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万教归一」究竟是归于何处?要明了,是归于「纯一」,即是元始真如的自真本性,而不是归于某宗教或某一人。
「各人因果各人担」、「各人业障各人消」、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疾病各人医」,
神通不敌业力,业力可敌神通
为道牺牲,不亦乐乎 俗云:“有钱难买圣贤心”,没钱只为道奔走 必须朝向社会大众,唤起世人的良知,让他们早日觉醒,突破普化瓶颈,改革鸾门弊端,不作形式浪费。 “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们努力的去做,天上人间必有许多与你们同甘共苦的神人,在背后支持你们。 行善虽未求福,福自然来;作恶虽想避祸,祸反常临。” 如俗云:“吃三把空心菜,就想上西天”之势 无极理天乃是完美之天,亦是心性完美之天,你现在心着外境,受到七情六欲的感染,心性之天即刻关闭,因此就不能看到完美之天(理天)了。 艳丽的花朵,容易凋谢;苍苍的老松,历久不衰。 迷者千万里,悟者一步超。 只须放开心怀,何处不是故家;只要收妄念即刻就是如来, 修道者的“功名病、无恒病、现实病。” 谦虚才能大量,忍辱才有大力 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 必须放下一切心,才能达到身心一如之境界 肉眼只是心的传达工具,幸福喜悦是内在感受。 从人道修起,人道无亏,天道必全 心念必须清静,心地必须圆满,心性必须真善美, 只要修道者一心不变,内外兼修,假使不能一步登天,尚有天佛院作为补修之所。 仙佛能看开一切,故能成为仙佛,凡夫不能看开一切,所以成为凡夫。 成佛之前,必须经过许多考验方能成就佛道, 处事岂能尽加人意,凡事但求无愧于心。“ 凡事“物归原主”就是最好的证明。 成道之前,必须经过魔考, 佛度有缘人。“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根基深厚的人,就像磐石一般,如如不动。根基浅薄的人,就像小草一样,经不起风吹草动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他们有天福而无天德,这是阿修罗道的特色,天道是有天福还有天德,所以是不同的。 只知布施、建庙、助印善书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胜、傲慢、瞋恨才是天德。 有形的是扫除地上的肮脏,无形的是扫除人心的肮脏 地上扫得干净,心地是否也扫除干净了 佛陀住在人间,扫除人心也达四十九年之久 无相胜有相,有相引无相,无法胜有法,有法引无法。 世上偏有许多人该找的不找,不该找的偏偏找。 贪着身外物,失却掌中珠。” 万法由心生,万法由心灭,无为法,永恒不变;有为法,梦幻泡影。 心为功德本,心正即道正,道正即德正,德正即行正。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其实世人的得福与遭祸,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并不是仙佛能给予的。 “色不迷人,人自迷”, 生死如梦幻 免得在人生中先作情绪的俘虏,后作物质的奴隶。
修行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说法:真传一句话,徦传万卷书。 这一句话就是:回归真我,活出真我! 或者说: 找到自己,活出自己! 又或者说: 回归本性,本性自足圆满! ………
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那一句话。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多么简单的修行回归路,多么容易理解的真理……
可惜简单得头脑不肯相信,小我无法接受,我执开始编造"这很难的,要经过很艰苦的修行和改变……" 于是"必须"让头脑感觉到"玄"、"必须"让小我感觉到"有重要的事要做了"、"必须"让我执感觉到"我想的不错,慢慢的进步和学习吧!"……万卷书中有神秘、诱惑、告诫、劝阻、恐吓、解忻、注释……
这样,修行可以开始了 。
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却需要万卷书来替它解释和说明,其实不是难在那一句话不好懂,而是难在怎样把这一句话在生活中活出来。
活出来时这是真理,活不出来时这是个概念。
—— 灵源 2012·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