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昵称503199 2012-09-07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2010-12-28 22:06:40)

飞向太空的航程

 

 建议一 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阅读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结构明晰完整,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要求能弄清其结构特征,在内容的理解上无需多讲,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新闻写作较少,可以之为范本,进行初步的新闻写作练习。

2教学中可补充几则其他新闻,将之与本则新闻从结构与内容反面加以对照,掌握新闻基本写作规范的同时,体会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独特的构思特点。

3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建议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首先在初步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1)概括出本则新闻所报道的现实新闻事件,注意点拨新闻报道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主要要素的要求。(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出文章中回顾的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然后根据内容理解本则新闻的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掌握新闻的一般结构。(2)体会主体部分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延伸阅读,一是补充学生对“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事件的认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认识;二是与本则新闻的写法构成对照,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写作特色的理解;三是引发学生探索航天知识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以本文为范本,练习新闻写作。

* 示例:

一、图片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飞天”的图片,如嫦娥飞天以及敦煌的飞天图片。让学生了解,进入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愿望,直到现代才得以实现。

二、自主交流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交流他们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他们还了解哪些航天大事。

三、自主阅读,抓住内容要点,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理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教师可提供表格,让学生对照课文完成表格。例如:

1958

毛泽东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219

中国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发射。

1969

挑选航天员。

1970

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

1970424

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80

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3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199292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1120

“神舟”一号实验飞船成功发射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200019

“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324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20021230

“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小组讨论: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句子和段落,并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民族自豪感,体会到我国在航天事业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比上面的表格中的信息,再对照课文找出相关语段。

明确:

重大事件: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

重大意义:(在课文中找)

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⑵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⑷“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⑸“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⑹“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四、新闻结构分析

1介绍新闻文体知识。

2引导学生找出新闻的导语、主体。并说说导语和主体分别写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导语是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而主体是对新闻事实的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200310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荡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作者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一个场景,更需要了解背后的艰辛。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五、练习写新闻

这项内容可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安排,可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以放在课后做。

首先要注意抓住新闻报道及时准确的特点,另外是注意取好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最后是要把握好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建议二活动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例如:关于中国宇航史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神舟”五号发射的图片;还有后来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图片;中国早期发射卫星的图片;以及对图片的相关说明。

2.学生交流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的感受和认识。

3.课文内容要点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与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做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并评选出优秀者。

4.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新闻结构的认识,以此为例,学生可以以这次语文活动为主要内容写一份新闻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