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巜坛经》摘要

 释中庆 2018-07-17

 

 

  
巜坛经》摘要

​五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洲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祖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能做得佛呢?

慧能曰: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祖曰: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糟廠去,破柴踏碓。

一日祖唤诸门人来说:你们各自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大弟子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对别驾刺史张日用曰: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有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慧能作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慧能所作之偈极高,惊讶不已,犹恐有人损害于他,遂将鞋底擦去此偈,云:亦未见性。

次日五祖潜至碓房,见能腰石舂米。五祖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米熟也未?

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暗喜,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会意,即三更入室,叩师求法,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五祖传以至道正法眼藏,并传衣钵,命慧能为第六代祖。

五祖颂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地亦无生。

復告曰:昔达摩大师,初来东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钵,以为信证,代代相承。正法是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但今衣钵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钵,命如悬丝。汝缘在南,速去,恐人害汝,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陈惠明追六祖,提掇石上衣钵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望行者为我说法。

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曰:不思善,不思恶,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平心静气,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正法传授于他,惠明言下大悟,曰: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即知本来面目,行者即吾师也。因恭敬慧能指示之大恩,改称道明”,修行于蒙山。

慧能后至曹溪,为避恶人,潜于猎人队中一十五载,但吃肉边菜,后至宝林寺讲经说法,称为大师。

大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集灭,且能出世,并专摧灭邪秽外道,为群生楷模。

六祖大师所说的法,嘱咐其法嗣,法海禅师等抄录下来而成,而且六祖是登上求跋陀罗三藏(刘裕宋时期建坛预言)所设置的法坛,从而讲经开法,弘化利生,故名巜坛经》。

六祖云: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要凭籍明师,启示教导,触见真性,直指见性。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3、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即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善知识,我于五祖弘忍处,一闻言下便悟,受一指,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5、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明师,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6、善知识,后代将于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是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吩咐,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8、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见诸法境界。悟无念法,至佛地位。三昩即是三摩地。

9、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10、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见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11、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今示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12、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堆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不必坐禅。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也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身,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3、六祖之后,道降火宅,儒起释终,和光同尘,勤修菩提妙心,永证涅槃妙果。有偈曰:释家从此绝宗风,儒门得法至道通。日后三期开普渡,正心诚意合中庸。

14、至德的人能够和世俗混同,可是不流入邪途;依赖众人,可是不失去自己的正道。要而言之,心性上有了觉悟,自然灵明通达。心里通达就是智慧,智慧透彻就是道德。道德的至上光辉则是领人进入纯真,完美,至善的境界。孔子曰:苟无至德,至道不凝。无德的人 ,不能尽去私欲,而嗜欲越深,天机越浅,智慧的道路就被擁塞不通了。

​随喜恭请
​本图文转载 新浪草木百合的博客

音图框引用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