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书楼寻踪馆 2012-09-05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位于东长安街建国门贡院6号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国家级行业龙头博物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持建设。该博物馆于2007年8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拥有4层共75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60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和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国邮票以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发行的有特色、观赏性强的邮品等藏品。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博物馆门前的两尊雕塑很是威武:左边是古代驿兵跨马疾驰传递军情,右边是现代邮递员肩跨邮包、扬鞭策马递送邮件。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邮驿马啸 古道西风 惠达万民,鸿雁翔空 通令传信 情播四海”的巨幅对联,悬挂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两侧的立柱上。伴随着古朴悠扬的音乐扶梯而上,呈现在眼前的是“驿道血脉国之径”的辉煌与没落、变迁与更迭、现在和未来。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进入二层展厅,迎面而立的序幕上是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题写的“中国邮票博物馆”的镏金大字。中国邮票博物馆是邮票的“大宅院”,也是邮票“家族”的“宗谱”所在。博物馆以宏大的规模分3个展厅:“主展厅”、“特展厅”、“珍宝馆”,展出了中外邮票及邮票原图。二层是邮票博物馆的主展厅和特展厅,珍宝馆位于四层的中心展厅。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在邮票主展厅里,以104框的阵容分5个部分,系列展出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票和部分外国邮票。第一部分展出的是清代邮票。从海关大龙邮票、慈禧寿辰票,到大清邮政成立后发行的红印花加盖票、蟠龙邮票等,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段屈辱历史。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二部分是民国时期邮票。展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民国3个阶段发行的部分邮票。从蟠龙加盖票到以孙中山、袁世凯头像为主图的邮票,从第一套伦敦版帆船图普通邮票到加盖“中华帝国”字样的邮票,从各种限地区贴用邮票到金圆、银圆票等等。第三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邮票。主要展现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邮票。抗日战争邮票的设计以宣传、鼓励抗日为主题,解放战争时期邮票以发行邮票的六大行政区为框架。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四部分展出的是新中国纪特邮票大全(截至2006年)。包括全部纪特、文革、编号、JT和年号邮票。新中国邮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第五部分是外国邮票。展出的是42个国家的近期邮票,是中国邮票博物馆代表中国邮政与万国邮联各会员国交换的邮票。这些邮票特色鲜明、印刷精美,既反映了国外的风土人情,也是我国邮票与邮票家族的其他成员相互学习和切磋的良师益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邮票原图,即邮票的设计图稿,是印制邮票的依据,更是集邮人的最爱。欣赏邮票时,若能一见“原图”的庐山真面目,实乃一大乐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重要邮票题材的创作都有国内一流画家参与,邮票博物馆也因此得以收藏许多邮票的原画。特展厅对“邮票是完美艺术的结晶”这一说法,作出了深刻诠释。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走进二层特展厅,数十张精美的大幅邮票原图伴随着小巧精致的邮票一起展现眼前。一共展出了9位著名画家的34幅作品,从范曾到黄永玉,从田世光到刘旦宅,从陈之佛到曾孝濂,以及周令钊、靳尚宜、韩美林……邮票正是由这些艺术大师们的神来之笔,绘就的一张张富有民族风格的“国家名片”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三、四层邮政博物馆展厅,分五大部分:“原始通信和古代邮驿”、“近代邮政”、“中华邮政”、“革命交通邮政”、“当代邮政”,展示了从邮驿到当代邮政的发展进程,是一部中国邮政历史发展的教科书,再现了中国邮政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一部分是原始通信和古代邮驿展厅。中国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开始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原始通信”部分,默默地叙述景颇族青年男女是如何奇特地借助树叶(信)倾诉衷肠的。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在古代邮政中,官方邮驿通信居主导地位。“古代邮驿”部分,以画卷般的美丽,从秦书、汉简、虎符、轺车、悬泉置、盂城驿、龙场九驿,到信使腰牌、兵票、火票,演绎着古老递信的千古传奇,引领观众进入强秦盛汉的年代,一窥古道斜阳、望烽走驿的邮驿文化。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丝绸之路上的悬泉置(汉代改邮为置,是专门的通信机构,与同时期的古罗马邮驿并列为东西方两大邮驿系统),与烽火台及驿站,演绎着古老递信方式的传奇。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旁边11块碑柱,再现了邮驿的书情画意。“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描绘了盛唐时期邮驿繁忙的景象。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二部分是近代邮政展厅。丧权辱国的“客邮”入侵、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光绪皇帝朱批开办国家邮政、收回邮权运动等等,无不诠释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起伏跌宕。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1991年12月13日,原广西区邮电管理局文物普查征集小组深入北流县(今北流市)邮电局征集文物,该局领导捐赠了这把中西厘戥。厘戥用一小琵琶型木壳盛装,木壳上面用黑体字书写有“隆盛邮电代办所蒙运坚”字样;木壳底部写有以下字迹:“双威邮局中西厘戥”,右边“宣统二年九月七日”,左边“西历一千九百十年十月九日”。厘戥杆上两行刻记,一行星点每点为外国格拉姆,另一行外星点为中国之分钱两数。木壳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盒式,内部凹面处竖写三行黑体字“头耳廿公分起一百止,二耳一公分起八十止,双威邮局”。星点清晰,仍可使用。为邮政第一代计量用具。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三部分是中华邮政展厅。电子板演示了从天津到乌兰巴托再到塔城的万里邮路、辛苦的送信邮差、熟悉的绿邮筒、代笔写信的先生……,一件件模型或实物逼真形象地反映出当年的邮政状态。各种业务制度实物和不同的运邮工具手法的运用,反映了中华邮政严格而高效的管理办法和稳定快速的发展,也揭示了中华邮政在昙花一现的改良运动后,与它的昏庸政权一起走向了衰败。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栩栩如生的景观和珍贵的书信用品,展示了“鸿雁传书”这一流传千年的神奇故事,见证了民间信局几百年的花开花落,揭示了邮驿、信局和新式邮政三足鼎立、逐鹿中原的风生水起。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四部分是革命交通邮政展厅。土地革命之前的党的秘密交通,产生于中共成立不久,先后由中央组织部交通处、中央秘书处交通科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秘密交通与邮政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身负党的机密与组织安危,与党生死与共,为根据地交通邮政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红军免资实寄封、苏维埃邮政票据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地下交通员的传讯木、毛泽东送给林卓午的毛毯、周恩来题写的“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江淮区票木印版等等,叙述了红色邮政为革命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中国近代邮政史写下的光辉篇章。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四层大厅展示的第五部分是从1949年新中国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的“当代邮政”。四层展厅以传统绿色为基调,采用“回”型展览的方式,反映中国邮政近60年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和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政务院任命书、首届中国人民邮政会议锦旗、邮政与报社签订的第一个发行合同、新中国第一部《邮政法》、领导关怀邮政、邮件自动化处理的流程演示等等,既展示了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邮政通信网络,又反映了中国邮政在金融、物流、信息三大领域纵横捭阖和迈向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新貌。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南极邮局景观、第22届北京万国邮联大会、神州五号飞船搭载的邮品、邮政科技专题、中国邮航等等,再现了中国邮政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四层中央的珍宝馆是邮票博物馆最不可能让人遗忘的角落,却低调隐秘之极。由于所藏的珍贵文物需要格外细致和严密的保护,特别是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的要求非常苛刻,每天只上下午各一小时对外开放。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有趣的变体票——“宫门倒印”邮票、记者发稿专用票——“稿”字邮票、出师未捷身先死——“毛泽东给日本工人的重要题词”四连票、“小一片红”邮票等等,这些邮票都是在集邮界最具知名度却难得一见的珍品。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全面、系统、权威、形象地再现了我国3000多年的邮驿邮政历史变迁、发展新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准确地再现了我国邮政鲜明的行业特色与时代特点。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模型和历史文物,讲述的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邮驿邮政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通过邮驿邮政这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社会变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