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理论-前言 一九八三年秋,一位名叫威廉史洛门的人打电话给我,这位仁兄我素来不认识。史洛门告诉我,他发现了市场的原理,愿意以高价出售。他说,如果我到芝加哥,他会展现给我看。 我曾经接到无数这类的电话,以往这种情形都是无的放矢,因此我问了史洛门几个相关的问题。史洛门似乎真的发现了预测市场未来走势的方法.......也就是,下一个高点和低点可能发生的时间。很明显,这套方法并不是根据市场上知名方法如江恩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或是其他理论衍生而来的。 我问史洛门,我如何知道他要卖给我的东西具有价值。他说, 如果我去芝加哥,他会展示给我看,之后我再决定要不要买。我十足受到诱惑,因此决定冒个险,买张机票到芝加哥一趟。 到了芝加哥,史洛门将他的发现展示给我,这套方法的名称叫做三角洲理论(DELTA)。史洛门发现的是所有市场存在的完美次序。了解这个次序,便能准确预测市场未来长期走势。而且,方法非常简单........不必用到数学......更有甚者,以前根本就没有人发现。 我付给史洛门一大笔钱,而他要求付现,之后我便搭晚上班机飞回到格林斯巴诺。我花了六个月时间证明,三角洲理论在回朔几年前的资料时,是否应用恰当。我也应用到其它多种市场。研究完成后,我发现三角洲理论在应用到以前和现在的资料时,都十分准确,不管采取的资料时段的长短,对理论的准确性毫无影响。 一九八五年,我创办三角洲国际学社。这个学社的成员可以分享三角洲理论预测的市场未来反转点资料。这项资料在公元二千年之前可以随时取得。 前面所记述的事情,是我下文所要叙述故事的背景资料。其实,没有上述背景资料,下面所要陈述的一切可能会被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或者说,你会认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一九八五年春,在完成三角洲理论的研究工作后,我邀请史洛门到格林斯巴诺评估我所做的工作。相处一周后,史洛门又说出另一段惊人的话。 他说,维达,三角洲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市场有没有次序存在?最近我提出另一个问题。问题是:在市场操作要如何才能真正赚到钱?换句话说,要在市场上操作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而有意无意应用这些原则的人,都能在市场上大举成功。这是个不同的问题。 几个月后,史洛门说:要以 100 万美金的价格出售。 我回答说,我要考虑一下。 史洛门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天资聪慧。智商在高中时代就表现突出,在全美举办的数学测验中曾经拔得头筹。也曾经获得全国资优学生奖学金到普林斯顿大学研习数学以及物理等特殊课程。 自从上大学以来,史洛门便完成了多项工作,寻求自我满足。他开始进入公司工作,也成为非常成功的企业界人士,但是却越来越觉得损失了什么。他写过小说,也在哥伦比亚大学研习过导演电影。他曾经干过股票营业员,也做过一阵子的商品操作者,但是因为志趣不合,而辞掉了这份工作。最近,他一直在实验运用观察让事物明朗化的工作。 史洛门拥有极不寻常的能力,能以全新的方式探索问题。他可以完全忘记或搁置他对某个题目的知识,并且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找出真正的答案。其实,这也就是他能够发现三角洲理论的唯一方式。 我记得史洛门对操作了解颇深。他曾经被邀请加入芝加哥的操作者小组。这个小组一直在选择优秀的操作者。差劲的操作者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操作者加入,目的是相互学习。他们也可以记者小组操作数量的增加,获得较优惠的手续费。我也知道,史洛门并不想以操作为生.......他真正希望的是有时间思考。......发掘新思想.......发现新观念。 我知道史洛门对于“在市场上操作成功的基本原则为何”的问题,曾有深入见解。他希望我开始支付 100 万美金的部分款项,目的是为了让他能继续从事研究,而且在研究结束得到答案后,才支付一百万余额。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七日,我在南加州付给史洛门 100 万美金的余款。我所学到的理论,就是你在本书中所要学习的。 还有一件事要在此澄清。为什么?为什么我付出了高达 100 万美金的代价,却要出版如此廉价的书籍出售它?问题的答案有三点,但是我要以对我最不重要的开始陈述。 当然,钱是考虑的因素之一。这本书的售价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原版书的售价是 65 美元)。如果这本书免费奉送或是售价低廉,许多人就不会读它,因为价值高的知识是不会免费奉送的。如果定价太高,则会令许多要一览本书的人望而却步。因此,我设法折中,将书价定在合理的范围,此外,本书大部分利润也会捐给信托帐户,协助全世界无助的儿童。 另外一项理由是:让这个理论传播,对身为操作者的我并无影响。我了解,越多人了解这个理论,其实用性也会变得越低的道理。但是,理论所涵盖的概念越概括,即使有许多人了解,对市场的影响也越小。比方说,在 1800 年,在道氏理论公诸于世之前,类似支撑或阻力的概念非常有效,原因是知道的操作者不多,而且会运用的人也少。今天,每位技术操作者都知道支撑和阻力.......但由于这个概念涵盖的内容具有概括性,因此它还是很有效的工具。亚当理论在书出版后,其效用也会降低,但由于亚当理论具有概括性,效用因而降低的程度也会轻微。 最重要的理由是,我希望将这项发现公诸于世,这项贡献是我认为有权利要完成的。 我很高兴史洛门能发现亚当理论而得到荣耀,并能享受这份光荣。 最后要一提的事是,三角洲理论和亚当理论所谈论的是有关市场的对称性。三角洲理论谈论的是外部对称.......亚当理论讨论的是内部对称。是史洛们发现了这两种理论 亚当理论-序 许多年以来,技术分析一直是期货操作者应用的方法。最近,技术分析也成为股票操作的有效方法。 何谓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分析市场的方法。而且只应用市场实际交易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价格.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各种市场在相互比较时就会产生新高点,新低点,涨停,跌停,量涨,量缩等等资讯。 电脑问世后,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技术资料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技术分析也扩散运用到各种市场。但是,操作者也被具有操作理念者设计的多种不同系统和方法弄得昏头转向。惊人的是,所有这些方法和系统都只根据三项最根本的资料,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从实际交易而来,那就是价格,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 技术变成了创新交易技巧和迅速获利的别称。操作者购买电脑和操作软件的速度飞快,整个产业也因为要满足无尽的欲望而萌芽。技术分析杂志也兴起,籍以评估并为“技术”创造市场。软件应用小组也节选各种现有“技术”,并提供最佳软件给小组成员。 参加这些小组的操作者可以同时拥有 50 种或以上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操作上。操作者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在每天下午收盘后,用电脑分析市场。他们可以将电脑设定在自动状态,而且,在几小时内各种分析结果都会呈现在眼前,供分析和隔日操作使用。每过几周,就会有新低臣尤搿V灰 僮鞑凰呈?....他就能转换另外一种系统。 最近,最伟大的操作者之一表示,他只在几年之内,便从操作上赚进了至少一亿美元。杂志访问他时,他回答说:“从事交易不需要了解太多。”他指出,“这和他不注意其他事有关” 我付给史洛门 100 万美元学习亚当理论.......这就是整本书的概念。理论中的任何部分都没有遗漏。我说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 “从事操作所要了解的要比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少”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对有些事要视而不见 亚当理论-第一章 第一章 亚当理论为何? 亚当理论谈的是在市场中操作获利.....在全世界任何自由市场操作获利的道理.亚当理论指引你们用特殊的方式观察市场,并指导你运用比较特别的方法从事市场操作.亚当理论是最纯粹.最简单.和容易运用在市场上操作获利的方法......他只运用市场本身所透露的讯息. 亚当理论的作用不限如此.他还告诉操作者,市场未来最可能运行的方向.运用亚当理论的预测技术,操作者可以预估并确实见到行进的路线.之后,操作者可以自问:"我要不要进场''?如果答案肯定,就立即进场. 亚当理论可以运用到任何时间结构.也就是说,可以运用到月图.周图.天图以及分时走势.他是运用视觉反应的理论.简单的 k 线图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必用数学. 现在,运用 k 线图,回到"你是不是想操作"的问题上.如果答案肯定,操作者就进入市场.第二天,操作者在应用亚当理论,获悉市场最可能运行的路线.再自问"我还要操作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终究会是"不'',而亚当理论也会带领你出场 亚当理论从事上述工作时只观察市场本身所透露的信息......决不武断.亚当理论是最简单而且最纯粹的概念.......多数操作者却忽视了它. 史洛门表示: "亚当理论关心的问题是:在市场中获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或者换句话说,亚当理论如何完成下列句子:要在市场中成功,我们必须------? 是不是存在若干共通原则,是操作者有意或无意中运用,而能在市场上获胜?'' "请注意,市场如何运作的理论和发展,与在市场上获利是有差别的.亚当理论主要不在于讨论市场或市场的运作方式,而讨论的是在市场成功的秘诀,这是不同的. 愈伟大的秘诀愈简单,这是合理的说法.这就是亚当理论遭到轻忽的理由,因为他太简单了.人类心灵极端偏好复杂和困难;喜欢和他们挑战.心灵也因此常不能了解简单的事;"这是伟大的真理吗?怎么会简单的如此荒唐?" "亚当理论谈的是事物的根本道理,只讨论什么事发生.他看起来不新鲜也不复杂,但这就是它的功用,请注意,亚当理论不讨论什么事应该发生,或什么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只讨论一件事-----什么事情真正,事实上发生.一切都很简单,一点也不难了解. 想到亚当理论时,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什么事发生?任何其他事可能很有趣,但是并不重要. 亚当理论-第二章 第二章 神话故事...... 现在,你一定急于揖门而入 ,一探亚当理论的究竟。你一定迫不及待,想找出“未来市场最有可能走的路径”没错,我们马上就要谈这个问题。并以二三十页的篇幅结束本书。但如果我们这样做能够真正体会,了解,赏识个中奥妙的,以及最重要的,深受其利的读者,恐怕不会太多。 史洛门花了一年时间,集中全力研究和发展亚当理论。读者读完本书,一定会发现,书中所写的许多道理,自己老早就知道了!你之所以会觉得自己早已知道,是因为这些道理十分简单。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但除非你了解,否则还不算真正知道。了解自认为早就知道的道理(其实你并不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了解为何你原先不认识它们。 这就是为什么你绝对必须从头学亚当理论的原因,别想一步登天。本书内容所述将不厌其烦,且不厌其烦。读者务必要按部就班,才能体会这个观念的推理以及它的纯和美。即使这样,许多读者还是不能真正懂得他,因为除非身体力行,否则不算真懂.......也就是说要在市场上付诸实践。 现在,就请全神贯注来读史洛门写的现代神话故事。 “从前,有个叫市场乐园(Marketland)的迷人的地方,人们从早到晚玩一种叫做市场(The Market)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每天他都会上涨或下跌,玩游戏的人的去赌结果。这是一场很简单的游戏。 但这也有复杂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市场乐园里玩游戏的每一个人,对于市场走向都有自己的意见。 而且他们不知是有意见而已。玩游戏的人还弄出了一大堆系统,方法,证据,和分析,用来证明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他们有所谓的达克底尔数列,普东提夫波浪,詹东直线和齐格达和声。他们有欧伯特和卡尼恩与老师傅流传下来的锦囊妙计。他们还有所谓的存货,盈余,货币流量,星象图以及四度空间的利器。所有东西都叫人着迷。没错,玩游戏的人有许多教人叹为观止的法宝。 不过问题出在,有时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研判市场会往某个方向走,而事实上,市场的走势却恰恰相反,这种事情从来不会叫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清醒,他们会花很长的时间,讨论和以市场会有这种“违背常理的”走法。但是他们通常会同意,这只是市场的暂时脱轨现象,他们所用的方法,所作的分析,完好如昔。 有一天下午,有个叫"求是"先生的玩家碰到一件怪事,从此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求是先生曾经花了很多时间,深入研究所谓的阿哲霍夫数字,而且成为市场乐园中这方面公认的行家.现在阿哲霍夫数字显示,市场非涨不可,所以,求是先生迈进了不少股票,建立了不小的多头 。 不幸得很,这位求是先生买入后不久市场就开始下跌。这件事情并没有叫求是先生太过忧虑,因为他很笃定,相信市场终究会上涨。然而市场却不理他那一套(正是造化弄人),一跌再跌又跌。求是先生十分焦虑和消极(这种事情不难理解,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时候)。但是他还是认为事情很快就会好转,市场很快就会反转,走他应该走的路。 既然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有小孩子,这里也不例外。我们发现求是先生居然有一个叫做“眼前”(Herenow)的五岁的漂亮女孩。正当他为自己悲惨的命运仰天长叹时,眼前走了进来。他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劲,开口就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哦,没什么,小宝贝,这种事情你不会懂的简单的说,市场本该上涨,结果没有。” “爸爸,这就是你说的市场吗?是不是银幕上这根线” “对” 小“眼前”走过来,专著的看着银幕上那条歪来外去的线。过了一阵子,他说: “喂,爸爸,我根本不知道市场是什么,但从这根线来看,似乎只跌不涨阿” “小宝贝,这就是你不懂的地方,你看,阿哲霍夫数字说,市场铁定要涨到这里。” “我知道,爸爸,但现在看起来就是往下走嘛” “宝贝,不止这样,连墨林沙频率都一口咬定,市场非涨到这里不可” “我知道,但现在看起来就是往下走嘛” “你不懂的,宝贝,当阿哲霍夫数字和墨林沙频率吻合时,市场就非得往那个方向走不可” 小眼前一脸糊涂,她又走过去,仔细看着银幕。 “你说的东西,我全不懂,爸爸,我也不了解市场。但现在看起来就是往下走嘛。你看,不是吗?” 求是先生一时语塞,眼睁睁的看着女儿: “眼前,你再说一遍好吗?” “爸爸,就是现在,市场看起来就是往下走。我说错了吗?” 就在这时,某种灵感迅速闪入求是先生脑中。那些年来苦研阿哲霍夫数字和墨林沙频率,以及其他种种都历历浮现眼前。他看了看女儿,拿起电话来把所有的多头仓平掉。而且,不止如此,他还大肆放空。 现在,求是先生已经不是以前的求是先生了,以前的他,一有时间就钻研阿哲霍夫数字和墨林沙频率,还有其他理论。现在,一有时间他就去打高尔夫,而且腾出很多时间跟家人共享天伦。朋友们都认为,她变得很奇怪,因为他不再对那些与市场有关的迷人系统,方法。统计数字感兴趣。 但是求是先生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他正大赚其钱,而且钱多得不像话。 亚当理论-第三章 要在市场中成功,我们应该........ 不管金额多寡,时间先后,曾经进出市场的人,都有求是先生的体验。接下来的几章,我们会学到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在现代神话故事中鲜明的提到。 第一件事就是上述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找一百个操作者,问他“要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的问题。那么我们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我敢打保票,绝对没有一个人会给你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已经在神话故事中很戏剧的提出来了。 第一章中史洛门引述的一段文字中,曾经提出这个问题,现在复述如下: “在市场中成功,背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用另一种方式说应该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入什么字: 为了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 能够在市场上成功的人,他们是否有意无意间,遵循某些共同的事情? 请深思一分钟,,看你能不能确定求是先生做了什么......真正做了什么,以致能在市场的游戏中获胜。 请务必记住,当你看完本书时,你会觉得,本书所写的大部分内容,是你早已知道的但是在你翻开下一页之前,我向你挑战,请你就上述问题至少提出三个答案。给你提示:答案是一个名词。 如果你猜的名词是“投降”恭喜你,你是班上的资优生。 求是先生赔钱时做错了什么?事实上,他做错了一大堆事。其中一件就是他竟敢与市场对抗。市场走势对他不利.....市场与他为敌......取走了他的钱。 那么他又做对了什么事呢?他作对的事是在战役中竖白旗投降。他不再逆流而上,而是回过身来顺流而下。 史洛门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极为杰出的专业操作者,我们不妨称他为罗伯。罗伯经常在每周大笔进出市场。当时我还是一个新手,在芝加哥开始操作时,运气还不错,有一阵子还在他旁边操作。我们是所谓的”楼上”的操作者(在经纪商或自营商公司里完成交易,不需要到交易所);操作地点是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旁边一栋大楼的办公室里。 有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进到办公室,发现罗伯一个人在里面,那时我们操作的是 S&P500 的股指期货,很自然的我随口问他,对当天的走势有什么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我不知道”罗伯说。 “那时因为你不想告诉我了”我说。 “不”,”罗伯说“我告诉你的是实话。我对市场会怎么走,一点概念也没有。” 那时我不禁有点害怕起来,我用一种空洞的眼神看着他,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最后我终于挤出话来:“罗伯,你显然是这里最出色的操作者之一,你真的对今天市场会怎么走,一点概念也没有?” “不骗你” “那么...那么....你怎么操作?” “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的,”罗伯说“你真的不会相信的。” “或许你说的没错,不过,不妨试试看。” 罗伯看着我说:“好吧,”他说:“这麽说吧,如果市场上涨,我会买一些。如果涨得更多,我会多买一些。如果再涨,我会再买一些。如果市场下跌,我会卖出一些。如果跌得更多,我会多卖一些。如果再跌,我就再卖一些。”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愚蠢?荒唐?过分简单?那时我听不懂这番话(想当年,我还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傻小子),后来才知道,那天早上罗伯告诉我的,就是操作的不二法门。后来我在其他每一位成功的操作者身上,都看到这一点。 说穿了,那就是: “他们决不,从不让任何有关市场的意见,阻碍自己的操作”。 .............. “为了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投降” “向市场低头,是有放弃一切的意思在里面,这表示我们将放弃关于市场的一切宝贵意见.判断与结论。这件事情之所以这么难以做到,是因为我们之间许多人,经年累月投下无数心血研究市场,累积下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的高见. 换句话说,我们在自己认为了解的事情上,已有相当大的投资。特别是,但我们想到综合两者之长时,要放弃自己所学尤其困难。我们会问:“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不可以两种并用了?--亚当理论和我们的工具箱里面已有的东西不能相容并济吗?” 可惜,就是行不通。除非我们了无挂碍的来接近市场,否则免谈。我们可以这样说:“亚当就像个嫉妒心强盛的情妇”。 他要求我们一无所知的接触市场。 只要我们接近市场时,内心想到自己对她多少有点了解,那么失败的种子便已经种下了。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会赔钱。任何良好的系统和方法,几乎都可以赚上一阵子钱。但是我们食古不化的本性,迟早会露出尾巴。(而且经常是很早就出现,不用等很久)。 为什么?因为市场不断在变化,只有全然无知的人,因为拥有充分的弹性,才能适应时时刻刻的变化。要不是如此我们会为了保护某种仓位动弹不得 :“他本来应该是这么走的”。 胡说八道。真正重要的是它正在走哪一条路?现在怎么走?用另一种方式说: 要在市场上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们必须用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它们。 因为假使五岁小孩真的在乎,而去注意市场的话(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不会去做这种事;他们宁可在太阳底下玩耍),他们不会有日经月累的任何包袱。他们的眼光是全新的。” “为了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投降”。 亚当理论-第四章 第四章 从事操作不需要懂得太多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位杰出的操作者,人们问他是怎么有今天的,他答道:“从事操作不需要懂太多。”他接着补充,这和他不太注意其他各种事物有关。 求是先生曾经花了许多年的光阴,研究阿哲霍夫数字和墨林沙频率。他投资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经验,才在这方面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他也了解欧伯特(Oerbot)和卡尼恩(Caljen)等一代大师流传下来的不朽之作。事实上,他的确是这个领域中闻名遐迩的行家。由于自己的知识使然,他的注意力固执于自己所了解的市场。然而也正因这方面的知识使他没办法看到真实的一面。 史洛门是这样说的: “ 要在市场上成功,第三大障碍并非我们对市场了解得不够,而是我们懂得太多了。我们必须忘记自以为懂得的一切事,才能对真正发生的事情“看”得更清楚。”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愿意投降,追随市场得脚步-而不是设法要把它纳入我们的意见和”知识”的小框框里。 这句话是不是说,有关资金流动的研究和各式各样的基本分析都必须束诸高阁? 是的,没错。 不这么做的话,在观察市场时,我们便不会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不知不觉中我们会预期市场的走势。 这句话是不是说,所有的技术分析,如成交量.落差指数.未平仓合约.收益差距.周期分析.波浪结构等等,都可以弃如旧履? 是的,没错。 这些分析不只无法有效地预测,而且这种预测和分析只会蒙蔽我们的视野,无法直接见到事实。在观察市场时,他们曾经在路上东拉西扯我们。拉扯之下,我们的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进出市场第三重要的事不翼而飞了;这件要紧的事便是“无知” 能够预测当然很好,不过当预测与现实背离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能够分析当然很好,不过当分析与现实背离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知识丰富当然很好,不过但知识与现实脱节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而什么是现实?很简单,就是他目前实际的走向。 我们必须让自己反映市场,追随他,向他屈服。我们应乐意放弃自认为了解的事,好让我们能直接看清它的真面目。 这种想法是不是太过简单?不够复杂?不值一顾? 读者务请记住,人类心灵喜好复杂,不太能接受简单的事,原因是他实在太简单了。 我们的心灵会说“这个东西?这件简单的东西?”我们的心灵难以认定他有任何价值。因此这种东西难免惨遭冷落。 同时请记住,此地我们所谈的是什么管用。我们所谈的不是什么伟大复杂的东西,而只是非常简单的-什么管用。遗憾的是,对人心来说,它就是太过简单,根本不必花时间去理解。 如果我们进出市场是为了挣钱,这就是铁一般的真理。相反的,如果我们在市场中只是为了玩乐,或只是想要有所“动作”,或只是为了享受他们迷人之处,那又另当别论。 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应该花时间去读报纸.杂志上有关市场的报道,去征询别人的意见和热门的小道消息,花很长时间去分析,而最重要的是,应该收集市场上的新“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抚心自问:我们进出市场真的想赚钱?这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学着去做一些极其简单,同时又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不想接受它):“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切,向市场屈服。” 我有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这位最杰出的操作者:“我就叫他威廉吧”。即使在其他非常优秀的操作者之间,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而且经常赚进大把钞票。 在私人生活中,他是个不太成熟的人,但是看他在市场操作中的情形,却有如欣赏伟大的艺术家或运动员挥汉自如一样。他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操作系统(顺便提一下,我对这事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有一段很长时间不肯相信)。不管什么样的意见或分析,他都没有,而且他从不用任何方法预测市场。他太聪明了,不会去做这种傻事。那么他是怎么做的?他追随市场,而且这么做的时候,弹性十足。 有一次他做多四十口 S&P500 指数,而且正打算多做几口,谁知市场竟然逆转,一下子跌了三十点。多数人碰到这种情形,一定按兵不动,以不相信的眼神盯着银幕,威廉却不是这样。 他拿起电话,先确定银幕上看到的然后立刻卖掉五十口,结果等于放空十口。接下来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他建立了六十口的空仓。也就是说,一分钟之内他由做多四十口,变为放空六十口。由于这个空仓,他赚进了可观的利润。 这个戏剧性的转变,给了我一些启示,在其他许多场合也获得证实,威廉最感兴趣的是,保持操作的弹性,所以他能够信心十足的反映市场。他决不允许任何种类的意见横梗在弹性之前,他的成果,就说明了一切。” 第五章 市场中什么事情最重要? 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是"每天赚多少钱".这是稍后的答案,先出现的答案是: 价格。价格是最重要的。价格是最真实的。操作者对市场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会反映在价格上。市场对自己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也反映在价格上。价格反映了成交量.未平仓合约.以及所有的事。 价格是我们想观察的唯一的东西,因为价格是市场正在做什么的指标。所有的基本面都包含在价格之中。供给与需求也包含在价格之中。价格说明了一切。 史洛门说: “人们所说的每一件事情,深入去看,都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价格是唯一要紧的,当我们观察市场时,其他都不重要,因为每件事情都会反映.总结.归纳到那一件事上。每一件事都是如此。” 价格是最真实的 亚当理论-第六章 第六章 “是”与“应该” 求是先生关心的是应该会出现什么。多数操作者一心一意关心的也是,什么事情应该发生。所有基本面的考虑,都是基于什么事情应该会发生。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充裕,那么市场应该下跌。如果收成不佳,那么需求量会大于供给量,价格应会上涨。如果艾略特波浪还有一只脚没完成,那么市场应会上涨。如果相对强弱指数(RSI)高于 80,那么市场应该会反转向下,我们的思想一直围绕着什么事应该发生而打转。围绕着市场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市场上,这些事一点关系也没有。重要的是目前发生的是什么事......意思是说,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的价格“是”怎么样。 史洛门说的话更有力量: “如同所述,最伟大的秘密和原则,总是最简单。简单的事一再为人们所忽略;由于它太过明显,以致人们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真的好好想一想,我们将发现,市场之中唯一要紧的,是目前他往哪个方向走。其他每件事都--完全--无关紧要。如果世界上每个系统和方法都说某一特定市场此刻应该下跌,而事实上他却在上涨--那么上涨才是目前的走向。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再说一遍:凡是表示市场应该怎么表现的一切说理,绝对无关宏旨:(注:不一定错误,只是毫无关系罢了。)唯一要紧的是,市场目前实际的表现。 是的,这表示我们喜欢运用的市场分析和思考方式,通通得丢到垃圾堆里-不只是降低其重要性或部分舍弃,而是要彻底丢光。 为什么?因为两者水火不容。如果我们使用某种系统或方法—即使只是部分使用,稍微利用,或者“只是看看它在说什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全神贯注,注意市场目前的动向。 “眼前”胜过其他人之处,在于她对市场一无所知,因此无所牵挂。所以她能直接看清市场,没有迷雾或滤光镜干扰视野。 亚当理论-第七章 第七章 避免武断 辞典上对武断一词的定义是“籧下决定或任意决定”。最单纯和最简单的操作方式避免武断。有没有武断的例子可供参考?我们不妨举出一个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最武断的操作系统来说明。 比方说,我们任何一笔操作都不肯亏损 300 美元以上。为什么选 300,而不是 200 或 400 美元/这可能是我们做得出来的最武断的事情。这个动作根本与市场目前的表现无关。在某些市场中,300 美元停损可能太多。在其他市场中,可能不够瞧。 假设我们的操作系统也指出,我们应设定 1000 美元的目标,一旦某笔操作的利润达到 1000 美元,我们就出局。我们不仅再次要问:为什么要达到 1000 美元?这跟市场目前的走势有什么关系? 比较不武断的做法是,根据每天波动幅度设定停损额。在市场因波动而使高低价增大之后,视情况拉远或拉近停损点,但如此一来,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要用多少天来算平均区间?说穿了,在最后面这个例子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含有武断的成分。 假设我们愿意让市场本身来决定我们的操作规则,有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不过我们怎么样才做到这一点?我们或许会说,但市场涨到突破前一个高点后,我们会买进,很好......但是,是前面的哪一个高点呢?最后一个?最有意义的那一个?我们如何定义有意义和无意义呢? 上面的例子是我们所能做到,最没有武断色彩的事,因为我们让市场在进入新的领域时,告诉我们它就要走到某个地方...某个最近不曾到过的地方。 我们可以不必设定 300 美元的停损,假使我们做多,则可以把停损设在最近市场低点下面一点点的地方。这是我们做得到,最不武断的事情。。。。。。但是要找哪一个最近的低点呢? 1000 美元获利出场的目标又如何?最不武断的行为,是让市场告诉我们何时获利了结。其中一种方法是:只要顺着市场走势不断移动停损点,直到触到停损出场为止。 从这里显然可以看出,假使我们要用最简单和最单纯的操作方法,任何最不武断的事情我们都回愿意一试,我们会愿意让市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操作。 我们所不想做的事,是把我们的参数加诸市场之上.....我们不会想去告诉市场,它应该怎么做。我们愿意屈服在他目前的走势之下。如果我们目前所做的正是他正在做的事,那么我们肯定会赚钱......而这正是进出市场最要紧的事。 亚当理论-第八章 第八章 操作系统 亚当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运用亚当理论时,我们总会知道怎么操作...往哪个方向作,何时进入,何时退出。要拥有一个操作系统,我们还需要多知道些什么?然而,亚当理论仅仅根据市场自己说些什么,就做到所有的事......它所根据的不是我们对市场说些什么。举例来说,亚当理论决不寻找头部和底部。事实上,亚当理论总是找错头部和底部。但如果你肯静下心来想一想,寻找头部和底部不是很武断的事吗? 亚当理论重视的是实际的状况是怎么样.....不是事情应该怎么样。亚当理论并不武断,因为它不是根据我们所设定的限制条件去运作。亚当理论十分简单,简单到五岁小孩都能操作。 在我们探讨亚当理论的内容之前,我们必须谈谈什么是系统.......因为亚当理论是一种系统。为了解和欣赏亚当理论的精髓,我们必须知道它跟其他系统有什么差别。因此,为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先看看其他一些系统。 首先,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完美的操作系统,我们希望这个系统是怎么样的一个系统呢? 简单........?没错,我相信愈简单的就是愈基本的。举例来说,核能是根据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发展出来的。这个公式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东西越复杂脱离它的本质越远。 追随市场......?没错,它重视的是市场实际的表现,而不是它应该有什么表现。 具调适性......?一点也不假。它应该具有弹性;能够迅速调适,甚至马上反应任何市场状况。 能处理任何时间架构.....?没错,不管是一周的时间,还是 30 分钟的时间,它应该运作的一样好。 不能落后.....?对,它应能立即反映市场上的任何变动。 衡量准确......?没错,在我们还横加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会自我衡量。 不武断.........?最重要的......不能武断。 反映市场.......?或许你永远不会这么说!没错,它应顺势而为.........完全屈服于市场的实际表现。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些比较常用的系统,工具和指标。这是一般人运用在市场操作的方法。为了了解上述的完美系统,我们有必要看看别的。(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所谓的完美系统,其实我们应该说,我们只是要试着定义方法中的要素,找出一个完美的概念。) “移动平均线”怎么样......。移动平均线确实是追随者市场。它并不想告诉我们,“应该”发生何事。但是他们相当武断,因为必须有人来决定使用多长的时间架构,而且,它也落后市场。 “振荡指标”如何.......?最常用的一种振荡指标是相对强弱指标(这是我在好几年前发明的)它重视的是选取反转点,因而不脱离“应该”的色彩,他也相当武断,因为必须有人来决定使用多长的时间架构。 “涨跌周期”.....?涨跌周期想抓出头部和底部的落点,想知道“应该”会有什么事发生。涨跌周期十分复杂;但是涨跌周期根据市场目前实际的表现,而不是武断的天数,所以它也是一种最不武断的方法。 “艾略特波浪理论”如何......?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预测工具,重点是想知道“应该”会发生什么事。 但我在这里要提的是,所有方法操作起来可能很有效。我们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不管用,或是用起来效果不很好。我们只是想用一些已经熟悉的方法,深入了解某个观念。 “线性回归”如何.....?不很武断,但倾向于“应该”。它也是落后指标。 “反向意见”如何......?因为试图预测市场的反转点,故不外乎“应该”的套路,它也落后市场。 “趋势线”.........?倾向于预测未来的走势,而且有点武断,因为得有人去挑出所用的时间和时间架构。但是趋势线也是一种最不武断的工具,因为市场本身会决定线要画在何处。 我们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我想,就观念的建立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我们要找的操作系统,必须全然不同于其他所有系统。它重视的应该是“目前实际的状况”,而不是“应有的状况”。它必须是市场的镜子,而且能迅速跳适。它必须只包含市场向我们所陈述的事。它不能含有我们的武断参数。它必须相当单纯和简单。 现在,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之后,我们将按部就班的了解史洛门是怎么发展出亚当理论的。但在我们离开系统之前,先来看看史洛门对系统所发表的看法。 操作时最有效的法宝,竟是最简单,最显而易见的事,这件事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你知道,这里奉为圭钼的基本原则是那么简单,简直叫人不寒而栗.我们内心深处要找的是可以帮我们把每一件事都料理妥当---这里买,那里卖---的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自动自发,我们不须去注视市场,如深入了解它的本质. 但我可不可以告诉你真相?(至少就我所知道的真相.事实上,真相是无限的,而我这个小脑袋瓜子却非常非常的有限.。)不管什么系统,迟早都要失败的。这倒不是因为系统不好,而是因为系统本身就隐藏了失败的种子。 理由是,市场十分精确的反应生命本身--永远相同,但却永远不断的变化。或者讲得更精确些,里子里面永远相同,表面永远不断在变化。 亚当理论处理的是市场的本质,而这是永远相同的。但是这种本质,只有与市场“交相契合”的个人意识,才能真正理解。这种交相契合的基本原则虽永远相同,但却永远在变化之中。 注意,所谓的交相契合,是一种无为的,屈服的表现。它决不是要“算计”市场的动向,它比较象是对市场直截了当的看法,就像一个五岁小孩所做的一样。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对市场所有的“知识”,最后总是会被从中作梗的理由。 要设计一个自动系统并不难,特别是利用电脑,它总是会告诉我们精确的买点或卖点。这种方法俯首皆是。而且,如果设计得当,这总可以用上一阵子。但是这之后,它又会不管用,而且通常会失败的很惨 。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似乎找不到理由解释。这时我们会说:“可是它曾经运作得这么好”。 事实上,期货市场专业杂志最近收录了不少这种现象。几年之前,各种“电脑系统”基金表现得很好,如今却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输得很惨,为什么? 这些系统的设计者似乎认为,原因出在他们漏掉了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只要稍加调整,效果一样不错。或许可以吧,但我怀疑真是这样。至少这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根本不反对使用电脑。相反的,我很迷电脑。事实上,我是用电脑来写这些东西的,除此之外,不想用别的方法来写。) 自动系统不管有没有用到电脑,只能处理肤浅的市场层面,而这种层面不断在变化。但他们总是稍微落后,用在操作以前的市场是可圈可点,如果用来处理不可预测的未来,则有美中不足之处。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操作者,不以自动操作系统取胜,绝非偶然(但他们有时会把它们当作参考因素来使用)。 其中一位说了这么一句话(1986 年他赚了约 800 万美元):“我试着要控制下挡风险。要前后表现一致且控制下挡风险,唯一能做的事是亲自作决策。” 他补充说:“如果做多的合约下跌—即使图形看上去不错,而且所有的数字和系统都可能说“去,做多去”--我知道我已经有了麻烦。 另一位这么说:“系统本身有时也能赚钱,当你得坐着不动,虽大风大浪奔涌于前也无惧于色。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坐着不动。” 也有人这么说:“有一阵子我试过用各种系统来操作--而且尽可能不舍弃它。但不到两天,我就想脱身而出。” 可能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操作者,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想,有一种演变趋势,倾向于数字与判断并用。我想,光搜寻和阅读数字的人,手上不会剩下什么钱。” 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在市场上操作能否成功,与“知识”和分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要紧的是,你有没有能力抛开一切,随不断变动的大势浮沉。你一定要正视真实的情形,知道实际上它正往哪个方向走。 亚当理论-第九章 第九章 市场中什么最重要 市场中,最后最要紧的每天的利润 市场中,最要紧最基本的是价格 市场中,另一件要紧的事是趋势 趋势是价格方面最要紧的事情我们要问这个问题:何谓趋势?我们如何定义趋势......任何种类的趋势?我在念中学的时候,有一阵子,大家都流行穿白鹿皮皮鞋。我们全部带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粉笔灰随时随地用来保持皮鞋洁白如新。每一个人,只要他讲究体面的话,都的有这一双鞋子这就是一种趋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看法一致........?不见得。 大家的行动类似.......?有这么一点味道。 大家都想跟别人一样....?能说具体点吗? 大家行动一致..........?然后呢? 这时一种群众行为.......?再猜一次。 人有模仿天性.........?很接近答案了。 趋势的最基本定义是什么?市场中的价格趋势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真的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你,把它分解到最简单的成分,你会怎么样定义价格趋势? 请记住,我们这里所谈的是简单的事。“眼前”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当你看完本书,你会认为书上所写的每件事是你几乎早就知道的了。我向你下战书,在你翻开下一页之前,先请就“何谓趋势”这个问题,猜三次答案。 第十章 何谓趋势 趋势就是一再重复的事。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一再重复的事。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更基本的定义。 找不到。 现在我们既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再来问下一个合理的问题? 一再重复的最基本形式是什么样子? 假设在两度空间中有两点。 我们已有(A)点和(B)点两个资料。利用这个资料和其他所有的资料,(C)点位于何处?(C)点最合理的位置在哪里? 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找到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上面那个问题是:“一再重复最基本的形式是什么样子?” 在你翻到下一页之前,请吧(C)点最合理的位置圈出来。
亚当理论-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一再重复的最基本形式是什么样子? 正确的答案如下图所示:
C 点应该在 3 的位置.这是一再重复的唯一位置.这是使用所有资料后,找到的唯一位置. 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假设我们坐飞机追踪一艘潜水艇.我们唯一知道的资料是,这艘潜水艇首先出现在(A)点,接着又在(B)点侦测到.我们所有的资料就是这些.接下来潜水艇最有可能走到何处,答案是(C)点. ( C)点比两度空间中其他任何一点,都更能满足行进中的趋势.它是从(A)点和(B)点推估出来的位置. 现在,下一个合理的问题是:准确的重复会产生什么情形? 假设我们把重心放在( B)点,然后衡量其他两点相对于(B)点的情形,对于(A)点和(C)点,我们能说些什么吗?准确的重复会产生什么情形? 在你翻开下一页之前,请想几分钟. 亚当理论-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准确的重复会产生什么情形? 对称 准确的重复会照成对称的情形。我们假设(B)是“现在”的时点 B 左边的每件事都是“过去”,右边每件事都是“未来”
如果我们知道 A 在哪里,也知道 B 在哪里,那么我们就知道(C)最又可能的位置在哪里。现在我们再问另一个问题。(C)第二个最有可能的位置在哪里?下图中那个数字是(C)下一个最有可能的位置?
答案是 2。(C)点第二个最有可能的位置是 2,因为他又(A)点的单一映像。
现在我们要问,什么样的情形是最强烈的对称?最强烈的对称就是(C)点最有可能的位置。最强烈的对称就是第二映像。现在如果我们在图中加入(D)点,那么(E)点最又可能的位置就是如图所示的第二映像。
在我们继续讨论之前,先定义我们所对称的单一映像或双重(第二)映像。我们首先给每一个象限一个数字。第一和第二象限是属于过去,第三和第四象限是未来。从第一象限到第三象限,称喂单一映像,同样的,从第二象限到第四象限,也称做单一映像,因为我们只通过一个轴,即纵轴。 但如果我们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就又双重映像。同样的,如果我们从第二象限到第三象限,也又双重映像,因为我们通过两个轴,也就是纵轴和横轴。 最强烈的对称,就是最可能反映过去的未来映像。换句话说,第二映像即是根据已发生的事,估计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最佳预测。 知道何谓最强烈的对称之后,我们要问一个问题。 什么事会造成最完美的对称?答案有两个。在你翻开下一页之前,想想看可能是什么? 亚当理论-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什么事会造成最完美的对称 1、 与“目前”一点的接近程度。一点愈接近“目前”,对称会愈好。另一种说法是,一点愈接近“目前”,预测将来某一点会发生在何处的准确性愈高。 2、 该点的速率。为了解这个观念,我们得定义我们所描述的两度空间。由于我们这里所谈的是市场,我们将对称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因此,速率是“价格”除以“时间”。当“价格”增加的速度快于“时间”,速率就会加快。当“时间”增加的速度快于“价格”,速率就会减慢。 我们想象一条由许多与时俱进的价格点构成的直线。这条直线如果愈陡,市场移动的速度愈快。因此,速率就愈高。市场的速率即称作趋势。所以说,趋势愈陡,则对称愈佳。另一种说法是,趋势愈陡,预测的第二映像愈准确。 那么,这一切表示什么?一言以必之: 第二映像是市场本身不断更新之下。。。。。。预测他将来最可能走到的地方。 市场愈接近“目前”的时点,而且市场移动速度愈快,则市场本事预测的未来走向就愈准确。 现在值得暂停一分钟,好好想想这两个说法的意义。他们相当简单,而且合情合理,过没多久你就会以为自己早就知道了这这种事。但是史洛门却花了很长的时间,发掘这两个说法隐含的意义。 现在我们将在市场,任何自由交易的市场架构中,观察这些观念。我们所称的市场就是股市、商品市场、外汇市场,或其他市场,都没有关系。亚当理论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理论,所有市场都能运用。 亚当理论-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预判第二映像 我们已经说过,第二映像是市场本身不断更新之下。。。。。。预测他未来最可能到达的地方。我们现在看看市场,设法预判第二映像在何处。
由于我们所谈的是市场,因此假设 a 点到 j 点是市场的收盘价。过去的每一个点,在未来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点。例如,历史性收盘价为 b,则未来所对应的点是 b`。最近的收盘价是 a,而且位在“现在”的时点上。 未来的每一个收盘价,都从他相对应的历史收盘价预判而得。我们只要根据过去每一点与最近收盘价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依样画葫芦地画未来就能得到结果。举例来说,要预判未来的 j 点,先从过去的 j 点画一条直线到“现在”收盘价,测量 j 到“现在”收盘价的距离,从“现在”时点延伸的直线上截取相同距离,即可找到j`点。 每次遇到新的收盘价出现,“现在”时点应移动到新的收盘价,而且过去的所有点都再次预判未来会落于何处。 (等等,别抛下书本走开。。。。。。我们会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做法。。。。。。见到到你假中五岁的小孩几秒钟之内就能做好。。。。。。但请耐心再看一个图解,你才能真正了解我们所要做的事。) 下图钟我们只有两天的高、低、收盘价来预判未来的对应点。 请注意,注明 a 的那一天,位在横轴正中央的“现在”时点。你应当可以发现,以往 b 日的高点,成为预测未来 b 日低点。以往 b 日的低点成为预测未来 b 日的交点。同时,以往那一天的收盘价偏向交易区间的一端,预测之后会偏向另一端。
这只是两天的预判。如果要用五十天的历史资料去预判,你能想象情形会变得怎么样吗?如果有二、三十种不同的市场,每天都要判断,又会怎样?幸好,我们有很简单的办法。请静下心来想几分钟,在你翻开下一页之前,看你能不能想出来。 第十五章 用简单的方法画出第二映像图 我们已经说过,第二映像是市场本身不断更新之下。。。。。。预测他未来最可能走到的地方。 请准备接受叫你惊异不置的事情。 我们要告诉你,你怎么样可以获得―――在几秒钟之内―――市场本身一次它未来最可能走到的地方。 1. 放一块透明胶片在你的图上。 2. 拿一支可以在胶片上画图的笔,先从最近那一天开始,并随你喜欢,在图上画下过去每一天。 3. 现在就像翻书一样,把透明胶片翻过来。 4. 接着抓住胶片的下端,有下往上翻,让你的手变成在胶片上方。 5. 现在把胶片上的第一天(在左手边)与 k 线图的最后一天(即最近一天)重叠。 如此你完成了双重映像图 一单你做过一次 k 线图完整历史记录的画线工作,接下来每一天,只要对准胶片与原图,在胶片上画下新的一天,然后翻转胶片,与新的一天对准,就可以看到市场本身预测他未来最可能走到何处。 哦,如果你愿意,可以让你家中五岁的小孩帮你做这件事。 这个过程在以下三页用图来说明。
亚当理论-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预测包含什么? 预测包含市场在“现在”时点已知的所有资料。这个预测是由市场本身所做的。我们再也没有办法修正它,让预测做得更好。这是市场所讲最单纯和简单的话。在分析过程中,绝无武断的成分,市场独自说出未来的走向,不必我们置疑。 我们怎么用双重映像图来操作? 我们只要看着双重映像图所作的预测,并问我们自己这个问题“我要操作吗?” 如果我看到是正是市场未来所要作的,我今天要操作吗?答案是“是”、“否”或“我没办法肯定”。只在答案为“是”时才操作。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根据我们在双映像图上所看到的东西来决定就可以,其他事情可以不必管。现在,我们来问这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操作?假设今天时 1987 年 1 月 14 日,普通的 k 线图指出,市场就要开始动了。我们发现,他已经做市场所能做最不武断的事。。。。。我们在线路图上,看到它一涨过以往所有的高点。我们从其中知道了很多时。 在我们画出双重映像图时,市场告诉我们,他极有可能上涨的 20点。。。。。冲破 280 点之后才会回挡。他也告诉我们,涨到 280 点附近的速度应该很快。 今天我们要不要操作?。。。。。要。。。。。。绝对要进场。 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注意的情况。首先,大盘涨势相当凌厉,足以穿越以往的高价,显示他已经准备走到某个地方。其次,我们的双重映像图预测涨势会十分迅速。 如果我们看到的势处于跌势的市场,并想放空,那么大盘应疲软到足以跌破以往的低点才行。接着,双重映像图应显示,跌速会很快。
亚当理论-第十七章 十七章 哪种市场才适合操作 现在你已经了解什么是亚当理论,我们接着谈谈操作时要怎么运用亚当理论。。。。。。应该做些什么事,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事。然后我们会回头来举更多的运用实例,其中包括亚当理论所说的停损点。。。。。如何才知道什么市场能操作,什么市场不能操作。 首先,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可以操作的市场,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具有获利潜力。本书所谈的观念只有一个:“利润是市场中最要紧的事”。选对市场只能回答一半的问题。在中选的市场中,你讲如何操作,则是另一半的答案。这就是何以现在要暂停一下,学习如何选择市场的原因。 如果获利潜力是选择市场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就应舍弃个人对市场怀有的任何感觉。为使获利达到最大,我们不应偏爱某些市场。市场只是一堆数字......他们只是纸上的一些线路。这些线路的名称是什么并不重要。举例来说,如果你投资的是股票,图上线路的名称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克莱斯或雅芳(AVON)并不重要。我们感兴趣的是趋势。如果你买卖的是期货,线路的名称是公债,黄豆或猪腩,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趋势。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在市场中唯一能赚到钱的方法是随势操作,如果我们买进某些东西,要想赚钱,那么它的上涨才行。因此,“买进”和“上涨”是同义词。 如果我们卖出某些东西,那么它得下跌,我们才会获利,因此,“卖出”和“下跌”是同义词。对我们那位 5岁的小女孩来说,这已经够简单了吧?!但是,多数操作者并不是这么做。 “低买高卖”这句话是老生常谈。多数操作者都把这句话奉为圭臬,可是,多数操作者都赔了钱!亚当理论的说法却大不相同 “买高,卖得更高”。 史洛门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强调这一点。 “许多操作者都由如下的想法,也就是如果市场跌的够深,变得“便宜”或“超卖”时,就应选个时点买进;相反,如果市场涨的够高,变得“昂贵”或“超买”,就应找个时点卖出。 这种想法应永远从我们脑中消失。 前面我会提到一个叫做威廉的伟大操作者:这个人,我有幸认识一段很长的时间。(为了让你对这个人有个概念,我不妨告诉你,平淡无奇的月份,威廉可以净赚三十万美元;碰到丰收的月份可以赚五十万美元或更多。) 在我开始操作的第三星期,我从威廉身上学到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教训。有一天下午,斯坦普指数一直横向盘旋,突然之间他欲往下掉落――五分钟内跌了约 50 点。这时,威廉放空 30 口。 接下来的五分钟,斯坦普指数再跌 50 点,威廉放空 60 口。市场像泄了气的气球,又狂跌 100 点,接着稍微回升,这时威廉有事到外面去了。 就在这时我觉得市场看起来相当便宜,并且在找理由买进,而且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威廉火冒三丈地看做我。 “你疯了不成?”他说 “怎么说呢?” “你一定是疯了。指数刚刚在几分钟之内跌了 200 点,而你却想要去买?” “ 是啊,要不然你会怎么做?” 威廉吸了一口汽水。“我这么说吧,要是我的话,我绝不会想在这个地方买进。” “那么在这个地方,你还要买吗?” “当然会。” “ 但是他已经跌了这么多了。” “没错,”威廉说“就是这句话。” 一转眼间市场又跌破低点,再开始一路走低。一分钟内,威廉又抱了 60 口空仓。多头军心涣散,市场又跌150 点,然后拉回,威廉于是平掉他的空仓。短短半小时内,他赚了约五万美元。 “好吧”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地说:“我问你一个笨问题。市场要跌到多深,你才准备买进?” 威廉以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看做我说“史洛门”他说,“只要它还在跌,为什么我要去买?” “ 但是那时候已经那么便宜了,可能再也找不到那么便宜的价钱了。根半小时以前比,他便宜了 350 点。” “忘掉便宜两个字,忘掉昂贵两个字,只要看荧屏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我不死心,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他继续跌下去,是不是可以赵到你愿意买进的点?” 威廉以无比坚定的眼神看着我。“史洛门”他终于开口说话,“如果它一直跌下去,我就会卖到他跌到零为止。”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句话; “我会卖到他跌到零为止。” “如果他上涨的话,”我说“如果他涨个不停,你会一直去买他――永远买下去吗?” “永远买下去。如果他涨个不停,我会买到他升抵月球为止。” 。。。。。。 如果我们随势操作才能够赚钱,那么趋势是所有利润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尽一切所能,了解趋势。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你怎么知道市场是上涨?” 有一次我对三十个人问这个问题,结果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兹举一些答案如下: “因为他的高点愈来愈高?”没错,可是比这个还简单。 “因为他攻克以往的高点?”没错,可是还可以讲得基本些。 “因为趋势线的斜率是向上?”少来了,我们要的是简单的答案。 这些都是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市场不涨,那么一定就是下跌或横向整理。假设我们在电影屏幕上以不到一秒的时间,放映十种不同市场的 k 线图,并写下每一种市场是涨、跌或横向整理。 我敢说,所有的人机会都会又相同的答案。我们可能会稍微弄不清楚,上涨和横向整理,也可能稍微弄不清楚下跌和横向整理,但对于上涨和下跌的差别,我们一定很清楚。 我没怎么知道市场是上涨?在翻开下一页之前,我们刚刚所说的,好好想一想。“眼前”会怎么说? 好了,我们怎么知道市场是上涨?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 因为它正在上涨。 如果我们必须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从荧幕上看图做决定,我们还能举出其他理由吗?我们之所以知道他正在上涨,是因为他既不下跌,也非横盘整理。 我们再以亚当理论为依据,来看另一句市场古老的名言: “在火车离站以前,务必上车坐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在市场开始上涨之前就买进。为什么又人想这么做?你怎么知道市场就要上涨?他也可能下跌啊。他也可能横向整理。务请记住,在做最后分析的时候,唯一要紧的是每天的价格。 那么,为什么有人想在市场开始动之前先买进?多数操作者都是这么做的,多数操作者也因此赔了钱。 史洛门把市场的选择,比喻做流浪汉搭火车。 “操作者就像流浪汉。假设堪萨斯市又为流浪汉要搭火车到西岸。他会不会搭上往东到纽约或佛罗里达的火车?欲又希望他回头。当然不会。他一定得搭上往西的火车。 这位流浪汉怎么才最能知道火车是往西开?无疑的,火车正在开动时,他最能确定。 等火车正往西驶离月台时跳上火车。 你是不是开始觉得,这话听起来就像葛落立(Groucho)那个著名的问题“葛兰特(Grant)墓中埋的人是谁?”你有这种想法一点也没错。 事实上,成功的操作很有询问“葛兰特墓中埋的人是谁?”的味道。我们考虑这件事所涉及的基本原则,不但明显的可笑。这也是为何人们往往轻忽它,也很少去遵循的理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找某种东西,想不到他竟然近在眼前。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也十分成功的操作者,在电视上有人问他能不能把成功浓缩成一句话时,他说“从事操作不需要懂太多。”他又表示,这和他不太注意其他各种不同的事物有关。 再说一遍:流浪汉知道火车往西开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它已经往西开了。关于火车,他可以又各式各样的理论,但是最基本的是:他正往哪个方向走? 然后,他只要爬上那个方向走的火车就可以了。 他只要顺流而下,顺从显而易见的事物、随势浮沉,不必做无谓的对抗。 太简单了?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市场就要动了的最好证据是,它已经开始动了。 市场正往上涨的最好证据是,它已经开始上涨了。 市场正往下跌的最好证据是,它已经开始下跌了。”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再根据亚当理论,来看一句古老名言。我猜你也听过这句话。 “千万别追随市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市场已经上涨,我们不应该再去追高。我们应该等候下一次机会。。。。。或另外一个市场。这句老话好像认为我们不够聪明,没法在市场上涨之前就已置身其中,因此现在不应该再去追高、跳进市场。 我们又要再问这个问题:有谁知道市场就要上涨?我们认为市场“应该”上涨,根本一点重要性也没有,重要的是市场目前正在做什么。然而,多数操作者就是不肯追随市场。他们相信他们应该在涨势发动之前就已上船。他们会去计算:假使自己在船上,现在应该赚了多少钱。他们找出许多理由,支持自己现在不买的决定。这些理由,你知道的有多少? 1、 等候反转,用较低的价格买进。 这个理由也假设人有先见之明。你怎么知道马上会回挡,让你上船?如果真的回挡,为什么你要买进?为什么市场转跌之时,你要去买? 2、 现在应该提防形成头部 这又是另一个假设。市场正在上涨,为什么他应该反转下挫?为什么不趁它还在上涨时买进?头部和底部使操作者永远抓不准的东西。关于这一点,稍后我们还会详细讨论。 亚当理论会说,尽管放心,竭力去追随市场。市场绝对不会涨到不能买进的地步,也不会跌到不能卖出的地步。 亚当理论-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回想选择市场的问题 1、 所以的市场都只是图上的线路。线路的名称根本不重要,不能偏爱某些市场。 2、 只有随势操作,才能在市场中赚到钱。因此,我们必须等待趋势出现才进场。这表示,我们应跳上正在移动的市场。 3、 忘记便宜二字,忘记昂贵二字。市场绝不会涨到不能买进,也不会跌到不能卖出的地步。 走笔至此,读者应已豁然明了许多事情,而其他人却看不清楚这些事,即使一些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一样。 史洛门想起往事说: “从某个角度来说,牛顿定律中最有意思的一条是说,我物必有惯性;这表示,他们会去做它们已经在做的事情,除非某种力量发生作用,改变它们。 如果某一物体呈现静止状态,那么他继续静止下去。如果某一物体正在移动,它会继续移动下去――方向与速度跟原来相同。 爱因斯坦称词尾:“惰性”。也就是说,物体倾向于做最懒惰的事――最不花脑筋的事就是原本已经在做的事。任何形式的改变,不管是方向还是速度,都相当不懒惰,因此他们不会去做这种事,除非空间――时间转变(牛顿称之为“力量”)迫使他们非这样做不可。 市场的情况完全一样。他倾向于继续做他已经做的事情。如果他正以某种速度上涨,那么他会继续这么做,除非某种力量(买盘或卖压)导致它加速或减速。如果他正在下跌,情形也是一样。如果它正呈横盘整理走势,状况也相同。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市场将来最有可能做什么事,那么不妨看看它现在正做什么。 如果市场正呈横向走势,那么他会继续保持这种状况,直到改变为止。为什么他改变之前,就想投身其中? 从这段似乎十分明显的说明中,就可以推衍出一个重要的事实: 只在已经发动的市场中操作。如果市场暂时不动,为什么要进场?他目前哪个方向也不去。在他显然发动之前,为什么要介入。 接下来的推论是:我们只在移动厉害的市场中玩。 1982 年秋,我的操作小组几乎完全操作斯坦普 500 种股价指数期货。(我们全是独立作战的操作这,但全在一间办公室里,因为这样子比较有趣,而且对于清算公司,可以发挥较大的团体影响力。)选择这个合约操作是很聪明的事; 八月间,股市丛多年来的底部激烈爆发,而且它处于“动作”状态。每一周我们都会看到至少两三兹的波动,照成斯坦普在一个小时内上下激烈振荡 200 点以上。在这种市场中,赚钱比较容易。 但是经过一年之后,市况转缓。那年春天,市场守平不动。一日之内的波动一出现便马上消失。但是我们当中多数人一方面由于已经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则不见放心,还是继续操作斯坦普期货(但是非常优秀的操作者却不再碰它)。赚钱变得非常困难。有些操作者甚至洗手,退出本行。 然而在那一年春天,有几种商品出现大波动。如果我们单纯的地转移到这些已见到波动的商品,那么不知道有多聪明。多简单!――然而,信不信由你,我们当中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做。 振动的弦和市场似乎很内似。乐器上的弦经拨动后,会振动一阵子,再趋于静止。市场就像这样。一旦他开始波动―――就像弦之振动――它们会继续波动一段时间,知道沉寂为止。这些就是可以操作的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