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的发育?

 万象人生 2012-09-04
   青少年的身体的发育,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种族、遗传、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卫生条件、营养状况及伤病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多少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研究表明,孩子身体的高矮,约60%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素。而按科学的方法抚育孩子可使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这说明先天不足可以后天来弥补。一般说,人到20~25岁就不再发育了,而在这段年龄之前,供给足够的营养,即各种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可促进孩子的身体的发育。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饮食调理: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建筑材料”,成人每天约需要蛋白质80克,儿童相对需要更高些,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的数量,还要讲究质量。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奶类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营养价值高,应保证供给和需要。大豆的蛋白质也很优良,也应给儿童多吃豆腐和豆类制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如豆类、花生、蔬菜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可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又可取长补短,增加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有报道,赖氨酸核酸与身高有密切关系,上述食物富含赖氨酸和核酸,宜经常给孩子食用。

(2)供给丰富的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钙600毫克,小学生需要800毫克,中学生需要1200毫克。如果食物中钙的供给不足,婴幼儿就会发生软骨病,学龄儿童就会长不高。所以,饮食中要注意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瓜子仁及绿叶菜等。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钙质和鱼肝油,对增长身高也有好处。此外,提倡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

(3)少吃糖:糖吃多了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进食量减少,势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且糖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增多,需要碱性的钙来中和,钙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响骨骼的生长。此外,茭白竹笋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使食物中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应注意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4)吃好早餐:早餐要吃饱吃好,因为孩子如果不吃早餐,机体为了供给上课用脑及活动的能量消耗都得动用体内储备的蛋白质,这就好比釜底抽薪。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高。

总之,为了使孩子获得长身体的充足营养,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吃饱,食谱应注意多样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和营养搭配,多种食物混合吃,以达到食物的互补作用,使身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素。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不良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灵的创伤、精神紧张、情绪压抑,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身高增长,故应消除和避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
补充回答: 另外运动也是很关键的

青春发育前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表现为主。这一时期内少年儿童的精力充沛,参加适量的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和灵敏,特别是对促进长管状骨的干骺的增殖有明显的好处;青春发育中、后期男少年发生遗精,女性少年发生月经初潮。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心理上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男女少年都不愿意从事锻炼活动,如果此时此刻不正确地加以引导他(她)们参加体育锻炼会导致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能力的下降,耽误了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已掌握的运动技术也会逐渐消退;青少年期发育后期身体发育到达成熟阶段,肌肉量的增强,内分泌系统分泌功能调节完善,特别是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此时,参加健身锻炼运动,男少年的肌肉力量会发展得较快,而女少年则可降低体内脂肪的堆积,使体态健美匀称。

青少年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后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比一生中任何时期都大。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则能促进身高。而人体其它的重量、围度指标、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其后天的影响程度的可塑性也在50—70%之间。在诸多影响体质健康、增进形体发育、发展身体素质和健全身心的后天因素中,体育锻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大大促进青少年健康的生长发育,也增进了青春健美是诱导运动发展潜能的有效途径。人的体型、体力和健康奠定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个阶段。双生子调查表明: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相比较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有明显的差异,爱好运动的比不参加体力活动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广大家长们、教师及教练们共有责任审时度势,抓住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强体健身,促进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