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

 三教九流369等 2012-09-09

范蠡和文种谁更聪明

范蠡与文种是越王勾践的左右大夫,相当于现在总书记身边的委员长和总理。

越王勾践被吴广逼上绝路之时,范蠡献上计谋:忍辱负重装孙子做苦力伺候吴王以博留条小命,到时候东山再起也不晚。这里有一个细节,勾践问范蠡,此去寄人篱下不说,且伴君如伴虎,小命根本没保障,你看谁跟我去比较合适?范蠡说:我善周旋,文种善固守,我随大王赴吴周旋应变,文种在家坚政固国,大王觉得如何?

此时的勾践来不及多想,也实在没别的出路了,行,就这么整。

范蠡亲自选送美女特工西施缠绕在吴王内宫,令吴王心魂荡漾,杀心渐退。勾践带上老婆与客串的“家臣”范蠡,卧薪尝胆当起吴王下人,吴王在使唤身为一国之君的老冤家勾践端屎端尿的同时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愉悦,这种满足感与成功感,是收复一个国家一块疆土带来的快感根本无法比拟的。

后面,勾践结束了屈辱的奴隶生涯,与妻小、范蠡回国,此时越国经文种苦苦经营,国力不减反强,为收拾吴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军事基础。开搞,先计杀缠人的伍子胥,再搞,大队人马清洗了吴国。

再后来的事想必大家熟悉,范蠡在平静中嗅到某种危机,对文种说:兄弟,勾践这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撤吧。文种说:老子有功在那摆着呢,怕个鸡巴!范蠡走了,文种被越王赐剑自杀。

二臣虽都被誉为名臣传为佳话,但愚以为其实二者还有不小的差距,范蠡高出文种不止一个档次。

范蠡更计谋。当初勾践赴吴之前,与范蠡一问一答,文种也应在场,那种关头,勾践必邀群臣共议国之存灭大事。而范蠡早有想法,去吴国危险系数远大过留守,身为一等一政治家的范蠡不会不知,但他选择随王共赴,我觉得至少有两个考虑,一是越危险越显得忠诚,政治上捞得更多;二是不守在家里更能远离是非以求自保。第一个好理解,第二个怎讲?试想,越王此去吴国当保姆若干年,将总理一人留在家里独镇大业,这岂是自己情愿,又岂非是能放心的事?万一回来后你丫根基已固,把老子的江山社稷姓名都换了,老子还玩什么玩?更何况,唯一能钳制文种的范蠡也走了。事实上,当勾践返国文种屁颠屁颠一边迎接一边汇报建设成绩的时候,勾践虽表面不住点头说辛苦了辛苦了不错不错,心里却不住嘀咕:搞你妈个头!若越国无我有你就行,那我回来干什么吃?

文种被杀,可以说从一开始便已被范蠡装了进去。当然,以文种看问题的深度分析,当时当场他对范蠡没准还心存感激,也许当他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干几年党政军一把抓的代理大王,还暗暗窃喜过。范蠡之智,智在既做了人情又保了自己,还说什么我擅周旋、文种擅经营之类的马屁话,让文种更加飘飘然,想也没想就通过了这个能玩死自己的方案。

文种也不仔细揣摩一下,范蠡能没留下来治国的本事么?能去敌国高层内部周旋于生死,有这种能力素质还不能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几个鸟人摆弄个顺顺溜溜?这能力范蠡是有的,并且综合能力绝对在文种之上,这也是他玩了文种文种还挺感激他的原因。

范蠡更仗义。其实,坑文种一把并非范蠡故意,搞政治就是整人,不整人拟搞什么政治?任何一个政治家,在大风大浪血雨腥风的斗争面前,自保都是首要,试想,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你还施展个鸡巴的才华。而他可贵就可贵在开国建业之后,言之凿凿劝文种赶紧拍屁股闪人保命。他可以不劝,劝了,就等于把自己架上去了——你他妈敢说大王人品不好忘恩负义?万一揭发了你,你岂不要吃不了兜着走。他到最后能选择“拉兄弟(文种)一把”,着实担了风险,也经过一个激烈的思想斗争——当初,我坑了你(文种一直没有发现),现在,我救你一次也就扯平了,不管你认识到认识不到,起码我良心过得去。
而文种再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功高盖世,越王喜欢我都来不及呢,又怎会加害我?文种被杀,在上一个选择面前已经注定,可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还是没抓住。这就死得怪不着他人了,他既不了解自己几斤几两,也没看透自己伺候多年的勾践居心,连好友范蠡的劝告也没参透。他的死,死得一点不冤。

有那么点意思吧?

范蠡摇摇头走了,下海经商,据说走时还携带了一位小蜜。若干年后,范蠡成了一个大富翁,叫做陶朱公。 世人对其的赞誉我基本认同:“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朱公常在暖春三月与小蜜泛舟西湖,那个小蜜的名字比他的名字似乎知名度更高:西施。
附: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

  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远道回来,已经够累了,加上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得大败。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来源:常青树)
http://bbs.news.163.com/bbs/jueqi/15191506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