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锈的种类
绿锈
氯化物锈
枣皮红锈
黑漆古锈
水银沁锈
有害锈
泛金锈
绿漆古锈
蓝锈
紫锈
炭锈
二、锈的产生
1、绿锈
名 称: 孔雀石 石 绿 碱式硫酸铜 碱式碳酸铜 碱式氯化铜
分子式: Cuco3 Cu(oH)2 Cuso4.3cu(oH)2 Cuco3.3cu(oH)2 Cu2(oH)3C1
呈 色: 暗绿色 暗绿色 橄榄绿色 淡绿色 绿一墨绿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1)
青铜器在空气和土壤中,天然和人工形成的物质作用于青铜器,使其逐渐氧化,尤其是雨水会熔解大自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墓里陪葬生物体及土壤化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一起侵蚀着铜合金,形成上面表述的化合物,变成绿锈。
2、绿化物锈
名 称:氯化钙 氯化亚铜
分子式:Cac12 Cuc1
呈 色:灰色 灰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2)
一般出土在酸性土壤中,酸性土国为含有许多石英砂等等,或者呈沼泽湿的泥泞状态,因此几乎将铜和锡等速解;青铜器表面的花纹也均速溶解,盐类物质逐步替代金属花纹,形成脱胎或半脱胎。锈色表面呈现灰色的亚光。用刀片能象切木头一样一片一片切削下来。
3、黑漆古锈
名 称:一氧化铜 硫酸亚铜 氧化亚锡
分子式: CuO Cu2S SnO
呈 色:黑色 黑色,褐色 棕黑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3)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4)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5)
“黑漆古”一般是叠压在铜芯上氧化铜,是当地水质和土壤酸碱度恰当时形成的。其色黑亮如墨或棕黑色或褐色。
4、枣皮红锈
名 称:氧化亚铜 铅丹
分子式: Cu2O Pb3O4
呈 色:深红色 大红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6)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7)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8)
“枣皮红”是指有些青铜器绿锈下呈现的暗红色,是青铜器原始表层或黑漆古上,与土壤化合物生成氧化亚铜或铅的层面。
5、水银沁锈
名 称: 二氧化锡
分子式: SnO2
呈 色: 银灰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9)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image54.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9/0304/26578419_10)
青铜器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但有些器物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22%时,因锡析出到器物的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沁”。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使之产生二氧化锡。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铜器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6、有害锈
名 称: 碱式氯化铜 氯化亚铜 氧化铅 二氧化锡
分子式: Cu2(oH)3c1 Cuc1 PbO SnO2
呈 色: 粉状绿色 粉状绿色 粉状绿色 粉状绿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以上四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有害锈是青铜器的癌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青铜器粉化和完全毁坏,同是粉状有害锈还能相互“传染”。若一件青铜器患有粉状锈,将会威胁整个库房青铜器的安全。有害锈的形成主要是土壤中的氯化物引起的。
7、泛金锈
名 称: 游离铜离子
分子式: Cu+
呈 色: 金黄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反金与水银沁的情况相仿,并非器物铸造时镀了水银或者黄金,而是青铜器在特定土壤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表层,旧时也称“返金”或者“返铜”。这种现象通常只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尚未使用过就入土的青铜器上,而且几乎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附近的商代地层中,陕西只存在个例,其它地区从未见到类似情况的报道,所以非典型安阳类型的“反金”器是一定要注意的。
8、绿漆古锈
名 称: 碱式氯化铜 碱式硫酸铜
分子式 : Cu2(oH)3C1 Cuso4.3cu(oH)2
呈 色: 淡绿色 绿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严格意义上讲,“绿漆古”是铜器绿锈生成之后,由于水文地质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锈自然脱落,都因年代久远,绿色牢牢的浸染在器物表层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层薄薄的绿漆,故俗称“绿漆古”。
9、蓝锈
名 称: 硫化铜 碱式碳酸铜 硫酸铜(胆矾)
分子式: CuS Cuco3.3cu(oH)2 Cuso4.5H2o
呈 色: 靛蓝 蓝色 蓝色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蓝锈的形成机理和绿犭类同但数量少于绿锈。
10、紫锈
化学成分和形成机理有待分析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11、炭锈 (图片暂缺)
名 称:炭
分子式:C
呈 色:黑色
木炭经千年吸附造成。
三、全国主要出土青铜器省份的土壤条件
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陕西省、河北省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 [转载]第二篇:青铜器锈色与坑口](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