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体会朱琬华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2-08-31
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体会
朱琬华

  桂枝汤载自《伤寒杂病论》,以桂枝为主组成的桂枝汤类方临证应用广泛,兹举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的体会如下。

  1、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施某,女,55岁,1999年4月11日初诊。近半年来,双侧小腿痛胀、酥麻,寝卧不安,夜重昼轻,曾在院外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使用怡开、通塞脉片、呋喃硫胺、维E等症情依然。既往有贫血史。面色欠华,下肢不温,舌苔薄白,脉细。此血虚寒凝,络脉闭阻之象。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鸡血藤各30g,桂枝、全当归、乌梅各10g,芍药12g,生姜3片,红枣10枚,怀牛膝15g,炙甘草6g,水煎服。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两周后小腿不适感消失。
  按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金匮要略》治:“血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尽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的主方。其主要功能为温经和营,养血通痹。本案以双侧小腿痛胀酥麻不温,夜重昼轻为主,尽管临床证状有所差异,但营卫不和,血虚寒凝之病理实质相同。故服之颇佳。本方中用当归、鸡血藤、怀牛膝养血活血引药病所;乌梅味酸,柔肝安神,荣盘舒络,协同本方缓解肢体麻胀等异常感觉。

  2、 桂枝芍药知母汤
  周某,女,35岁,1997年3月2日初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余,近3个月来,四肢关节疼痛加重,双手指呈梭形样改变,膝踝关节肿胀,扪之灼热,晨僵明显,稍恶风寒,口干纳差。来院前曾使用青霉胺、风湿药液等,未见好转。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小数。查血沉57mm/h,类风湿因子阳性。此风寒湿邪,蕴郁化热,络脉痹阻之征,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药用:桂枝、知母、制附子、防风、防已各10g,芍药、白术各12g,银花藤、青风藤各30g,麻黄、黄柏各6g,生姜3片,甘草5g。水煎服,32天后,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改善,局部灼热感消失,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弱阳性。随证调整原方,继续巩固治疗。
  按 《金匮要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盖本病始于风寒湿痹,继而郁久化热,呈寒热错杂之症,故投以本方加减。方中桂枝、麻黄、附子、生姜、防风温经通络、驱散风寒,知母、银花藤、黄柏苦寒以清络热,配白术、白芍、防已、甘草健脾化湿、补血敛阴、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邪扶正、寒热并用之功,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3、 当归四逆汤
  钱某,男,48岁,1997年4月13日初诊。突发腰腿痛1周,右侧臀髋部冷痛,向下扩展到小腿外侧沿及足背,剧痛不可触摸,昼轻夜重,坐卧不安,活动受限,手足不温。曾作腰椎X摄片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舌苔薄白,脉象细涩。此寒邪凝滞,血脉淤阻。拟方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桂枝、当归、桃仁、红花各10g,细辛5g,芍药、怀牛膝各15g,伸筋草20g,通草、甘草各6g,大枣7枚。水煎服,日1剂,用药7日未尽,竟获痊愈。
  按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血虚寒凝致厥的主方。寒凝血脉运行不畅而手足厥冷。本案以下肢冷痛,手足不湿,脉象细涩为主证,与本证方脉证相合。故用桂枝、细辛温经散寒;当归、桃仁、红花、芍药养血通脉柔肝;通草、伸筋草、怀牛膝通行血脉,引药下行;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4、 桂枝加葛根汤
  张某,女,45岁,1998年5月16日初诊。颈肩痛胀1周余,后枕尤甚,连续推拿3天,疼痛反加重,项强转侧不利,背部板滞,右臂稍麻,恶风少许,舌苔薄白。X线摄片:颈椎5、6、7后缘骨质增生,提示颈椎病。风寒客表,经气不舒。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药用:葛根30g,桂枝、川芎、当归各10g,芍药12g,生姜3片,大枣10枚,炙甘草5g,威灵仙15g,羌活6g。水煎服,服药3剂,项强肩痛十去六七,颈椎已能转侧自如,原方加黄芪15g,益气固表。
  按 《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颈椎病虽多缘肝肾虚损,筋骨衰退所致,但若见项背强几几,恶风少汗者,仍系风寒客表,经气不舒,用桂枝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升津舒经,配伍威灵仙、羌活、川芎、当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往往3剂知,5剂已,多能应手取效。

关于酒客与桂枝汤
《伤寒论》云: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又云: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本条前贤因其置于太阳篇桂枝汤方证之后,多随文释义,谓嗜饮之人,若病中风,不可投桂枝汤,其说极为牵强,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中有医案可资证明,嗜酒之人,若病太阳中风,仍当用桂枝汤而愈也。个人以为此二条文当置于《金匮要略》之肺痿肺痈篇之中,即置于以下条文之下:
问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其所言者肺痈之病理也,盖肺热生痰,热极则血为之凝滞,蓄结而为痈脓,其症状为先唾浊沫(浊沫者,为肺津为热熏灼所成),后吐脓血(脓血者,津尽则肺体腐化也),咳吐之时,胸中必隐隐作痛,咳吐浓厚之痰,其痰状如米粥,咳出至地时甚有力,不久则发酵成气泡,不复平塌在地也,盖胸中热如沸汤,蒸烂肺体,故其吐之痰仍能发酵也,其后肺体腐烂,则必吐脓血也。又肺主皮毛,肺热闭则内为血热郁不行,外为恶寒发热汗出,此与桂枝汤证极为相似。
又肺痈之证多见于大便久秘之酒客烟徒,不可因其恶寒发热汗出而误认为桂枝汤证而投之也,因其证本为胃肠热化,肠热上攻而为肺痈之证(肠热则血与津皆热,血与津热则易郁于肺中而成肺热闭、肺痈之证,此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也),今又以促血运、温胃肠之药与之,则更增其胃热而致呕也,故其呕必挟带肺之脓血也。又治肺热闭、肺痈时,务令其大便不闭结,肠不热化则血与津液不热,则肺热可平(俗谓肺热有下行之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