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侵加拿大是美国的古老传统,只是从没成功过

 看见就非常 2012-09-10
 纵观美国历史,扩张一直是最永恒的主题,而在其前100年的历史中,英国一度是其扩张的障碍。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表示,“我希望在我60岁前看到英国旗帜在北美地图上消失”,此语被时人斥为疯话。实际上,美国一直为此而努力,尤其在对待近邻加拿大的问题上,美国多次想通过赶走英国来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入侵北部邻居也因此成了美国的一个传统,只是从来没有成功过。

                           富兰克林力主合并加拿大

    在美国建国前的殖民地时期,其扩张从属于大英帝国的扩张计划,那时,正在觉醒的美利坚民族的卓越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便积极主张建立一个包括加拿大、佛罗里达、西印度群岛甚至爱尔兰在内的美利坚帝国。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爆发,殖民地人普遍拥护并参加这场战争,富兰克林欢呼这场战争为“民族战争”,力主合并加拿大。通过这场战争,英国完全夺得加拿大,但战后英国却开始限制殖民地的扩张。1774年6月,英国宣布将魁北克划为王室直属领地,意在阻断殖民地人向俄亥俄移居以及向加拿大扩张。10月14日,成立不久的殖民地大陆会议宣称,“魁北克法案”给英属殖民地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1775年3月,大陆会议派遣三名特使赴蒙特利尔进行宣传,希望联合加拿大人反英,三人中就有德高望重、长于外交的富兰克林。然而,在数十天的游说后,使团无奈地得出结论:“对这个地区的占领,最终必须由剑来决定”。11月,大陆军组织了一次对加拿大的武装远征。远征军分两路推进,一路由理查德?蒙哥马利将军率领,一举攻克蒙特利尔。另一路由阿诺德将军率领,直取魁北克。在这个冬季进行的战斗中,蒙哥马利因遭伏击,饮弹身亡。次年5月英军大举增援魁北克后,大陆军不得不全部撤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入侵行动宣告失败。

                           独立后,几次三番发起远征

    到了1812年,一心要把英国扫地出门的美国再次瞄上了这块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的土地。不少美国人认为,在英国人碰上拿破仑的情况下,占领加拿大会易如反掌。然而,加拿大的顽强让美军进展极为不顺。1813年10月后,随着拿破仑在欧洲被击败,英国抽调更多兵力增援加拿大,美国被迫转入防御。1814年8月,一只小规模英军部队攻陷华盛顿,放火焚烧了白宫。美英这场干戈最终于1814年圣诞节前夜结束,双方都没占到便宜,但战争加深了加拿大这块英国殖民地的归属感,让美加合并的希望更加渺茫。不过,战争的阴云没有消散。
    1839年,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交界处发生了著名的“阿鲁斯图克战争”,冲突起因于伐木工人越境伐木,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阿鲁斯图克河谷约3.1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地带,因太过稠密而无法划定边界。该事件引来两方民团对峙,据说,英军还进入了阿鲁斯图克地区美国一侧,美国国会也筹款准备发起征讨行动。最终,美国总统范布伦派遣斯科特将军出面平息了危机。这次危机中没有任何人受伤,据说,只有一头美国奶牛和加拿大的一只猪受了伤。
     20多年后,加拿大人饶有兴致但也忐忑不安地关注着美国的内战,很快他们看到了一个统一且战争装备强大而过剩的邻国,而且那里有太多人想针对他们使用这些武器。1866年,“芬尼兄弟会”(1858年在美国成立,旨在推翻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的大约800名爱尔兰裔美国人,决定通过占领加拿大来迫使英国让爱尔兰独立。这批远征军多是美国内战老兵,装备精良,而为他们制定作战计划的则是一位美国陆军准将。他们越过尼亚加拉河进入安大略,在瑞基威战役和伊利堡战役中先后击败加拿大民兵组织。这时,英国正规军赶到,远征军被迫逃回美国。由于担心受到牵连,美国方面逮捕了这些人,同时检查战备以防英军向美国本土反击。第二年,英国通过《英属北美法案》,加拿大自治领诞生。

                            鲜为人知的秘密作战计划

     1866年事件至今,美国再没有针对加拿大实施军事行动,而是改变方向,将对象换成了墨西哥、海地、尼加拉瓜等国。然而,解密档案显示,上世纪30年代,美军曾制定了一份“陆海军联合基本作战计划——红色方案”的94页文件,第一步是突袭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切断它与英国的联盟,然后夺取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发电厂,让对手陷入黑暗和寒冷中,接着从三个方向入侵:从佛蒙特州出发夺占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从北达科他州出发夺取温尼泊的铁路枢纽;从中西部发起冲击占领安大略湖的战略镍矿。与此同时,美海军将占领大湖区并封锁加拿大的两大洋港口。而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控制加拿大”。
  “红色计划”是美国针对与英国可能发生的战争而设计的,于1930年由美国战争部批准,1934年和1935年更新。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还制定了与日本作战的“橙色计划”、与德国的“黑色计划”、与墨西哥的“绿色计划”。制定者认为,一旦英美发生战争,英国可能利用加拿大(代表颜色深红色)作为直接入侵的跳板。美国还担心英国得到殖民地有色人种的帮助:这些有色人种很有战斗力,在白人领导下他们能够成为很有效率的军队。
    美国方面认为,尽管赌注很高昂,但美国必须下定决心准备好入侵加拿大的战争,如果英国和加拿大赢得了这场战争,加拿大将会要求划走阿拉斯加。
    尽管美国的这项计划早在1974年就解密了,但至今知道者仍很少。《华盛顿邮报》2005年报道时采访了一些加拿大研究人员,他们大多不知道。五角大楼发言人则说:“从没听说这项计划。国防部从不谈论针对任何国家的紧急计划。我们不承认对他国有紧急计划。”当然,《华盛顿邮报》不忘提及“入侵加拿大是美国的古老传统,只是从没成功过”。
    但是,入侵加拿大的美梦一直萦绕在美国人心头,偶尔通过奇怪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1995年的电影《反转加拿大》就描绘了美国总统决定通过与加拿大一战来推动经济发展,他的战斗口号是:“加拿大必须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我们就荡平多伦多。”而在1999年拍摄的电影《南方公园:更大,更长,不削减》中,也涉及了美加恩怨:美国人因不满粗俗的加拿大喜剧演员“污染”他们的孩子而向对方发动战争,加拿大则派空军轰炸了位于好莱坞的鲍德温兄弟的家。
     2002年,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刊出题为《轰炸加拿大:美国的战争选择》的文章,建议“美国空袭加拿大,把它炸成废墟——就像一个空旷的橄榄球场!”美国还有一个“入侵加拿大”网站列举了很多入侵理由,如“让阿拉斯加与美国本土真正相连吧”、“敌人会很快投降,他们毕竟是法国人”等。
    事实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确实曾让加拿大焦虑。加拿大军事战略家在1921年也制定了一项入侵美国的计划,该计划的制定者是该国军事行动和情报活动的领导者、一战英雄巴斯特?布朗。布朗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至于战争后果如何,1993年出版《与入侵者为邻:美国针对加拿大的军事准备》的加教授鲁德明认为,最坏的结局是被美国阻击然后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炸毁美国的桥梁和捣毁铁路来减缓美国攻势,而且英国最终会来帮助加拿大改变局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