就事论事从应试教育的规律来谈谈现实的高三。
  一、高三的学习以汇总各类知识为要点,个人的综合接纳能力要提高。高三期间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各项知识统一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这项工作如果在高三上学期,你还完成不了,到了高三下学期你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时分心的事太多了,你要做的事也太多了,根本静不下心来记这些内容。而这些该背的内容你不背,高考750分中,至少有50分要和你说拜拜了。

有人说理科生不用背,那是瞎说。语文中铁打的至少有10分就是要死背的;英语中的学习也离不开大量的记忆与背诵。数学学的再好也需要基础的知识,要熟悉到融入到血液中那种程度,要做到看见题目的已知条件就有条件反射(毕竟考试出题所有的已知条件是要全部用的上的)知道他要你计算什么,有些熟练的套路立马就能浮现眼前,否则,不要奢望得分能突破120。现在的物理、化学、生物部分虽然也有很多是要计算,要发挥的内容,但是大量的内容还是来自基本的概念与常识,不背是不行的,有些复杂的次一级的公式是来不及现场推导的;有些化合物的基本特征一点也不能搞错的;有些动植物的基本条件必需是要牢牢掌握的。


  在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熟练的记忆就代表着节省时间;考试中充足的时间就能转化为稳定的心情;稳定的心情就能保证临场的自信发挥;临场自信的发挥就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从而实现理想的分数。

二、高三的学习以强化同类知识为特点,个人的综合耐受能力要强大。高三的复习一大特点,就是反复演练同一类知识,而且是不厌其烦的演练。的确这不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好办法,甚至我也觉得有些欠科学。但是,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

每年的状元们会说不用大量重复的做题,这话你真的要听懂其中真实的含义。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绝不意味着他可以超越应试教育的基本规律,他要保证在他状元层次的高分就一定不会不做重复的强化工作。

当然他可能有他的特殊方法,他有他快捷的效率。比如,课上认真做笔记,课下熟练的使用错题本。到目前为止,各路状元轻描淡写的说了各种轻松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说的方法是五花八门,听的人是自愧不如。但是认真做笔记,坚持建立必使用好错题本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地方。其实,做好笔记就是能快速的强化知识点;用好错题本更是耐受力的显著表现。

不少学生不爱用或者不能很好的坚持错题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耐受能力不强。一是内心不想承受面对自己错误的压力,其实不少错题表面看是很低级的,低级到多数人自己不好意思面对,但是,实际这种低级包含有重要的个人知识的隐患,不面对,不排除,怎么能彻底根除呢?二是不愿意做重复的事情,错题本的制订本身就是个重复的劳动,之后反复使用更是重复来又重复去,不少人是厌倦这种形式的。但是,这就是能提高水平的最有效的办法,运动员能提高成绩不管采用了什么高科技,最终还是离不开反复做一个动作,学习也是如此,这是规律。如果你能力强,你的重复可能会轻松些;如果能力不太强,重复中确实要忍受一种痛苦,可是忍耐住这些痛苦后,你就获取了幸福的高分。

三、高三的学习以知识贯穿能力为难点,个人的综合逻辑能力要突出。高考要得高分,要上名校,最后还是要突破大题和难题的。其实所谓的大题和难题就是把几类知识组合到一道题目中去了;就是把已知条件往前又提了几个位次而已,考的就是你的综合逻辑能力,特别是逆向逻辑推理能力。
  
......

所以,高三学生当你总也攻不动难题,大题时,不妨先反思下自己平时思维的方式上。这里我还是要强调高三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尽量用完整的语言,正常的思维回答和解读生活中的各类情况比如在回答家长们的问题时,你不想回答可以直接说我不想回答,但是不要拐弯抹角绕着说话,不要答非所问的简单应付,生活中的逻辑这时是会影响到人的解题思维的。当然,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回答你的某些问题,家长也不要穷追猛打,逼着他哼哼哈哈的敷衍你。另外,每做完一道大题一定要反复回味,反复分析,这题的机关在何处?坑挖到哪了?为什么这么挖?这样做一道,成一道是有大收获的。

高三就是这么现实,一年后有人诞生了奇迹;有人收获了理想;也有人是带着遗憾离去。

现实不相信眼泪;现实也不欺骗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