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乡笔记

 翰墨飘香的乐园 2012-08-31

 

 洋河静静的从绿野中穿过,无法想象半个月前它曾经的疯狂和冷漠。枯黄的玉米瘦骨嶙峋地倒伏在地里,没有一丝生气;大棚的棚帘都高高的卷起,一览无余的空地看不到丝毫收获的迹象;泥泞的羊肠路虽然有翻斗车在铺垫,可依旧无法遮掩灾后的疲惫和憔悴……

我们的心情也是越走越沉重,今天走访的优秀贫困中考毕业生,大都生活在距离镇中心几十里外的地方,很多地方汽车也走不到,只能靠两条腿来丈量。

这是一家住在半山腰的农舍,如果不是女主人出来迎接,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找不着的。方圆好多里,只有这一户。刚一进院子就被晒着的衣服被子遮挡了视线,不过还是能感受到满院的狼藉。房子很矮也很破,刚一迈进屋,就差一点儿崴了脚脖子,地面起伏能有20公分,且都是泥土地面,有的地方甚至还反水。两口大锅饥饿的张着嘴巴,锅台黑乎乎的,到不是因为脏,而是因为他原本的面孔就是泥抹的。屋子是两间房子打通的,一张大炕贯穿了整个屋子,炕上坐着一位八旬老人,还有一个四岁的孩子。据女主人介绍孩子是大女儿的,大女儿离婚寄居在娘家,一家四代人都在这一铺炕上。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零工,也就混个温饱,小女儿上学的钱都是借的。我无法想象屋主人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女主人还说这儿是不通校车的,孩子平时住校,每周骑自行车回来拿一次口粮,天好的时候还可以,但也得骑上将近两个小时。冬天风大的时候特别的遭罪,孩子经常回来冻得直哭。说到这儿,女主人的眼眶红了,随即又笑了笑,既是无奈又分明透着乐观和坚强。送我们出来的时候,她指着山下山坳里的那一大片东倒西歪被洪水浸渍已了无生气的玉米地,悠悠的叹着气“这就是我们全家来年的口粮了”,我能感受到她对未来的担忧。

走访,让我一次次走进一个个我无法想象的家庭,让我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尊重和珍惜。这一户在村子的最西头,车子只能在村口停下,因为前几天的大水已经把路全部冲毁了,现在对口单位正在忙着抢修,步行了十多分钟,路边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自己动手平整路面。问起赵春树(孩子姓名),村民纷纷说孩子是好样的,长得好,学习也好,关键是特别的懂事。到家里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听说孩子们前一天已经开学了。孩子的母亲有点儿兔唇,说话不清楚,据村主任说脑子还有点儿问题。问起孩子的父亲,孩子母亲是一脸的茫然,后来就是打电话呵斥着丈夫,具体说什么听不清楚。只听村主任说别喊他回来了,他腿脚也不利索。我们才知道她打电话是想让他的丈夫回来接待我们。在与村主任的交谈中,我们知道她的丈夫是小儿麻痹,而且佝偻着,稍重点儿的活儿根本干不了,家里的重体力活通常留着孩子放假回来干。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弱小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孩子母亲尽管不会说什么,但知道我们是为了孩子而来,指着满墙的奖状,很是自豪的咧嘴笑着。后来干脆把家里的影集拿了出来很是着急的翻着,生怕我们走了,找到后又像完成了一个巨大工程似的舒了口气,指着一个阳刚充满活力的大男孩告诉我们这就是她的儿子。我能感受到她言语之外的情节,她想说她其实很富有,儿子就是她的财富。

走访在继续,一天要走十几家,“幸福的家庭各各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十几个家庭的悲情故事,十几个家庭的辛酸往事,……沉淀着、发酵着……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的孩子重复着他们的人生。每到一个家庭之前,我都尽量平复自己的情绪,我都给自己信心满满,毕竟他们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们的孩子,因为读书是可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也可以改变这些家庭的命运。

夜很深,两天的走访虽然很疲累,但我收获了人生的感动和坚强。我在不断地为这些优秀的贫困孩子们祝福,希望社会的捐助能让他们完成学业,也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学会感恩、回馈社会。

 

20128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