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洞察力

 无下智齿 2012-09-03

如何提高洞察力

一、一名记者的感悟:敏锐的观察力,其内涵是善于发现、捕捉和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做记者的有“一篇报道‘七分采访三分写’”的说法。而在文学创作上,应该是“七分观察三分写”。观察在写作中有着太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观察力简直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呢?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从作家的笔下感受观察力,尤其是体会一些名著是怎样通过观察,掌握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所谓名著,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而叙事类文学作品就是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一个人物是否成功,关键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我们看一本名著,往往会觉得书里的人物好像就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或说就是自己身边的某人某事。这除了作家高超的文字表现力,其中蕴藏的就是作家的极强的生活感受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二是学习观察,首先要从对形象和性格有鲜明特征的一类人开始。他们的特点鲜明,容易捕获和表现。我女儿三四岁时,我培养她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就指着街边某个秃头顶或有其他鲜明特征的人,让她表述。她马上就能用一句话把那人的外在特征准确地表述出来。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她的观察兴趣和习惯,也无形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三是比较。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开始对外形非常普通的人进行观察,特别是对在中国有着很多相似特征的人的观察,发现和表述观察对象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其中,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通常是在细节上显现出来的。哲学上讲,有比较才有鉴别。本文所说的比较,也就是发现细节上的不同。观察人物的性格,不是在静态下的观察,而要在人的行动中或事件中作动态的观察。通过观察对象的一颦一笑,一挥手一抬腿,或在做同样的事情时,各人的心理、动作等等的不同。同是吝啬鬼,但每个人吝啬的方式、表现并不同。当年和我在一起搞新闻报道的,有一位西南师大毕业的四川籍军人。他很吝啬,吃饭为了省钱,不买炒菜,把干辣椒放在大米粥里吃。这样肯定是缺盐少味的。他却觉得有大米有辣椒就可以了。他每年休假回家,总背着很多当地特产,跋涉数千里带回重庆。他对人很热情,爱助人为乐。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要涉及到钱的问题。他从来不给人借钱,也不借别人的钱,不占别人的光,也不参与聚餐之类花钱的活动。但是,他绝对是个四川好人。他不同于一些吝啬的人,那些人花自己的钱,一分当作十元花,让别人花钱十元当作一分看。同样是吝啬的人,却不可同日而语。

    四是要勤奋和坚持的、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洞察力。

二、节选的另一篇博客

    1.观察力首先是要有目的的观察,要做到有的放矢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针对你想了解的方面,通过有效的倾听和提问,从对方口中或神态中找到对你有指导的含义。这个需要对自己的口才和提问技巧的提高。而且事先要有所准备和归纳,通过几个之前设定好的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和爱好。这是所谓耳的观察。

 三、一名创业者的体会:洞察发展,转化目标;洞察人性,激励员工;洞察变化,利导冲突。

    洞察力,就是你观察事物的能力能从见到的事物中,先知先觉,觉察到问题的所在。领导,管理学上的定义是影响和推动一个群体或多个群体的人们朝某个方向和目标努力的过程。领导行为的核心在于影响和推动,其特征在于能够担负目标使命并使其他成员贯彻实施领导。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预测和把握方向,其中包括发现并提出理念,倡导并形成行动,观察并解决冲突,调整并防止偏颇高度的洞察力是保证其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1、洞察发展,转化目标

    著名学者豪斯1977年列出魅力型领导的三个特点:

       (1) 明确目标和对目标价值的认识;

       (2) 对目标的实现有不可动摇的信念;

       (3) 能够向下属转达这些目标的内容和实现目标的信心。

      瓦伦·本灵斯研究了90位美国最杰出和成功的领导者,发现有4种共有的能力:令人折服的远见和目标意识;能清晰表达这一目标,使下属明确理解;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表现出一致性和全身心的投入;了解自己的实力并以此作为资本可见,目标对于领导的重要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广泛听取吸收信息意见,审时度势,从时间战略和全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抓住时机,确立目标同时,力图将目标明确化愿景化,使下属真正理解并建立信心,持久投入,成为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

2、洞察人性,激励成员

---- 美国第一银行的执行总裁认为:我的角色是首要的人事主管,即能让恰当的人做恰当的事。安德鲁·卡耐基在其墓碑上刻下长瞑于此的逝者曾将更优秀的员工吸引到其服务之中,而不仅仅是其个人本身。美国女童子军组织的格言是:以目标为集中点,以价值观为基础,以员工们为驱动力。

---- 事实上,进入21世纪的组织,需比以往更加重视尊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领导行为本身就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方面的互动,被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对领导效果和领导者本身产生影响。

3、洞察变化,利导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