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俯仰[易筋经] 转帖

 kaoliu 2012-09-09

俯仰[易筋经] 转帖                                                        笔者曾修炼过世传多种《易筋经》功法,对其法门认识较深,又常常将所练心得体会书于笔端,留下了一大摞笔记。早年初入武门,即训练峨眉洪门的“十二把劲功”、峨眉黄林派的“七盘易筋经功”、“岳武穆八段锦”等。此后随武当流通门宗师况永林恩师习武时,修学其入门第一功法“起床功”,这才深知易筋与洗髓并行的奥妙,再加上同参周述官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获益更大,由此长年苦研不辍,迄今已二十多年。今逢国术昌盛,武术市场广告宣传烽起,并将《易筋经》神话,偏都自诩其《易筋经》何等玄妙,自尊其手中的《易筋经》才是旷世绝本,一时间旁门左道混杂其中,清浊难分,导致了一些酷好神功绝学者及初涉武门者茫茫然难辨真伪。鉴于此,笔者深感有澄清启蒙之必要,意欲将正宗及支流易筋洗髓之功一一展示,以助后学。今先作简述,以便廓清读者朋友们的心中疑惑。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先贤根据佛学和道学的相通原理,并汲取汉代华佗的《五禽戏》导引功、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养生法和中国医家的经络学说之精华,又结合儒家《易》理而创造的。其真实目的是为了通过《易筋经》的修炼,使人脱胎换骨,证登大果,即道之成仙、释之成佛的最高境界,而达肉身永存不朽。  《易筋经·总论》中曰:“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又《云笈七签》中曰:“常行之(按:指易筋经)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由此,《易筋经》真脉隐迹山野,遁迹流沙,一直沉迹不现;又因武林中人的一生所求,乃为武技超群而谋一官半职,完全与修炼家的趣向解脱,与养生家的祛病延年是两码子事;其受《易筋经》之启迪,根据自己拳派功架结合《易筋经》原理发挥创编,使《易筋经》支流并起,野脉并发,武林界各种《易筋经》遂兴起于世。这时的《易筋经》,再不是修炼养形者由此入道而证正果的秘典捷径,它已成为武功修炼的一部分了。国际气功网qg108.com

  练武的人都知道“劲由筋生,力于骨存”这个道理。“力”是先天之禀存,而“劲”就得靠后天的修为锻炼才能有得。力是僵化硬拙的,劲是暴发而灵活的,《易筋经》就是一部增劲长劲的功法。正宗脉传的《易筋经》内含《洗髓经》法,以十二种图式作修炼次第,有条不紊,动静互参,脱换清虚并行,内外兼备,性命双修,为入道之正宗。十二图式行功图分别是:正身图二十七势,侧身图八势,半身图二十七势,屈身图八势,折身图十六势,扭身图十八势,倒身图六势,翻身图十三势,行身图三十四势,定身图八势,卧身图十势等。这在现今武术界流传的《易筋经》中是寻找不到的,而能见到的大都是以十二图式中各自的演绎发挥,虽然不能够由此而得大道,但作为武功修为,已足为上乘之法了。

15182

  目前,武术门派中流传最广的《易筋经》功法,当为《韦陀劲十二势》,部分门派将此视作不传之秘。有些武术书刊所刊登的如《达摩易筋十二势》、《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少林易筋经》、《少林易筋经内功》等,虽然名字不同,实质上都是《韦陀劲十二势》,区别仅在于有的在此基础上充实了一些理论内容,增加了一些变化动作。与《韦驮劲十二势》不相同的《易筋经》功法,有《五禽戏动功》、《坐八段锦》、《立八段锦》、《行八段锦》、《十段锦》、《十二段锦》、《十八段锦》、《嗨字劲》、《八大劲功》、《千把攒》、《十八式少林童子功》等等。  俯视天下武林,最重视《易筋经》修炼的门派,莫过于四川的峨眉派了。峨眉与武当、少林三足鼎立,其属下有五花八叶之誉,六十八家拳种之谓。其中黄林派有《七盘易筋功》,青城派有《筋经内丹功》,洪门有《十二把劲功》,僧门有《易筋洗髓经》及《太子劲功》,孙门有《易筋洗髓经》,字门有《四大劲功》,化门有《太子劲功》,蚕闭门有《达摩易筋经》及《十段锦》,子午门有《海子劲》和《万字劲》,方门有《太子劲》及《韦陀劲》,盘破门有《嗨字劲》与《达摩功》,罗门有《易筋劲》,松溪内家有《易筋经》,苏家教有《达摩易筋经》,任家教有《八段锦》同《易筋经》等等,都有尽量各具特色的《易筋经》修炼法。缩小观其功理,均由动静两类练法组合而成。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功力守恒原理,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方式,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这种强刺激满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里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但它们又各有侧重,其用法得力有专求力的运用,有专求易筋的运用,有专求运动于血脉,有专求于洗髓的运用,均是各为所需而设。  笔者认为,不管哪一种易筋功,即便是自成一派,只要坚持不懈地去锻炼,都能达到壮力强体,易筋换骨,祛病延年,永葆青春活力的效应,而不必去追求什么正统、正宗的虚名假誉。我中华武学都是正宗,然而又都不是正宗,它们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丰富和提高着中华拳技。许多功法有相同的地方,“势虽不谋,劲归如一”矣。  世事陈规少,谁言“一家独尊”好?都莫争,快罢了,中华武学大发展,责任一齐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