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人是个“球”?

 宁静致远2023 2012-08-29

中国老年人是个“球”?

/立仁

要问人为什么活着?题目或许太大了。要问是什么让人活着,很多人认为是“希望”。从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开始,一生都在期盼中度过,或许这本身就是人生的全部剧情。是喜剧还是悲剧,不在于中间的大起大落,是非成败,谢幕前的一折才是真谛。然而,处于“天上一轮才捧出”的时候,往往体验不到自己月落乌啼的凄凉。

不少专家、官员,正处于炉火正旺之际,享受的是“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尊荣,并不解无处话凄凉的晚景。其所谓“忧民”,忧的不是民之脊背之佝偻,而是所谓的“老龄化”。于是老年人免不了被他们当成球,踢来踢去。

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办老龄”的事务中,舍去老年人权益的“守门员”职责,越位当了冲门的前锋,凌空一脚,把老年人踢回“家庭”。理由是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多增加多少养老投资,多建养老机构更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警惕社会和老年人对政府期待过高,防止出现福利冲动、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问题。”这大概算是近期踢皮球最有力的一记射门。

不知道为什么,当这一代老年人的退休养老、公费或合作医疗被改到“尘埃落地”的时候,密集的“踢球”赛竟还轮番上场。从“延退”、“弹退”到“柔退”,再到“家庭养老”,据说都是老龄化、社保金空账惹的祸。最后一顶射打入了家庭“大门”,可倒好,社保基金不担心空账,老龄化也不再是“发展”的滞碍,退与不退,一切都无所谓了,大家都解脱了!

殊不知,家庭并不是“球”的归宿。在高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球门的那张网根本承受不了一球之力,前面进去后面出来,又被成千上万的“围观者”重新踢回赛场。看来,这场球赛要变成马拉松。

中国这一代老年人经历的是火红的年代,都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曾心甘情愿地贡献了自己青春年华与血汗。贡献给谁了?贡献给了他们认为、并坚信的美好事业,那就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在那里,没有剥削,人人当家作主,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残有所护。在那里,社会就是大家庭,人人“老吾老及人之老”。

当市场经济进入这个文明古国时,西方坚称的“博爱”、“人权”、“民主”思想被过滤,剩下的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夸夸其谈的,就是人口“红利”、“老龄化”,少有人安静下来研究社会的真正“和谐”。其实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从历史走过来的轨迹,都是处在“老龄”态、“年轻”态交替中的,否则就没有历史。现代人的所谓“化”,是指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不可逆转的特性,人的个体可以“老化”,而社会年龄结构的“老”,仅仅是某阶段的静止“状态”而已,有如春夏秋冬季节更替,不能因为秋天到来就说气候“凉化”。老龄“化”,实在是“专家”们的夸大其辞。

无论家庭还是社会,既然它们无数次经历过老龄态和年轻态的转换,说明老龄期并不是灭顶之灾。是什么原因克服了老龄期保持了人类延续至今?该是社会学家的主要课题。在现今的经济学家眼中,老年人不能再贡献什么油水了,偏偏还要消费,不当作“球”还能算个啥?

无奈亦无助的,还是这一代老年人群体,他们又是用什么眼光在看世界?愤怒?哀伤?怪异?后悔?有网友调侃,监狱里的饭菜比较好,“牢有所养”将成为老年人的最佳选择。这里却有个问题,牢饭是政府开支的,一旦被专家发现,定会制定出“人性化”的规定:鉴于老年人失去犯罪能力,即日起,当特赦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入“家庭”安享晚年。到时,又有什么地方养老比较靠得住?

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国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