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温情一路 2012-09-02
一、女儿能够承受批评了
女儿是个温和、快乐的孩子,看起来很“嫩”,七岁半的她经常被人误以为才五六岁,在家里还很爱撒娇,看起来和“坚强”怎么也沾不上边。不过,看似比同龄人稚嫩的女儿,承受能力不知不觉中已经不错了。
最近我“批评”了她几次,关于学习的事情。虽然我的批评更像心平气和地探讨,但都是严肃地指出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她也提出了要求。让我暗自高兴的是,她都很能听进去,很平静,没有因为这些批评而着急、生气。
数学老师这几天也批评过她两次。因为不习惯老师的最新要求,有两次作业写好了忘了带,所以老师批评她没有完成作业。回家说起这些事,她表现也比较平静。
最近数学书在教室里不知被哪个同学撕裂了十几页,很爱护书的她当时也没哭;还有一些小挫折,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她都比我预期的更能承受,看起来稚嫩的女儿承受能力不错,还算坚强。
我与很多家长的挫折教育方法不同:不有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也没通过发火、打骂、训斥来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也不怕把孩子表扬坏了:总是在适度的前提之下,对孩子真实、真诚地表扬,不过多地考虑技巧。但是,用我的方法,女儿逐渐成长,能够承受,或者说坚强了。
女儿不是天生如此的。三四岁的时候,她在幼儿园里可是个老师稍微一说就哭的孩子,在家里也动不动就哭,丢个东西、遇到困难更是急得不得了。
为什么女儿的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呢?
二、什么是真正的能承受
她逐渐体验到:坏事可能变好事;或者这些不顺利很正常、没什么;有时只能随它去了.......
孩 子遇到挫折时感到很痛苦,但是能用意志忍受——这不算真正的坚强。我推崇的能承受: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虽然最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但是改变认知, 用合理积极的思维去看待它们,就会改变痛苦的情绪,变得比较坦然,甚至有一些积极的态度。没有痛苦或痛苦较少,就容易承受。如果这些合理积极的认知成了习 惯性思维,就建立了面对挫折、不顺利的防火墙。——这是一种不依靠意志的科学方法,谁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变得坚强、能承受。
我 自身就深有体会。遥想维尼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比较痛苦、烦恼,压力也大。虽然意志坚强能够承受,但是很不爽,所以这种能承受其实很煎 熬。后来我深入研究认知疗法,学会在面对不顺利时改变自己的认知:感到很多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夸大;坏事也可以变好事;我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 顺其自然就可以了。这样,逐渐就能很坦然地面对风吹雨打,心里不大起波澜。别人眼里的压力、挫折、失败,在我看来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儿,没什么可着 急、痛苦、沮丧的——有必要为冬天的寒冷而哭泣吗?所以自然能够平静,可以轻松承受,几乎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帮忙(举例:做好你能做的事——用认知疗法 应对压…,闪电打下来时,我在场——谈谈股票投…)。
三、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这样培养
很多家长通过严厉的方法、制造挫折的手段去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受惯了挫折的孩子如果没有被折磨得变态,相信有些承受力的确会变强一些.
但是提高承受力也可以用更人道的途径: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1、面对批评
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承受能力,而是运用认知疗法。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认知决定了情绪。
1)建立合理的认知
所 以,我通过平常和孩子聊天,逐步改变女儿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平常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伯伯母在单 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说就说呗,又怎么样呢?这只说明这件事可能我们做的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想,有一个合理 的认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2)情景模拟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我们也不客气地批评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其实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就是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
3)形成习惯
在 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 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自然孩子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了,原来“被批 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在实际中体验批评,建立合理的习惯性反应。
许 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 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 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
虽然这种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习惯于批评,但是结果要么是压抑孩子,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怎么能做到轻松地承受呢?
2、面对不顺利
我不有意制造挫折,只是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不顺利,和女儿一起探讨,让她去体验,逐渐地,孩子会形成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应对,就会坦然面对,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我在生活中逐渐促使女儿形成这三种合理积极的习惯性思维。
1)坏事变好事
坏 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努力,这种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 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也和她一起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件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我们再买个新的。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逐渐地,女儿对“坏事可能变好事”慢慢有了体验。这样,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想到好的方面,自然会少些愁眉苦脸,多些高兴了。
2)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为什么遇到不顺利时,容易着急、上火、烦躁.....?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把事情看得严重,这样自然难以承受了。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义,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
女儿有时题目不会做,会着急。我告诉她,这些题目没有练习过,或者练习得不够,不会做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们不行。谁都是下功夫才能掌握的,爸爸也是这样。逐渐地,她面对难题时心情平静多了,而心静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听 写、测验、考试、比赛总会有成绩不如意的时候,此时我们的反应总是淡定的,从来不为此而批评她,只是和她一起分析、总结可以改进的地方。父母淡定的反应, 即使什么话也不说,孩子也能体会这些“小挫折”很正常,不需要过度反应。比如英语辅导班单词听写成绩开始不好,我和她说:这是正常的,因为爸爸以前不重视 单词,我们没有下功夫,又不是天才,自然学不好。(不说明我们不行!)。而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着急、夸大,甚至会骂孩子笨、不争气, 时间久了,这会让孩子感到这类事情很严重,这怎么能淡定地承受这样的“失败”呢?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矛盾,有时有的孩子会笑话、捉弄女儿。一方面我们会安慰她,并告诉她一些应对的方法。但是也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遇到过,同学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梦雨那样好的孩子。
有的老师她不喜欢。如果老师太过分,我们会去和学校沟通。但是如果还不算过分,我们会告诉她,这很正常的:老师不可能都是那么让人满意的,爸爸妈妈的老师也是这样.
饺子女儿包得不好,她有些不高兴。我们告诉她,包不好是正常的,爸爸三十多岁才还包得不怎么样呢,多练练就好了。
遇到一个事情,女儿如果很着急,我不会催她,同时会跟她说:这很正常,有什么啊?不用着急,慢慢来。逐渐地她学得不太着急了,一般都比较从容。因为她知道有什么可着急的啊,急什么呢?
......
“这些事情很正常,没什么”,这些我经常和女儿讨论的观点,逐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成了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现得还比较淡定。
3)学会理直气壮
以前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用认知疗…,谈到:理直,才能气壮。
她也逐渐地学会了理直气壮。一个小朋友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她心里想: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讨论过的),所以就没理睬那个小朋友看起来很温柔的她,因为有了合理的认知,也会理直气壮、有主见地做自己的事情。
4)学会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既努力,又顺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应该对结果顺其自然。这与“尽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行为模式。
期末考试,我很重视,抓紧时间辅助女儿复习,但是对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甚至不会问她考得怎么样。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比赛,我们认真去参与,但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济,输了,顺其自然就是了。参考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参加体育比赛的一个态度,因为有了这个态度,我一般能发挥好的水平。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我会对孩子说,坏就坏了吧——顺其自然。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有的父母担心这样孩子是否会变成无所谓、不在乎,不求上进了。其实孩子们的上进心大都是很强的,而且这个理念“度”把握得比较好,既强调了努力,也重视顺其自然。从自身的体会来看,我一直培养孩子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她的上进心还是那么健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