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简单谈正手击球的还原與击球节奏
[原创]简单谈正手击球的还原與击球节奏-德瑞克"还原"是学球一开始就应该要养成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什么叫还原? 就是击球完毕要立刻回复到"准备"动作,而不能把引拍跟还原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以前提过的"椭圆形还原路径",其实就是还原的"结果" ,在引拍前 多了还原的过程,而不是刻意划圆.
普遍球迷在练习时,都会犯这个毛病: 引拍结束到击球完毕会停着做造型, 球过来了, 直接拉手引拍. 引拍结束到击球完毕时间占整个动作的二分之一, 从收拍到引拍的时间也占二分之一,过於平均.
老师曾经这样说过: 从引拍结束到击球到还原结束要一气喝成, 时间占整个动作占三分之一, 而引拍的过程占三分之二. 这就是击球节奏.
通常注意力放在手的还原是不够的, 重心的还原更重要. 我们也可以从两脚的重心交换来看正确的击球节奏: 重心落在右脚的时间应该占三分之二, 重心落在左脚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 如果您两脚的节奏是 12121212这么平均 (1:右, 2:左) , 那就是少了还原的过程. 正确应该是 1-21-21-21-21-2....... 这样的节奏下,您就会有重心转移到左腿时会有个"制动" 立刻顶回的感觉. 以上是个人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
顺手附上一篇译文给大家参考:
談談还原與引拍
(譯自USATT Weekly Tip – “Proper Backswing” – by Dr. Ping pong)
|
常常看到许多人在热身或练习时因落点很固定,所以并不动脚步。同时眼睛也不作判断,手臂就固定的往后引、往前挥。挥完一个球后,手臂就直接后引,完全不考虑下一个来球的落点会在哪里。这样的情况蛮普遍的,因此有人认为练球时最好避免四个人打对角线练球,因为这样的练球方式把球桌的面积减少了二分之一,会减少练习寻找适当的击球空间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比赛和练球的情况差太多了,对手给你的球绝不容易落入你的好球袋。每一个球在与对方球拍碰触的刹那时,你的眼睛就要判断,脚步就要移动。尤其在快速的来回球当中,判断、空间、重心、发力、磨擦这些事情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虽然时间短促,但引拍还是在确定站位后才开始做。是在脚踩重心的同时,身体后旋同时引拍。 建议大家下次练球时,不要做两段式的练习──往前挥拍,然后就直接往后引拍;改做三段式的练习──往前挥拍、〈动作还原〉找好位置、再引拍。 出處: http://www./
|
|

球痴一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