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4

 MouseHappy 2012-09-05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5)四大高原地表形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6)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23活动234

8)地势三级阶梯海拔、地形、地形区比较

地势阶梯名称/界线

平均海拔

高度(米)

主要地形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

2000

以高原和盆

地为主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大部分在

500以下

以平原、丘

陵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9)我国主要山脉(26页中国陆地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北列

阿尔泰山脉

南列

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

北列

贺兰山

南列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10)山脉两侧地形区分布(24页中国地形图)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7)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33%

26%

19%

10%

12%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我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7、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8、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是湿润地区,北方是半湿润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9、我国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10、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11、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季节,到了七八月份,出现伏旱。

14、我国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

15、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此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年降水量线大致穿过此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5、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及水果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三熟

水果

 

 

苹果、梨

柑橘

芒果、香蕉

16、冬夏季风比较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4陆地    海洋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4海洋    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

(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

(东南、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河流和湖泊

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成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其次为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原因:a、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外流河水文特征

地区

主要河流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秦岭——

淮河以北

黑龙江及其

支流松花江

水量丰富,含沙量

结冰期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冬季严寒、漫长

辽河、海河、

黄河

水量较小,水位变化大,汛

,含沙量,冰期较短

降水不多,而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冬季寒冷

秦岭——

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汛期,含沙量

,无冰期

降水,雨季,一月气温均在0℃以上

9、注入海洋

注入海洋

河流

太平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10、长江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海洋

东海

流经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位

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上、中、下游分界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开发水利

葛洲坝、三峡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11、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渤海

流经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地位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第二长河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开发水利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危害

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成灾,有凌汛

治理措施

首先,在下游修固黄河大堤,防止黄河决口改道;其次,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量;最后结合治沙、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促进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代品等。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a、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更加短缺;b、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6、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322——世界水日。

二、          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分布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类型多样,比例构成不合理。3分布不均。4各类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东北、西南和东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

草地

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西北内陆地区,北方高原山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荒漠化严重。(3耕地减少。(4草场超载,森林减少。(5土壤污染严重。

6、我国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从空间分配看,南丰北缺

4、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1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用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