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瑟斯:黄金与纸币

 文海睿得 2012-09-05

米瑟斯:黄金与纸币

黄金与纸币

 

米瑟斯(Ludwig von Mises) 著                    艾孜提 译

 

本文刊载于《自由人》1953713

 

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将永远不会回到金本位制。他们说,金本位制就像马和马车一样已经落伍。政府发行法定货币的制度向国库提供放手开支政策所需的资金,而这个政策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它推动价格和工资上涨,并且压低利率,从而创造了繁荣。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制度。

 

无论人们——不当地——赞扬美元本位的现代变种有什么优点,但有一件事情它是无法做到的。它永不可能成为一种永恒的、持久的货币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只有在人们尚不知道政府刻意执行它这个事实之前才能行得通。

 

人们宣称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好处

 

法定货币倡导者们声称他们所倡导的这个制度有一些优越之处,但这些优越之处都是暂时的。向一国的经济注入一定数量的货币,提升了商品价格,因为引起了兴旺。但是当这笔新注入资金提升价格的作用穷尽以后,所有价格和工资将与流通中新增货币的数量相匹配,新注入的资金对工商业的刺激也停止了。于是,即便我们不论述通货膨胀措施所造成的不好的和不良的后果以及实行这些措施的社会成本,而且出于论证的目的,即便是我们认可所有的“扩张主义”的先驱者们为支持通货膨胀所提出的理由,那么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政策据称能带来的好处是短命的。如果有人想要这些好处持续,那么就有必要不断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并且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加速扩张信用。但即便是这样,这种扩张论者和通货膨胀论者的理想——也就是不会遭遇任何逆转的持久的兴旺——也不能够实现。

 

只有当人们还不明白政府将长期执行法定货币通货膨胀政策这一事实之前,这项政策才得以实行。一旦民众明白了流通货币的数量将会越多越多,因而货币购买力将持续下降,价格将不断上涨,他们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口袋中的钱正在消失。然后他们就会做以前只有人们所谓的投机倒把份子(profiteers)所做的行为,即“逃到真实价值(flees into real values)”。他购买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避免持币所带来的损失。这个时候膨胀的货币体系的丧钟声就响起了。我们只需回忆起独立战争中大陆货币出现以来的许多历史往事,就能明白这一点。

 

为什么通货膨胀不可能持久

 

今天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实行的法定货币制度能避免灭顶之灾仅仅是因为一些经济学家的尖锐批评使公共舆论有了警觉,并且迫使政府在通货膨胀中有所收敛。若没有这些通常被称为正统派或者反动派的论者们的反对,美元早就会走上德国马克1923年的道路。第二帝国的货币之所以崩溃,恰是因为魏玛德国没有这样的反对声音。

 

主张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方案的人们认为,他们所倡导的政策能够避免他们感到不满的所有弊端,但他们错了。通过商业银行借贷和发行政府债券可以使赤字开支的扩张性政策得以维系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后这会被迫停下来。否则,公众将会担忧美元未来的购买力,随后发生恐慌。然而,一旦一个政策停下来,通货膨胀身后所有不受欢迎的后果都将出现。之前的扩张期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些后果就越严重。

 

很多人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知道,持续进行向经济体系注入越来越多货币的政策必然引发的危险。一旦他们做出停止增加注入资金数量的实质性举动之后,他们又对高利率和股票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萧条状况大惊小怪。他们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觉:政府以及中央银行有通过无休止的开支和通货膨胀使人民幸福的魔力。

 

充分就业与金本位 

 

今天人们提出的反对回归金本位的主要论据可以归结为“充分就业政策”这一口号。据说金本位使得人们对消除失业所做的努力归于无效。

 

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价格会趋于这样一个水平——每一种工作的工资水平都使得愿意出这份工资的雇主总能找得到工人,愿意接受这份工资的工人总能找得到工作。但如果政府或工会方面采取强迫或威胁手段使工资水平高于上述市场水平,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潜在劳动力的失业。

 

无论是政府还是工会都没有权力为那些希望找到工作的人提高工资水平。所有他们能做的是为已受雇的人提高工资水平,而同时越来越多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了。市场工资水平——也就是所有寻求工作的人最后都能找到工作的水平——的上升,只能通过提高劳动力边际生产率(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labor——原文如此,似乎不应有“边际”两字,汉译者注)来实现。实际上,这意味着提高人均投入的资本。今天的工资水平与生活水平要高于过去,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投入的资本的增加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美国的工资水平高于印度好几倍,是因为美国的人均投入资本高于印度许多倍。

 

“充分就业政策”只能用一个办法实行,那就是让市场决定工资水平。凯恩斯勋爵提出实现“充分就业政策”的方法还企图不顾自由劳动力市场而另行规定工资水平。凯恩斯主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降低单位货币购买力来消除由官方规定并且强制执行的工资水平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潜在的工资水平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保持名义工资水平,也就是把国家法定货币形式的工资水平保持在由政府的法令或工会的压力所决定的高度上。当流通的货币数量被增加,因而引起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真实货币水平——也就是表现为商品的工资——会下降。充分就业只有在官方所定工资水平与市场真实工资水平之间的差异消失时才能实现。

 

没有必要重新审查凯恩斯的方案是否真正可行这个问题。即使我们为了论证的需要承认凯恩斯的方法可行,我们也没有理由采纳它。它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最终影响,与市场要素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到的状态是一样的。凯恩斯的方案若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就必须付出这样的代价:整个价格结构从而整个经济系统受到非常严重的干扰。如果增加的流通货币数量是为了克服失业,那么凯恩斯主义者拒绝称之为“通货膨胀”。这仅仅是玩文字游戏而已,因为他们自己也强调其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因此,一些人认为,凯恩斯提出的充分就业方案能实现在金本位标准下无法实现的有利于工薪阶层的目标,这个说法是个神话。充分就业论据就像支持增加流通货币数量的所有其他论据一样是错误的。

 

对不利的国际收支的担忧

 

一种流行的学说认为金本位在有着“不利的收支表”的国家是无法持续的。显然,这对于美国的金本位反对者是没用的。美国(1953年)出口大大超过进口,有非常可观的盈余。这既不是上帝所为,也不是邪恶的孤立主义(isolationism)的结果。它是美国以各种名义和借口向许多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的这个事实的结果。正是这些捐赠使得外国受援者在美国购买的东西比他们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东西要多。要是没有这样的援助,一个国家只能购买它通过出口商品或提供服务——例如轮船运输或接待外国游客——而获得的外汇限额内的外国商品。任何货币政策,不论它是多么复杂,不论多么严格地执行,都丝毫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所谓的穷国因为放弃金本位而获益的说法是不对的。脱离金本位,对海外债务事实上的赖账,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外国投资的事实上的没收,无非是给了这些国家短暂的喘息时间。放弃金本位的重大的以及持久的后果,也就是国际资本市场的解体,对债务国的打击远甚于对债权国的打击。外国投资的急剧下降是这些穷国今天遭受的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本位并没有崩溃。各国政府急切希望开支,即便这种开支意味着国家破产,这些政府在故意摧毁金本位。他们坚持反金本位政策,但他们打消人们对黄金的信任的努力却可悲地失败了。虽然官方禁止黄金流通,但黄金在人们眼中仍然是货币,甚至是唯一真正的货币。各国政府印钞厂所印制的纸币越有威望,它与黄金的兑换率就越稳定。但人民不囤积纸币;他们囤积黄金。当然,美国的公民没有持有、买卖黄金的自由[1]。如果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当然会那样做。

 

恢复稳固的货币状况无需国际协议、无需外交官、无需超越国家的官僚机构。如果一个国家采用非通货膨胀的政策并且坚持这一政策,那么该国恢复金本位所需的条件就已经存在了。恢复金本位并非依靠于某些物质条件的实现。这是个意识形态问题。它只需要一个先决条件:放弃用增加货币数量创造繁荣这个错觉。

 

金本位的卓越之处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中:它使单位货币的购买力独立于各国政府、政党和压力集团随意的、摇摆的政策。历史经验,尤其是过去的几十年的经验,已经清楚地表明了缺乏这种独立性的国家货币体系固有的罪恶。

 

注释:

 [1] 直到197511日后,美国公民才恢复持有黄金的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