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學習習慣要在孩子十歲之前養成

 洛城士風 2012-09-04
2011-12-20 11:19

主題:學習習慣要在孩子十歲之前養成


內容:
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學習和瞭解的東西很多。對於那些只喜歡盡情玩耍的孩子來說,既要玩好又想學習好,這是多麼大的負擔啊!但是,如果基礎打好了,孩子就會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學習成績也會隨之而提升。對於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來說,更應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鞏固已經取得的學習成績。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孩子將來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站穩腳跟,我們的孩子現在所必需的東西是什麼呢?


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們大都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應該強調學習習慣。即使孩子放學回家之後把書包隨便亂丟,脫掉的衣服也不放進洗衣籃裡,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學習成績好的話,生活方面的事情長大了就會安排了。殊不知,生活也是一種習慣,生活習慣不正確的孩子,學習成績也絕對不會好。其實,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與生活習慣也密不可分。一個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一個做事只憑興趣所至,心血來潮,沒有順序,思考缺乏條理的孩子,學習也不會持之以恆。
生活習慣都是長期培養起來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中,什麼東西都可以亂放,沒有有序的作息習慣,就會使孩子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做事浮躁,敷衍了事,學習更是不會有成績的。
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他們有好的生活節奏。培養孩子有序地安排生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的培養要從孩子幼小的時候開始,6歲前養成基本的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選擇,也是給入學後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巨大的推力。
家長們應該至少拿出一年的時間來集中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短則一年,長則兩年,如果能讓孩子在各個方面都養成一定的習慣的話,以後即使不用大人時時督促,孩子也會自覺去做了。


優良習慣的力量


我們可以看看“優秀兒童”和“不夠優秀兒童”的作息時間表。不夠優秀的孩子,他們或者總是看電視看個沒完沒了,或者磨磨蹭蹭地做事,而優秀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吃飯、學習的時間都是分得很清楚的,從這些細微之處可以看到他們有很多區別.
培養一個優秀孩子,就跟馬拉松選手一樣,大概在他10歲之前,父母要像教練那樣培養孩子學習的基礎體力,也就是優良的學習習慣,然後他就極有可能被同一集團的優秀朋友們帶著跑向終點,否則越是在高速行進中是很難跟得上的。
沒有基礎體力的孩子如果一開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沒有力氣堅持到最後,有可能中途放棄。所以,不僅要培養孩子進入先頭集團的基礎體力,還要讓他具有跟先頭集團一起跑向終點的“持久力”。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在“優秀兒童”的集團裡一直學下去的持久力。
如果一開始沒有進入先頭集團,例如在中學的前半段,過後再想迎頭趕上,成為學習好的孩子,是非常艱難的。跟落後集團的孩子在一起的話,總是覺得逃一天課也沒什麼,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養成壞習慣。
另外,人其實還不是那種堅強到可以獨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動物,如果他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團中被拽著往前走,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通過跟緊先頭集團的節奏,有可能更加增強自己的“學習持久力”。


四年級(10歲)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


在孩子讀三年級之前,家長可以多問孩子快樂、少問學習,但到了四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了。這種關注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每天都要對孩子提及學習的事情。而是說,在四年級這個學習成績即將定型期,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這樣,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他們才會越走越順暢。
一至三年級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期,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只要孩子把基礎知識學會,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轉折期,孩子的學習能力決定他的學習成績,四年級的學習成績決定著他將來的學習成績。
五年級是小學教育的提升期,那些在四年級之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具有了學習能力的孩子,在五年級,成績將會出現很大的飛越。
六年級是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之間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期,孩子將為以後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
另外,在四年級,學校教育的目的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對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要求孩子養成思考和分析問題的習慣,等等。
所以,與之相呼應,家長要更加注重引導孩子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維持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探索欲望等,這一切對孩子今後學業的成功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0歲孩子的大腦發育與學習習慣的養成


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腦都是在不斷發育之中的,只是人腦的發育不是一個勻速和直線發展的過程,而是一個非勻速和分階段的過程。一般來講,人腦的發育有兩個“迅猛發展期”:一是從出生後到三四歲左右這個階段;一是孩子10歲左右。也就是說,孩子上四年級時,他們正處於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關鍵期。
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歲左右,雖然大腦的重量不再有明顯的增加,但腦細胞內部的結構在進一步地複雜化,大腦的各項功能也是逐漸趨於成熟。由於大腦結構的複雜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研究還表明,10歲左右大腦前額皮層的發育開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開始消退。
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鐘提高到20~30分鐘,可以勝任更加複雜的學習任務。
孩子各種活動的目的性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然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我覺得孩子的性格、習慣等在10歲左右基本形成,因此,應該重視小學時的教育。家庭固然重要,學校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孩子小,辨識善惡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們都要為孩子選擇好學校,目的不僅在於老師本身,而且包括周圍的氛圍。
所以在6-10歲,也就是在小學四年級前,學習還是基礎期間,説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進入學習的轉折和中小學的承上啟下的高速發展期,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順勢發展。
學習習慣不良是困擾很多孩子和父母的一個棘手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這一現象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學習效率不高、成績不佳、學習責任心不強等,都可能與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也有些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行為表現尚可,但在家裡卻完全成了另一番樣子。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讓孩子今後終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小學的兩三年,父母應當把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時間觀念作為最重要的事項,切實加以關注。學習習慣的養成,貴在父母和子女雙方的努力和堅持。


習慣的養成常經歷3個階段


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養成都要經歷下麵3個階段。
制度制約。此時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為略顯被動,卻是必經階段。例如孩子做完作業需要檢查,有時還需要家長提醒,逐步養成習慣。
自覺行為。在此階段,行為由他人督促變為自我督促。這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例如,孩子做完作業後問自己:我檢查了嗎?
自動行為。連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時候,行動已經自動化了,已經內化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業如果不檢查,自己就會覺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細檢查之後才坦然。這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才算真正養成了。
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製力差和發展的不平衡,靠孩子自己實很難養成好的習慣的,需要父母的計畫于監督,需要長期有效的訓練。只有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因此,可以說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會自覺地學習。所以,要想孩子的學習成績好,首先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就會自覺地學習了。
人的學習習慣一般在小學便形成了。所以,小學中年級是建立學習好習慣的時機,荒廢到中學再培養就實在不容易。如果從小不良學習習慣積累多了,時間一長,積重難返,今後一旦要改便大費周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