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堡垒"作战中的豹式坦克

 tjhx0526 2012-09-03
豹式坦克部队的组建


    德国陆军中第一支被指定接收豹式坦克的队伍是原第9装甲师33装甲团的2营。该部队在1942年秋季的战斗中损失惨重,离开前线在德国本土格拉芬威尔陆军训练场休整待命,2营于1943年1月19日改为第51独立装甲营,成为评价武器的试验性部队,原部队编制番号的4-6连也改为1-3连并新组建了4连。

  
  
定型后的豹式D型,可以观察到后部的通讯设备


豹式坦克营按1943年1月十日下达的《战斗装备编制令》编制如下:

全营坦克:96辆

指挥部:3辆(2辆指挥型)
直属侦察通讯排:5辆
1连连部:2辆
1排:5辆
2排:5辆
3排:5辆
4排:5辆

2连连部:2辆
1排:5辆
2排:5辆
3排:5辆
4排:5辆

3连连部:2辆
1排:5辆
2排:5辆
3排:5辆
4排:5辆

4连连部:2辆
1排:5辆
2排:5辆
3排:5辆
4排:5辆
维修排: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数目?)
      豹式抢修车:2辆



    

    

  到达51装甲营驻地的豹式坦克,注意下图车体牵引钩上的钢缆,这在运输途中起固定作用



1月24日,51营接收首批量产型豹式D型(Panther Ausf D)用于成员训练,但是车辆不足,所以原先用于装备验证试验的3,4号豹式原型车也被送至训练基地。

1943年2月6日,以原第11装甲师第15装甲团1营的人员为基础组建了独立第52坦克营,从3月1日起换装豹式坦克,编制与51营相同。

  尽管第9装甲师及第11装甲师均在东线长期作战,各战斗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51、52营的人员大部分均是从坦克训练营抽调上来的新兵,从未上过战场,对苏军的装甲战术知之甚少。同时在前线作战过的基层指挥官的比例又低,大部分参谋军官也没有接受过东线战火的洗礼,这使得这2个装甲营在日后战场上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此时,对新式武器寄予厚望的***与德军统帅部坚持要等豹式坦克数量足够了才发动“堡垒”攻势,战役从5月12日大幅度推迟至6月25日,后来又推迟到7月5日。顺便说一句,有许多书中都认为“堡垒”计划的失败在于豹式坦克、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等新式武器,本人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即使德军提前发动攻势也不一定能获胜,苏军毕已经不是1941年那不堪一击的苏联军队了,而且库尔斯克突出部在一开始苏军也意识到此处存在危险,也在修筑工事,没有大量新型坦克支持的情况下IV号坦克将很难突破苏军的阵地。然而,豹式坦克从设计测试到量产化之间的转化非常紧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检验测试,这一系列问题就给日后战场使用埋下了隐患。同时生产线及配套加工设备远未达到产量条件,生产数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

  

这是一辆在装配中的豹式坦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交叉负重轮的视角


   由于“堡垒”计划迫在眉睫,各项准备工作匆忙展开,原本已经滞后的豹式坦克训练课程又一再压缩,使得成员没有接受完好的训练,也对日后参战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对于这群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来说,能装备新的坦克实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豹式坦克部分训练注意事项:
1.各成员不得在授课范围以外提及受训坦克名称和具体型号。
2. 不准以私人收藏形式给坦克拍照。
3. 不准以任何形式与坦克合影。
4.教学时不得用纸笔做笔记,所有内容必须记在脑子里。
5.教官在授课时不得借助笔记,与学员仅用语言完成交流。


  

刚驶下生产线的豹式,后面是一辆虎式


    格拉芬威尔训练场中有4-6辆豹式坦克与后来投入战斗的型号有所差异,其炮口制退器是与IV号F2型相似的单室制退器。另外,初期型的豹式还安装了渡水装置,车体后部发动机舱顶装甲板上装有伸缩式大型通气管,乘员出入口也都安装了橡胶密封套。
    豹式坦克的发动机及机械系统的可靠性的问题在训练中就已经时有发生,出现了数例发动机自燃的事故,原因是由于燃料在燃烧室内没有充分燃烧完,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排气管后含油废气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自燃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在战斗中坦克的排气管里时常喷出火舌在夜间行军中失去隐蔽性。这个问题直到战斗打响都没有得到解决。

    1943年6月,第51、52坦克营满员,德军统帅部设置了这两个独立装甲营的上级指挥机构——第39装甲团。团长为 冯.劳希尔特少校,1营营长为梅耶少校,2营长为冯.齐格菲埃尔斯少校。第39装甲团的基层军官中不乏战功卓著的人物,其中第4连连长伦格海默中尉更具传奇色彩。1940年5月25日在法国的战斗中当时的伦格海默是一名IV号C型坦克的车长,他的坦克在普罗奈港与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驱逐舰一阵互射后成功将该舰击沉,自己与坦克成员均毫发无伤!([注释]:真相是有条老式驱逐舰在港口外等着撤人员,德国坦克从山上看见了,于是想碰碰运气,开炮轰了几下,驱逐舰有些慌了,不清楚情况下,想先撤退,结果不熟悉海况,搁浅在沙洲上.后来在晚上全体弃舰了(怕惊动德国人,没烧船),然后第二天早上,德国人发现对方人员都跑了后,把坦克大摇大摆的开到海滩上,轰沉了这个靶子,又杜撰了"坦克大战驱逐舰"的新闻,其实从头到尾,驱逐舰一炮都没打[感谢PULLBACK提供])

    根据“堡垒”作战计划,第39装甲团被编入“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Grossdeutschland,GD),并配属给负责南部攻击集群中的第48装甲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拥有坦克132辆,突击炮34辆,再加上200辆豹式坦克,成为了拥有350辆坦克的装甲攻击群,实力远远超过了普通的装甲师。为了统一指挥装甲部队,在时任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的要求下组建了“大德意志”师直属装甲团和第39装甲团的共同指挥机构——第10装甲旅。第9装甲师第21装甲旅的德卡上校任该旅旅长。

    根据战役中的指挥来看,这个第10装甲旅可谓形同虚设,旅部人员除德卡上校外都是从39装甲团的各级军官中抽调过来的,指挥部车辆也来不及调配,从39装甲团团部借调了2辆豹式坦克又从GD师指挥部的警卫连中调来了几辆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

  

几名装甲兵与坦克的合影,从表情上看士兵们似乎心情不错


  1943年6六月24日-25日,第39装甲团1营将96辆豹式D型和3辆“维修豹”装上军列驶向库尔斯克草原,装甲营还装备有众多辅助车辆,如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运兵车3辆,各型摩托40辆,人员乘用车63辆,运输卡车116辆,1-6吨牵引车11辆,8-18吨牵引车11辆。其中半履带装甲车主要给通讯排使用,其他车辆为营部和维修单位使用。“维修豹”均为MAN公司用D型底盘在短时间内改造的样车,安装了40吨绞盘和助锄,但未安装1.5吨起重机及吊车滑轮,故无法完成坦克在战地情况下的发动机及火炮更换工作。
  6月28日-29日2营也完成了装车工作团长劳希尔特带着团部和先头部队提前出发,于7月1日抵达克尔斯克后方车站——托玛洛夫卡。

  在进攻前,2营传来令人恼火的消息,2辆坦克在驶往前线中发动机起火。在结集地,几辆坦克的油箱中发现被人塞进了螺帽螺栓,还有几辆的变速箱发出怪声,装甲兵们在维修时从里面发现了碎钢片,还有一辆万向轴被缠上了钢丝。毫无疑问,这些地方装甲兵们是从不去碰的,如果是故障也不可能漏过检查,肯定是有人蓄意破坏。一些在装甲营服务的苏军战俘立刻就被集中起来送走,军官们怀疑他们可能已经通过某种渠道将消息泄露给苏军。


投入战斗


  
  
第39装甲团52营豹式坦克的涂装,注意炮塔前部的豹头图案


  7月5日,“堡垒”作战打响,凌晨4时,因受苏军火炮反准备影响,德军进攻被迫推迟3小时。虽然受挫,但德军依然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发动了强大的进攻。

  第48装甲军沿铁道线展开攻击阵形,进攻分为3路,第三装甲师90辆坦克居左,第11装甲师86辆坦克居右,中路是GD师。在当日进攻该师共投入268辆坦克,其中II号坦克4辆,III号坦克12辆,IV号坦克51辆、III号喷火坦克12辆、豹式坦克180辆,虎式坦克9辆。在工兵的积极配合下,5时30分,GD师成功穿越了苏军铺设的数层布雷区域到达距格尔措夫卡以东3千米处的沼泽地带,由于战前绘制的地图于实际地貌相差较大,部队不得不就地休息,派出侦察兵寻找可供装甲部队通过的路。

  8时50分,第39装甲团补充了燃油,车辆陆续分辆个方向绕过沼泽。部队重新结集后即遭到苏军T-34坦克的攻击,豹式坦克的70倍口径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很快就报销了这些T-34。在敲掉了这支轻敌冒进的苏军坦克分队后,德军终于接触到苏军主防御阵地上猛烈的炮火以及高密度的雷场,由此演变为一场蛮干的强攻。GD师以直属装甲团的IV号坦克和虎式坦克排成攻击阵形,豹式坦克后续跟进,试图从苏军阵地上闯出一条路来。在前进了3千米后陷入苏军精心布置的雷场动弹不得,苏军乘机用各种火炮向德军猛烈开火。德军至少花了4个小时才通过雷场,在此期间至少损失了36辆坦克和突击火炮。

  
  
初次面对豹式坦克苏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图为燃起大火的T-34


   GD装甲师在当日下午战斗中依然进展缓慢,但终于在苏军近卫71和67步兵师中打开一个突破口,突入苏军防线5千米。苏军随即用71近卫步兵师和第245独立重坦克团(主要是KV重型坦克)发动数次反冲击,都被德军击退。傍晚,德军终于夺下了当日进攻目标——契尔卡斯科埃村。48装甲军虽突破了苏军第1道防线但未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苏军后撤,增强了第2道防线的防御力量。

   第39装甲团当日损失豹式18辆,因故障瘫痪的更多,1营还维持战斗状态的豹式仅剩下22辆。之前提到的第4连连长伦格海默中尉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并不出色,当天即身受重伤,退下前线,指挥权不得不转交他人。

    7月6日上午,经过一夜休整的48装甲军再度发动进攻,“大德意志”师的进攻路线偏向东北方向。因第1天进展较为顺利,德军计划是突破苏军第2道防线,并在佩那河对岸建立桥头堡。

   经过90分钟的猛烈炮击,10时40分,中路的GD装甲师沿道路左侧开始攻击。第10坦克旅当日发起进攻时的坦克包括II号4辆、III号9辆、IV号21辆、虎式3辆、豹式166辆。攻击阵形中39装甲团居左,GD装甲团居右。没开出多远又陷入了反坦克壕和雷场的包围。德军工兵试图填平241.1高地西南方向的壕沟时遭到苏军大口径火炮轰击,装甲部队被迫暂时后撤。14时,德军以第39装甲团的豹式坦克为骨干再次发动进攻,激战后夺取该地,一路上德军逐步逼退苏军第67、52近卫步兵师,逼近苏军第2道防线要点244.5高地,此处已经非常接近当日进攻目标——洛赫尼诺村。然而坚守这里的苏军依靠反坦克炮和半埋入土层的T-34和KV坦克击退了德军8次攻势,一直到晚上还守着阵地。GD师当日损失坦克37辆,其中一辆豹式被己方坦克误击摧毁,乘员全部阵亡。

  

一辆被苏军击毁的豹式,注意炮管上被反坦克枪打穿的洞孔,侧面的负重轮已经被击碎,估计该处才是导致坦克被毁的致命点.


    早在第10装甲旅成立之时,就招致GD师直属坦克团团长施特拉维茨上校的强烈不满,“堡垒”作战发动2天后,第10坦克旅和师直属装甲团的矛盾开始公开化,指挥官从属关系不明确导致互相不信任,直属装甲团指挥官冯.施特拉维茨上校拒不服从第10坦克旅旅长德卡上校的命令。德卡上校于6日晚接到命令,返回48装甲军司令部汇报战斗情况,第10坦克旅由冯.施特拉维茨上校代理指挥,本属平行关系的39装甲团团长劳希尔特少校因军衔比冯.施特拉维茨上校低,不得不服从命令。施特拉维茨也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按照自己的那套命令指挥。

     7月7日,8时45分,第48装甲军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掩护下猛烈攻击苏军第1、3机械化旅阵地,苏军的反坦克炮和坦克使德军第10坦克旅和伴随前进的GD装甲掷弹兵团遭受较大损失,德坦克集群移动至247.2高地背侧阵地,借地形保护部队右翼。稍晚,GD师发动了一次钳形攻击,左翼继续保持对苏第1机械化旅的正面压力,右翼则寻找第1机械化旅和第3机械化旅间的防御薄弱点,绕过苏鲁措夫村。两路装甲部队重新回合后经过一整天激战击退了苏军第10机械化旅和第200坦克旅的反冲击沿奥博扬公路前进5千米。突入防线最深的第10坦克旅和“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傍晚占领了克雷姆赤农场,因其左翼遭到苏军第6坦克军112坦克旅的打击而停止攻势。第39装甲团战斗日志显示:当日战斗中豹式坦克至少击毁6辆苏军坦克,3门反坦克炮和1架飞机。傍晚战斗结束时还有20辆坦克维持着战斗力,而当日战斗开始前发动机起火损失的豹式达6辆,令装甲兵们心痛不已。

  7月8日,GD师继续攻势,沿苏鲁捷沃至维尔肖佩涅公路进攻,傍晚接近维尔肖佩涅,遇到苏军阵地上反坦克炮和半埋坦克的强大火力网。德军在镇子东南侧就地布防过夜。在此期间39装甲团有一辆豹式遭苏军SU-152重型突击炮攻击被毁,大口径炮弹直接贯穿了豹式的装甲,该车乘员全部战死,随后还遭遇到一批美制M3A1中型坦克,但他们显然不是豹式的对手。另外,团里有好几个车组还在超过2000米的距离上成功击毁了数辆T-34。


  
油画:库尔斯克战场上与装甲掷弹兵协同作战的豹D


   至8日夜间,48装甲军虽然达成了预计目标,但攻击正面宽度被压缩到原来的3分之1,右翼与中路进展较快,而左翼的进展并不理想,落后于GD师8公里。空中侦察得知,苏军正在聚集部队准备打击德军的左翼,为了解除这个威胁,第48装甲军不得不加强左面攻势,尽快与中路拉直。

   7月9日,48装甲军兵分两路开始进攻,右翼的第11装甲师继续北进,突破了苏联第3机械化军的防线,配合GD第2掷弹兵团夺取了260.8高地。第10装甲旅和第1掷弹兵团穿越维尔肖佩涅(?)东南的高地向村北部丘陵地带进攻,其后兵分两路,一部继续向北,19时夺取了诺沃肖夫卡,于次日凌晨击退了苏军30辆坦克的进攻,另一部为装甲部队主力,向新目标258.5高地集中。但是苏军防御部队大量部署了反坦克武器,又在7月9日、10日抽调了第6近卫集团军下辖的第6坦克军、第90近卫步兵师与第3机械化军下辖的第1、第10机械化旅和第22、第112坦克旅沿佩那河设置了防御阵地,第184步兵师作为后方预备队。

    GD师于7月10日凌晨3时向苏联第3机械化军和第6坦克军结合部发动进攻,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向纵深推进。苏军112坦克旅和第1机械化旅迅速驰援,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战至10日傍晚,德国第3装甲师赶到并投入战斗,迫使苏联第6坦克军后撤10公里。39装甲团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25辆豹式坦克,其中战损23辆,机械故障报废2辆。另外,65辆还在进行修理,100辆因缺乏零件无法维修或还在战场上等待回收。仅剩10辆豹式保持着战斗力。

  
  
2辆被击毁的豹式,从炮口指向来看德军显然遭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


 
 
这是1辆被彻底摧毁的豹式,车体侧面被76毫米和45毫米反坦克炮密集轰击,炮塔侧面的小型联络窗口已被击落


    7月11日一早,GD师攻击集群再次以虎式、豹式坦克为先导发动攻势,取得了一定进展,下午,德军攻击集群试图包抄维尔肖佩涅,向佩那河前进时再度被雷场所困,在苏军优势兵力压迫下被迫转入防御。第10装甲旅的豹式坦克以公路路基为掩护,击退了苏军数次进攻。德卡上校于当日下午返回部队,由于施特拉维茨几天来的卤莽进攻虽取得一定的战绩但整个第39装甲团只有38辆豹式还保持着战斗力,因各种原因损失数字已达到31辆,131辆需要进行修理。

    7月12日,当SS第2装甲军与苏联坦克部队在普罗霍罗夫卡展开坦克大决战时,第39装甲团的豹式坦克暂时撤离了前线进行休整,并等待补充。7月13日,攻势再次展开,第10装甲旅的任务是转向西南方,攻占别寥左夫卡。未等部队集结完毕,一场暴风雨使大地变得泥泞,严重影响了进攻,部分部队的燃料也没能及时补充,进攻不得不暂时叫停。

    14日5时,以36辆豹式坦克为主力的装甲攻击群在推迟一天后发起了攻击,与反冲击的苏联坦克部队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坦克战,在豹式坦克的强大火力面前苏军坦克部队蒙受重大损失,大批苏联坦克在1500米-2000米的距离上被击毁,但第10装甲旅的大部分坦克都在战斗中耗尽了炮弹,未能突破苏军的防线,进攻陷入停滞。在此期间6辆豹式战损,另10辆需要进行修理,余20辆。

  

从战场牵引回收1辆43吨重的豹式需要动用3辆18吨半履带牵引车,有时德军也采用用坦克来拖坦克的方法


    由于没有新坦克的补充,装甲团只能依靠尽快修理损伤的坦克来保持战斗力,但豹式坦克在当时属于新式装备,其所用的零件和专门的维修工具都要从千里之外的德国用专机运到前线,再用运输车辆运到战场维修基地。在战场上每牵引一辆战损的豹式需要动用3辆18吨牵引车,在战役开始时39装甲团配备了19辆,在战役开始后又获得了14辆的补充,但条件并未因此而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维修单位发挥了极高的工作效率,日均坦克修复数量始终保持在25辆以上,但由于故障太多和零件的缺乏,第39装甲团的战斗力恢复十分困难,可用车辆一直在20-44辆之间。

    7月17日,因盟军在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战场形式开始恶化,XTL遂终止了“堡垒”计划。第39装甲团于7月19日被解散,所属的2个装甲营重新取回了原来第51与第52独立装甲营的番号。51营将所有装备移交52营后从前线后撤并接收新的豹式坦克,截止当日,51营有33辆坦克维持着战斗力,32辆需要维修,31辆战损。52营有28辆坦克维持着战斗力,40辆需要维修,战损24辆。51营在“堡垒”作战中.共击毁苏军坦克150余辆,52营战绩不详。另根据48装甲军7月15日的统计,该军击毁或缴获苏军坦克559辆,其中遭豹式坦克击毁的达269辆,占全军战果的48%。



豹式D型(panther Asuf.D)评价


    先说火炮,豹式使用75毫米KwK42型L/70坦克炮是一款威力强大、精度高、性能优异的坦克炮,与前辈IV号坦克的75毫米KwK40型L/48坦克炮相比,不仅在价格上低于后者,而且在威力上要远远高于后者。KwK42在1000米的穿透力为149毫米,也就是说,它能够有效地摧毁库尔斯克战场上任何一种苏联装甲。经战后统计,在1500-2000米的距离上,豹式坦克击毁了超过140辆苏军坦克。有一个车组更是从3000米距离摧毁1辆KV-1重型坦克。第10装甲旅旅长德卡上校在给古德里安的战斗报告中写道:“在部队以双列纵队缓速通过出发地时,遇到苏军8辆美制坦克的进攻(估计是苏联第6近卫军独立245坦克团的M3A1),接近到220米时,先头的豹式坦克仅实施1次齐射,即将敌8辆坦克全部摧毁……新式的长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和射击精度无可挑剔,被击中的苏军坦克均发生猛烈爆炸”。

   KwK42的炮弹基数为79-82发,其中pzgr.39/42被帽穿甲弹40发,pzg40/42碳化钨芯穿甲弹8发,Gr.40空心装药破甲弹31发。

   豹式坦克D型首上采用的80毫米55度倾斜式硬化装甲,抗弹性能极佳,比虎式坦克的正面防护更为优异。苏联高级技术中尉科兹罗夫亲自使用T-34/76(1943年型)的的76.2毫米坦克炮对一辆履带和行走装置被毁的豹式正面进行了30发穿甲弹的试射,测试结果为首上装甲命中20发,全数跳弹,无一贯穿;首下装甲10发,主动轮附近造成一处贯穿,令在场的苏联技术军官无不吃惊,事实上,它的首上装甲完全能够在0距离抵御76.2毫米炮的轰击,即使是日后苏军的JS-2重型坦克上的122毫米坦克炮(D-25T)也必须接近至650米甚至更近距离才可将之贯穿。与苏联红军当时的主要装备T-34/76及KV-1相比,豹式的正面装甲防护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有被击中前方驾驶员观察窗发生跳弹的现象。苏军除使用SU-152或SU-122重型突击炮外均无法从正面击毁豹式。战斗中,多数豹式的损失都是被敌坦克、反坦克炮击中侧面或后部装甲造成贯穿,进而被完全摧毁,豹式坦克45毫米厚的侧面装甲无法经受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的连续轰击,更容易被76.2毫米炮轻易贯穿,当大规模投入豹式坦克并赋予主攻任务时,在其周围结集起相当数量的装甲掷弹兵保护其侧翼,确保坦克充分发挥战斗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动装置上,豹式坦克采用了交叉负重轮与660毫米宽的履带和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苏联士兵在观察被击毁的豹式,注意炮塔侧面的贯穿孔


    在“堡垒”作战中投入的豹式坦克尽管装甲厚实、火力强大,但依然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发动机的故障率最为频繁,远远超出了制造商保证的范围,不少车辆在行驶不久后就发生了机动功率下降、发动机起火、汽缸壁龟裂等故障,给后勤维修人员带来了巨大麻烦,严重影响了作战效率。与主动轮连接的变速箱终端较为脆弱,也需要频繁维修。另外,主炮多次发射后的燃烧药尾气无法及时从炮塔中抽出,造成作战环境恶劣,而开启炮塔抽烟装置后将影响车内通讯。炮瞄镜支架存在过于脆弱的问题,在炮塔中弹后容易产生松动,妨碍炮手进行瞄准。车体前部仅有电机员手持的冲锋枪,射程短、威力小。当炮弹命中炮塔防盾下半部时炮弹往往会反弹进驾驶室,造成驾驶员与电机员伤亡。在之后投产的A型和G型上,上述问题均得到了修正,坦克故障率大大降低,经过库尔斯克战场的磨难,豹式坦克成为了二战后期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并在各条战线担当了重要角色。

  
  
豹式A型在D型的基础上修正了不少缺陷,图为豹A


  
  
苏军在查看被缴获的豹式,70倍口径的75毫米坦克炮让豹式面对任何对手都底气十足


豹式坦克KwK42 L/70 75毫米坦克炮穿深


                                       100米    500米    1000米  1500米  2000米
Pzgr.39/42(APCBC)138毫米  124毫米  111毫米 99毫米  89毫米

Pzgr.40/42(APCR) 194毫米  174毫米  149毫米 127毫米 106毫米




“堡垒”作战中部分豹式战损情况汇总表(数据取自苏联方面,有错误,仅供参考)


633号:车体后部76毫米炮弹贯穿,发动机爆炸。
434号:上部车体、负重轮、底盘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炮塔后部45毫米炮弹贯穿。
634号:炮塔侧面45毫米炮近距离贯穿,底盘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535号:车体侧面装甲76毫米炮弹贯穿炮塔侧装甲45毫米炮弹近距离贯穿。
142号:车体后部76毫米炮弹贯穿。
521号:车体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122号:车体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123号:压上反坦克地雷。
315号:车体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401号:车体首下装甲85毫米炮弹贯穿。
124号:车体后部装甲76、85毫米炮弹贯穿。
615号:车体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714号:车体侧面装甲45毫米炮弹近距离贯穿。
741号:炮塔正面防盾85毫米炮弹贯穿。
441号:履带、侧面76毫米炮弹贯穿。
445号:触雷爆炸。
101号:触雷爆炸。
512号:车体侧装甲76毫米炮弹贯穿。
不明车号:航空炸弹直接命中。


  

苏联儿童爬上一辆在德军撤离时遗弃的豹式,德军没来得及对该车进行爆破


  

豹D集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