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民意正确引导 有效化解动迁矛盾

 指间飞歌 2012-09-04
尊重民意正确引导 有效化解动迁矛盾
来源 :梅陇镇   时间:2012-7-27
        一、案由
        双溪村是梅陇镇最南端的行政村,由于地处吴泾化工区,环境污染很严重,被纳入吴泾环保整治计划内。在动迁签约、临时过渡安置的过程中,由于动迁安置政策、房型、特殊户认定等各方面因素,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主要的矛盾焦点有三个方面:
        1、历史遗留,政策调控等客观外部因素
        我村共性问题占多数,其原因主要由于历史遗留和政策调控。我村位于大工厂周边,一些村宅在很早时期就纳入规划,在农村房屋审批政策上有了些调整,使得一些正常户无法新建住房,故在动迁时实有面积不足。另在上世纪末,鼓励农村进行厕改,建造十几平方米的卫生间,但由于政策调控,实际村宅规划等因素,有相当部分的村民的卫生间未予审批,导致动迁时面积缺失,其中以王家塘生产队最明显。
        2、家庭内部因素
        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3、村民意识和政策理解上的缺失
        农村固守意识使得村民对有证面积和无证面积的认识上有了偏差,认为在自己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都是有证面积,对于动迁丈量的违章面积有疑议,同时对动迁政策的理解存在缺失,将本地区现行动迁政策与其他地区动迁政策进行比较,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失衡。
        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村民的签约事宜久拖未决,不仅影响动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得一些村民的对立情绪逐步激化。
        二、做法
        针对上述三点主要矛盾焦点产生的原因,村党支部认真研究,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进行逐个解决。
        1、真情沟通、客观反映,增强村民的感受度
        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一些共性问题,积极进行原始资料收集和村民个案情况的详细摸底,客观公正地把情况向上级职能部门和政府进行反应与呼吁;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工作全过程,参与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答复,真心实意与村民沟通交流,让村民对村所做工作有感受度,也对一些客观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得到村民最大的谅解。通过前阶段镇党委政府在动迁安置方面周到细致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开了大部分群众心中的心结。
        2、联合组团力量,耐心开导、正确引导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全村518户村民,家庭背景不同、实际情况不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千差万别。我们针对这些个性问题,结合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利用党员联系群众的网格管理,要求党员志愿者进户了解情况,摸清矛盾根源,通过党员志愿者的耐心开导分析,结合村调委会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的宣传解读,有理有节,以心换心,逐步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并采取跟踪式服务,对村民家庭进行随访,确保解开旧结、不结新结的实效。例如,陆家塘生产队村民陆顺弟,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家庭矛盾激增,在2009年动迁签约和2011年图纸分房中,几次反复,甚至提出一些无法兑现的要求,使得该户的签约分房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村党支部通过安排党员志愿者,村民组长多次进行走访、谈心,了解实际情况,一方面在政策框架内,给予酌情考虑,同时也充分考虑陆顺弟家庭的实际情况,为该村民安排保洁工作和临时过渡住房,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最终顺利签约,并完成了该户的图纸分房。
        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通过组团式工作网络,首先对组团力量的骨干人员进行一系列政策和业务上的培训,解决骨干力量自身对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更好地深入到村民家中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同时结合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在职和退休支部党员大会等形式,宣传动迁安置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分析利弊和孰重孰轻,让村民能对政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逐步消除村民的疑虑和不解。
        4、特事特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我们针对一些确实存在特殊困难的家庭,采取特事特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所有符合政策的重病、大病家庭,我们主动帮助他们整理收集相关资料,全程为他们办理补助手续,同时村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他们相应补助。由于一期现房迟迟不能入户,一些重病家庭、子女婚嫁家庭要求入户的愿望相当迫切,情绪也不是很稳定。我们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争取了五十几套房源,让这些家庭先期入户,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目前这些家庭已经陆续搬入新居,开始崭新的生活。这对稳定村民情绪,实现动迁安置平稳过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启示
        动拆迁工作是老大难问题,我们双溪村的环保动迁工作开展实施以来,总体效果比较良好,广大村民情绪比较稳定,未出现群众集访事件。究其原因来看,有三点启示:
        1、把群众当作我们的自家人,真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我们要真正把群众当作自家人来看,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对于一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为群众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给予我们工作理解和支持,我们基层工作局面才会越走越宽。
        2、把群众当作我们的同事,提升群众的感受度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有时花了很大精力和努力完成的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我们觉得这并不是群众“难弄”,而是对我们的工作没有感受度。我们要把群众当作我们的同事,提升他们的感受度。我村的动迁,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因素影响很大,有些问题村无法解决,甚至可能在镇层面和区层面也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所以我们尝试让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与我们一起商讨,一起想办法。虽然一些问题到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村民们感受到了我们工作的努力和责任心,换来的是他们的理解和谅解。
        3、把群众当作我们的监督员,增强工作透明度
        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要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就必须首先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要把群众当作我们的监督员,加大我们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结合党务、村务公开和“三重一大”,自觉把我们的工作展示在广大群众面前,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知道我们已经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后准备做什么,村里的每一分钱是怎么来的,用到哪里去了。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放心,真正信任我们,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为我们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