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辅导课程》概念的界定

 中外比上 2012-09-09
一《心理辅导课程》概念的界定
我们需要先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概念的界定
1、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台湾学者廖凤池等(2002)认为:“一般学校的班级辅导活动课程可视之为辅导与心理教育团体,其组成人数较多,所探讨的课题属发展性或共同性的主题,对个人的涉入较浅,团体时间长短不拘。” 
台湾学者李坤崇(1998)认为:班级体辅导(即“心理辅导活动课”)系“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2、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
 它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从本质上说,“课程”除了文化属性之外,还有它的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
3、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发展性辅导”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统一体,是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形式,是学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性辅导”与“活动课程”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内涵与载体的有机统一,就像一个人的精神与肉体不可分割一样,不能将其机械地割裂为“货物”与“外壳包装”的关系。
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目标、有系列、操作性较强、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一般说来,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来加以解决,使同一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能整体性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可预防因缺少必要的关注、疏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 
    中小学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内容,大体可分为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及生活适应性辅导等四个部分,以年龄特点为依据安排不同要求的活动素材,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系列化结构。
我把心理辅导活动课“追求的境界”总结为六个关键词(出示课件)参与、体验、分享、感悟、自助、发展。这六个方面也是评价心里辅导活动课的重要依据。

崔洁--山东(291207736) 2012-9-8 22:33:29
我写的点认识,你看能否用的上
崔洁--山东(291207736) 2012-9-8 22:34:04
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看看
1、心理辅导课与思品课有何区别?(出示课件)
(1)课程功能不同。(2)课程内容不同。(3)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心理辅导课更强调体验成分。 (4)思品课更注重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思品课不能有错话。比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这种现象,在思品课上老师就要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讲卫生不对的;而如果在心理辅导课上,有此行为的人很可能是因为心里紧张,用此举动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或者是一位有强迫症的人难以自控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我们就不能直接说你不对,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
2、心理辅导课与主题班会课有何区别?
(1)可以采用同样的大团体活动形式,但承载的内容不同;
(2)教师角色不同:权威?导演?朋友?
(3)学生心态不同:有防卫?无防卫?
(4)价值判断标准不同:主流?非主流?
(5)技术含量不同,训导?自觉地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各种辅导技巧?
3、心理辅导课与小组团体辅导有何区别?
(1)团体规模不同:8-12人?50-60人?(2)团体成员的组合结构不同 :可筛选?不可筛选?3)团体原有的基础不同 :新?旧?短程?长程?凝聚力高?一盘散沙?相互信任?关系错综复杂?4)时空条件不同:受限?不受限?有弹性?无弹性?(5)辅导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每个成员态度行为的改变?全体成团共同的发展性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