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三种S型地雷引信详细说明[60P]

 tjhx0526 2012-09-06
德国S型地雷(德语Schrapnellmine ,编号S.Mi.35)是跳雷(bounding mine)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种,绰号“弹跳贝蒂”(Bouncing Betty)。





只有浪得稀里哗啦的花旗大兵才会把这种专炸男人要命地方的玩意儿跟性感美女联想到一起。这种地雷在战斗时,先弹射到齐腰高再爆炸,并将霰弹以致命的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S型地雷是一种反人员地雷,由纳粹德国在30年代开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部队广泛使用。该型地雷被设计用来攻击开阔地带的无掩护的步兵。S型地雷有两种,根据投产年代被分别命名为S.Mi.35和S.Mi.44。主要区别在于,S.Mi.35的引信室在雷体的中央,而S.Mi.44则偏向一侧。






S型地雷最初于1935年投产,是第三帝国国防计划中重要部分。到因德国投降而停产时,德国总共生产了超过193万颗S型地雷。这些地雷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并延缓甚至阻止了敌军的前进。该型地雷的设计成功,致命,并被广泛模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标志性武器。






S.Mi.35型地雷

S.Mi.35型地雷的战斗模式





1.埋藏时

2.被触发后,击针打击火帽,火焰通过管子传给抛射药包

3.抛射药包引爆,将雷体抛到空中,抛射药包在爆炸的同时,也引发了雷管的延时药包

此时,S地雷的外壳就相当于迫击炮的炮管,而S地雷的雷体相当于一发迫击炮炮弹

杀伤示意图





说明:1.地雷被触发

2.地雷被抛射到1.5米~2米爆炸

3.预制破片杀伤人员,要知道她的主装药被大约360颗钢珠,短铁棒,或者碎金属块所包围。这些将变为霰弹并以致命的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

S型地雷的历史

第一个遭遇S型地雷的盟军是静坐战中法国士兵

这些士兵在1939年9月7日至11日之间试图向德国富含煤炭的萨尔地区进行小规模侦察。该型地雷促使法国人撤销了这些侦察。在萨尔地区的表现向德国当局证明了S型地雷的有效性,并促使美国等国模仿该型的设计。 经过萨尔地区的遭遇,法国人称这些地雷为“沉默的士兵”。

下图:德国工兵在训练埋设S.Mi.35型地雷





在盟军在北非和和法国的行动中,纳粹德国广泛使用S型地雷防卫所占地区及本土。这些地雷被大量生产并被德国部队随意的埋设。例如,作为对盟军攻击意大利的准备,德国第十集团军埋设了超过23000颗该型地雷。作为广泛的布雷和工事修建计划的一部分,该型地雷被埋设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以防御盟军登陆,并在诺曼底,法国北部,和德国边境被用于防守德国阵地。为了同时阻止步兵和装甲部队,该型地雷一般和反坦克雷混用。发现后其他人远离杀伤范围,叫工兵来处理,无论是否排除,部队的行进速度都大受影响,S地雷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这种地雷一般只能由士兵手工排除,由于它杀伤范围大,感应灵敏,所以能够很好的对雷场进行补强,防止敌方工兵排雷,也可以直接埋设在敌方可能出现的地区。即便是近年来在中越边境的扫雷行动中,PLA使用专用的扫雷车辆,仍旧有驾驶员被跳雷炸伤过。

通常来说,能够排除这种地雷,运气至少占了90%以上的概率,因为一般情况下发现它的时候,都是她跳出地面爆炸之后。比如下图中的地雷引信,你很难发现。





S型地雷主要是由金属构成,因此很容易被金属探测器所发现。但是步兵部队很少有这样昂贵笨重的设备。金属探测器本身也很容易出故障。 地雷也可以通过小心的,耗时很长的探扎被发现。步兵可以用一把小刀或刺刀,以很小的角度探测土地。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角度探测,以避免触发压力引信。


下图,美国步兵用小刀探测地雷






当S型地雷被发现后,解除就相当容易。为了避免地雷在埋设时爆炸,德国压力感应器有一个小洞,其中的一枚安全针可以避免感应器被触发。这枚针在地雷被埋设时被移出。如果发现的地雷使用压力传感器,拆弹人员可以将一枚针(例如缝衣针)插入这个孔中。如果地雷使用的是绊网或是电子引发器,剪断他们即可。德国人曾使用连环雷来防止这种行为,因此剪断时还是要小心。之后排雷人员可以小心的从地里移出地雷,并卸掉传感器。如果要上交完整的地雷的话,顶部的3个螺栓连接着雷体内的3个雷管。这些螺栓和雷管都必须卸掉。






在盟军在欧洲的行动中,S型地雷从美国步兵那里得到了“弹跳贝蒂”的绰号。该型地雷由于经常造成四肢和生殖器残废(但不致命)而对盟军部队有很大的心理作用。在Mine Warfare on Land 一书中,Sloan中校形容该型地雷“可能是盟军部队在战争中最害怕遇到的东西”。因为S型地雷的特殊构造,她很多时候被用做诡雷,如下图所示,如果一个新兵意外翻动这个油桶,害死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是直径100米以内的所有人,都有可能受伤甚至死亡。






由于盟军不记录是何种武器造成的死亡,只记录是否在战斗中阵亡,人们无法得知S型地雷造成的具体死亡数字。对平民的伤亡数字的估计更是只能靠猜测。


二战结束后,S型地雷停产。没有关于该型地雷库存的命运的记录,但可以推测作为解除德国武装计划的一部分,大多数库存都被销毁了。有一些可能被盟军保存用于研究和逆向设计。战后出现了大量类似S型地雷的设计。战后各国都模仿S.Mi.44的偏置引信设计,因为它的结构更简单,只有一个雷管,更重要的是便宜。





在占领德国和战后的欧洲重建期间,美国工程兵,新成立的法国政府,和英国国防部一起清理了西欧的地雷,这是史上时间最长,最成功的排雷行动之一。 法国使用了各种人员来执行这项任务,其中包括49000德国战俘。这次联合行动清除了西欧绝大多数的地雷,其中德国清楚标记和准确记录雷场的政策对行动帮助很大——这也是世界上至今仍然有很多雷场无法排除的重要原因,没有任何的记录。德国人的严谨个性使他们能够迅速排除自己国土上的地雷。

手工排除S雷,绝对是给工兵的大难题,动作要绝对轻柔,要绝对细心。下图,美国士兵挖出的一枚S.Mi.35型地雷





但是,在北非,前华约国家,法国,和德国不断的有地雷爆炸的事故发生。尤其在北非和东欧,有很多未清除的雷场—这些雷场或者是被埋在沙漠中,或者是被当局遗忘。尽管德国资料称S型地雷埋设后的有效期是五至七年,地雷中的装药时至今日仍然有效。

俄国挖坟党碰到的S型地雷

下图,一个完整的,两个空外壳,看来引爆过了





新发现的一枚S型地雷,挖坟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卸除三个雷管,弹体里的钢珠依旧熠熠生辉





S型地雷引信特点

S型地雷是不到13厘米高(不含感应器),直径不到10厘米的钢制圆柱体。





地雷上部伸出的钢棒包围着主引信。主引信连有引发开关或感应器。

S型地雷很有特色的三叉引信,三个尖端可以感应任何方向的压力或者拉力,所以它可以作为压发或者绊发地雷使用。

引信结构示意图(下图来源:1943年美国陆军野战地雷手册)





标准的压力感应器在受到7千克压力时会被激活。这项设置是为了保证地雷不会被野生动物或自然撞击所引爆。





S型地雷可以使用6种引信,下图是其中的一种引信ZZ35,拉环为保险销,埋设时拉掉,地雷即处于战斗状态。





如果你觉得这一个引信已经够头疼的了,那么你就该看看下面的,这种Y形引信是专业的绊发引信,可以控制很大的区域。





实物照片,省得有些人说我HYT





要是你觉得上面的已经够BT,那么你就错了,人类的邪恶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三个通过连接器并联的引信,中间为三叉多用途引信,左右两个为拉发引信,这个是S.Mi.35的标准引信装置:





看起来很狰狞,想想看,工兵排雷,九死一生,那上面只有一个引信,这个地雷上却有三个……





更要命的是,S型地雷可以同时多种样式的引信,同时赋予了她多样的战斗模式。如下图,两边的拉发引信可以作为绊雷,而中央的三叉引信可以作为压发地雷。





雷体结构

地雷的主装药是TNT,抛射药是黑火药。所有的地雷引信装置都用于产生火花,从而点燃雷体内的可燃引信。标准的压力感应器使用的是火帽。





主要部件,S型地雷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威力,跟她内部复杂的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样复杂的地雷也只有“机械癖”的汉斯才搞得出来。当时这也算是高科技武器,生产工序很复杂,精度要求比较高。当年芬兰就因为其价高,曾试图自己生产,结果得到一堆废品,只好向纳粹德国购买。






雷管室(有三个)






威力来源——预制破片
早期S型地雷大多使用的是钢珠,随着战争的进行,任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制造工艺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破片(大多是碎钢铁)被装进S型地雷之中,下面是一个收藏家保存的S型地雷,里面装的就是细钢筋头。


















在地雷被引发后,主引信延迟四秒钟然后引爆推进药,爆炸的推进药将地雷射入空中并激活推进药和三个雷管之间的三个延时药。这三个延时药将拖延地雷的爆炸,使之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合适的高度。所以,站在上面不动就S雷就不会响,绝对是天大的错误,碰到这种雷时,最好的方法是立刻卧倒,然后在2秒的时间内求东南西北的各路神仙保佑(下图来源:1943年美国陆军野战地雷手册)。





内部结构对照图





1.用于探测压力或运动的弹簧

2。安全针,移除它可使地雷进入战斗状态

3。外弹簧

4。内弹簧

5。撞针

6。火帽(PercuSSion cap)

7。雷管池塞(Detonator well plug)

8。钢珠

9。雷管池 Detonator well

10。雷管

11。延时药

12。4.5秒延时药柱(用于延缓推进药爆炸)

13。推进药池

14。装填塞(用于向雷体装填主装药)

15。防水密封

16。主装药腔

实物解剖,上面还有她的外号“弹跳贝蒂”(Bouncing Betty)





S地雷的包装


一种是9枚一大箱






另一种是3枚一小箱





小箱打开以后,可以看到雷体上的5个孔,中间是安装引信的,周围4个孔,大的是装填主装药用的,另外三个小就是引爆炸药的雷管室。





箱子下面还有三并联引信连接体






另一种金属材质的包装箱









收藏家手里的S型地雷













S.Mi.44型地雷





S44型地雷对S35有了不少的改进,从雷体外观来说,比S35简单很多,上面只有三个孔,左边是生产时浇铸地雷装药时的孔,用螺丝封闭。中央是雷管室,右边是安装引信的借口,平时用盖子拧紧密封。




地雷埋藏多年,外雷壳的表面已经锈蚀





打开雷体顶部的孔





内雷体与外雷壳之间有钢丝相连,一头连接内雷体下部中央的拉发引信,这也是S44型与S35型最大的区别。可以避免抛射药未点燃地雷雷管延期药而造成的哑火故障。





钢丝另一头固定在外雷壳底部





内雷体的构造,左边是引信的传火管,用于传到引信火帽的火焰,引发地雷抛射药。右边是雷管室,用于安放拉发引信以及雷管。




S44型地雷的零部件










战斗模式:

敌人触发引信,引爆雷体底部的抛射药,地雷的内雷体抛到空中,外雷壳与内雷体的钢丝拉直,引发内雷体底部的拉发引信,激发雷管,引起地雷爆炸。


S44型地雷使用的一种引信的剖面图,只要上面部件移动,就会激活击针,击针向下撞击火帽,然后……所以S型地雷更多用于绊发雷。





S.Mi.35üb教学地雷





用于工兵训练。


地雷内部没有炸药,只有少量发烟药,接好引信后,可以让工兵进行模拟排雷,如果引信被触发,则点燃发烟药,产生烟雾,从雷体上部的发烟孔喷出。






这种训练对于工兵是十分必要的,很贴近实战。可以让工兵体会到轻柔手法和排除步骤的重要性。本人曾接受类似训练,使用的是电子训练雷,如果触发,则桌上的电铃就会突然响起,很吓人,好半天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以至于后来捧起地雷直哆嗦。





训练雷整体用铝制成,底部用三个大螺栓固定各部件。






S型地雷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她出现之前,为了增大杀伤力,通常都是增加地雷的体质和质量。而S型地雷开创了一个新的战斗模式,跳出地面,主要依靠碎片而非爆炸冲击波来杀伤敌人。所以她成为了一款二战中的经典武器,而很多人只关心那些看得到的飞机大炮坦克,而忽略了她的存在,其实她才是每个步兵的梦魇。

关于S型地雷有很多误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站在上面不动,她就不会引爆。当然也有少数地雷使用了松发引信,但真正部队在作战时,绝对不会使用松发引信,除非是设置诡雷,消灭对方工兵,阻止其扫雷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