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活动圆满画上句号。五年的锻造和砺炼,铸就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组工精神。这是全国组织系统集体唱响的“正气”主旋律、集体抒写的一部自觉反省的“沉思录”和集体绽放出的和谐魅力之花。总结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全体组工干部要以更加自觉、更加坚决和更加务实的姿态去开启新的征程。
首先,思想意识要更加“端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随着沿海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组工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一要下真功夫学理论。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思想修养,锤炼过硬作风,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研究新事物,更好地指导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体实践,扎扎实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二要时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反省、解剖自己。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坚持正确的,坚决摒弃和反对谬误的,保证自己的思想始终与党的崇高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保持高度的一致。三要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名、权、位,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选好干部,用好干部,配置好班子,通过广大干部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所做出的优异成绩,来体现组工干部的劳动成果和博大胸怀。组工干部因为岗位特殊,还必须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韧性,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经得起怨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
第二,选贤任能要更加“公正”。发现、培养、举荐、任用贤能之才是组织部门的最重要职责,公道、正派是对组工干部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必须在干部队伍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官”的强烈意识,调整干部队伍的一致价值取向,朝着共同的目标,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造福人民。一要细致察人。要把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牢牢印在脑海里。要结合党委的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做过细的工作,通过具体问题具体事,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发现人才、考察干部,对干部队伍的心理状态和现状,做到“深知、真知”,了然在胸。二要公正待人。“度德别任,量才授职”,必须组织认真、周密、全面的考核、考察,客观、公正、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翔实、准确的事实和数据据理力争,让虚伪者脱去面纱,让“璞玉”闪烁耀眼的光辉,还干部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安排使用就怎么安排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不轻易放过一个“无能之辈”,也不至于埋没任何一个“有用之才”。三要律己益人。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不搀杂个人情感,不道听途说,不相信传闻,不受假象和表面现象迷惑和干扰,不理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提示、暗示、眼色以及打招呼、递条子,自觉做到讲党性而不讲人情,重原则而不重亲情,始终守住原则底线,为他人作表率。
第三,生活社交要更加“清正”。组工干部也是社会人群一分子,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也要结交朋友。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处的特殊地位,组工干部倍受群众的关注,成为干部问题等许多矛盾的焦点。一要慎微、慎独。“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做许多件好事可能没有人去记住,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哪怕一点点小事,也会严重损害你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更有甚者,一些达不到目的的人肆意搬弄是非,恶语中伤,造谣生事,让你有口难辩。组工干部的生活和社交,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八小时以内”的延伸和辐射,这就决定了组工干部在生活和社交上必须从小处着眼,既要清白,又要立身持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要立威、立信。生活和社交是生命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工干部不仅要“清正”,而且还可以借助这些非权力因素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在干部和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威信,增添人格魅力。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受蝇头小利的诱惑,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甘守“清贫”,甘于寂寞,不盲目攀比,不追求奢靡豪华,做精神的富有者,自觉维护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三要守身、守心。在社交中,必须严格把握“度”的界限,决不能把人际关系庸俗化,热衷于讲“哥们义气”,对投己所好、投机钻营的人,要心存警戒,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头脑发热,让人钻了空子,给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害。相反,组工干部要用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到老、中、青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当中,与他们交朋友,听真话,摸实情。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政治思想和生活作风,发现在正常工作考察中无法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