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的简单定义

 紫罗兰520m 2012-09-05
      我们听到「享乐主义」一词,会觉得那是负面的批评,好像是放纵感官、享受物欲之类的作风。事实上,在希腊时代真有一派学者奉行这种生活方式,认为人生就是要过得快乐。当然,如果「享乐」算是某种哲学,那么它未免太廉价了,并且谈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

  与其继续批评,不如先保留立场,看看这一派哲学的观点是什么,说不定其中也有某些想法是严肃而有启迪作用的。或者,要批评它,也须先知道问题所在。

一,伊比鸠鲁轶事

希腊哲学接近尾声时,出现一派称为享乐主义的学者。此派创始人是伊比鸠鲁。

  既然倡言「享乐」,难免受人批判。人们传说他为了饮食之乐,每天必须呕吐好几次;他还纵情声色,与艺妓往来频繁。他被人们说得一无是处,甚至骂他是「放荡者」、「猪猡」等。

  事实并非如此,伊比鸠鲁的学生赞扬他的节制,说他最多偶尔喝一杯酒,平时喝水就满足了,穷困时只吃豆子维生。一个学生说:「当我们比较伊比鸠鲁与其他人的生活时,甚至可以称他那种温和自足的生活为一种神话。」

  他对家人与朋友十分照顾,对奴隶也平等看待,允许他们参与哲学讨论。他还在遗嘱中宣布让奴隶获得自由。他说自己从十四岁就开始对哲学感到兴趣,并且终身保持这种热忱,他在诀别书中提到:「为了再次庆祝我那值得赞扬的有生之年,并为它画下休止符,我写下这些话语给你们。排尿的困难与痢疾带来不可名状的痛苦,尽管如此,当我回忆我们的哲学对话时,心灵的愉悦让我可以忍受这些痛苦。」他把花园与房舍留赠弟子,让他们在那儿继续讲学讨论。为此之故,他的学派又称为「花园学派」。

二,享乐主义观点

伊比鸠鲁说:「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源与目标。」不过,他所谓的享乐不是指感官上的满足而已。享乐是指更细致的心灵喜悦,如:友好的谈话、聆听音乐、欣赏艺术品,尤其是从事哲学思维。

  哲学是生活的实践,「如果哲学家的话语无法平息激情,无法把激情逐出心灵,那么这些话语便是空洞的。」只有心灵归于平静和谐,才是真正的享乐。

  他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交易买卖与政治活动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因此,要避开公共生活,回归私人生活。学派的座右铭是「隐居」,但并非与世隔絶,而是以「友谊」取代忙碌的社交生活。「获得友谊的能力,是促使智慧迈向幸福的所有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友谊环绕着世界起舞,并向我们宣示:我们应该苏醒去面对幸福。」

  号称享乐主义,所强调的却是「知足常乐」。他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这句话让人想起老子所说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哲学家立场不同,但是谈到人生问题,所得的结论却往往相似,总是要人以理性的态度收敛自省,而不可陷入情欲的困境中。享乐主义的真谛即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