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者(乙)说

 Triumph 2012-09-07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当代老人生长于新旧社会交替年代,年老于改革开放时期,过去什么苦都吃过,现在什么都好了。一生大部分精力用于生儿育女和难以喘息的工作事务,当儿女成家立业,自己终于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年龄的限制又不得不离开原工作岗位,迎来并不一定情愿的退休时光。退居二线,感悟些许,与君交流,以求共勉。

    一、善待生。人生苦短,愉心为上。日出东方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活一天,也多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赚一天,要值一天。人世间最有价值的是生命,它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国最古的一部历史著作《尚书》就将“长寿”放在“五福”之首。长寿不光指生理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不朽。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是说好人永远在人们心中。《左传》上说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德与寿密不可分,德高寿长是生活的辩证法。

善待生,还要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疾病摧人衰老,衰老容易得病。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减退,患病是正常的,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说未病先防有病早治,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不亦晚乎”。人体衰老的肇始和根源是大脑的衰老,勤动脑,善学习,是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美国家兴起了“生存哲学”与“死亡教育”,倡导人们珍爱生命,正视死亡,使自己不仅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生,同时有一个幸福安乐的死。生的充实比死的安宁更具魅力,让生命放出光彩,让精神长驻人间,这样的人在宇宙长河尽管是流星一闪,但在人类的精神天空上划了一道绚丽的彩痕,让人们时常回味、追忆,这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人生吧。

二、要高兴。退休后,有时感到“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老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有点难以置信和于心不甘,成了子女和社会的累赘与包袱。细心想想,老人退休,是成功不是失落,是值得欣慰而不该懊恼。年老不是自己特有的不幸,而是谁都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老人也都曾经年轻,但年轻人不一定都能平安到老年。老年人已经跨过了人生的许多险阻,登上了“银色年龄”的颠峰,的确感到欣慰和高兴。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愉快的心情被誉为长寿的精神营养,可促进人体分泌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它不是药物却胜似药物。因而,要培养高兴乐观的精神境界,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劳动中乐。

三、不图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似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全程陪护,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就知足了,常言道:“久病床前没孝子”嘛。父母的家也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责任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者,往往是自寻烦恼。老人对子女、对社会不可太多要求,要理解子女工作忙、压力大,不过分责怪他们,把自己照顾好,尽量减轻子女和社会的负担,就是自己的贡献,“无欲则刚”啊!

四、放得下。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这句话说起来很平常,仔细琢磨一下,道理蛮深刻。一个人最难的是放得下,如老人关心儿女,一直到自己奄奄一息时还放不下,再三叮嘱:“好好过日子……”。老人在生活中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健康,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一有点不舒服,立马想到能不能治好?会不会死?越是放不下,病情越纠缠。其实,吃五谷杂粮,加上社会的、自然的因素,人生病是很正常的,特别是老年人。凡是随遇而安放得下的人心宽体胖,身体健壮;相反,最容易得病。生活中,越是什么都想得到,就越是得不到,凡事想得开,放得下,才能获得最大的享受——健康。那些职务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成绩是过去的,金钱财富是身外之物,健康身体才是自己的、现实的。如果把健康比作1,把金钱、财富、地位、荣誉比作1后面的0,身体健康,后面的0才有意义,失去健康,一切等于0,从一切为了健康身体的大局想问题,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五、正视死。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如此,公平合理,应有思想准备。唯物主义者不怕死,但也不等死,不找死。

不怕死,是说人有生必有死,谁也无法抗拒。近代的老人们已认识到,珍惜生命是自己的神圣权利,但长生不死的观念是可笑无知的,不易再把“生命的神圣”视为指导人生活动的金科玉律。

不等死,是用积极的心态去收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认识生死的奥密,探索生命科学,避免死于对所患疾病的无知。尤其不要天天念叨 “我老了”“不行了”,给自己定了性,背上 “老”的包袱,大脑信息系统频繁出现“老”的符号,经常唤起“老”的意象,身体无时不在接受“老”的暗示,“老了”成了最持久、最顽固的应激源,对延年益寿极为不利。要正确对待衰老;要持之以恒地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要生活规律;克服依赖情绪,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儿,不轻易依靠家人。

不找死,是指克服消极心理,尽快摆脱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独感、忧郁症等阴影,正确面对夫妻吵架,儿女不孝,老年丧子或丧偶等不幸。遇有不顺心的事儿或挫折,要达观超脱,自我解脱,把郁闷、苦恼、惊恐等情由向家人、知己或组织倾诉、宣泄,自己要想得通,看得开,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切莫心眼狭小,大发脾气,大悲大怒,防止意外发生。俗话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笑口常开变年少”,千万不要生闷气,不吃不喝不睡,自己作贱自己,慢性自杀自己。

生,要注重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死,要死的安详、有价值,就死得其所。当一个长寿到不能自理生活的时候,于人于己都是痛苦的。老人追求的是不仅生活得幸福,死得也幸福,即临终前病程短、痛苦少、死得快,类似于无疾而终,使之感悟到只有活得健康才能死得安乐之间的必然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