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练习正手拉球的几点体会和教训视频: 《技术解答》遇到加转弧圈球一碰就出界 如何解决?
在俺发的第一个帖子“菜鸟练习直拍横打的感悟和困惑”一文中,已经简单提了一下我是怎么开始练球的。下面把我练习正手拉球的几点体会和走过的弯路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能分享众位球友的好经验,与各位球友共同提高球技。 苦练了一年多正手攻、反手推挡和搓球后,我2012年8月份开始练习正手拉球,现在看来太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会至少先练三年正手攻再说,先将正手攻练到乒乓球二级水平再练拉球。由于我练习正手攻时反复看了教学视频(比如唐建军教学、国家队教学片、打好乒乓球之类的,可惜当时没有乒乓网,要不然会少走很多弯路),我的动作框架还可以,至少转腰引拍、蹬转、重心交换、收前臂之类的要素都有(可惜没有做到快速制动,当时真的不懂,教学视频也没提及),全身协调发力也还行,但很多细节没去抠,导致大毛病很少、小毛病多多。对于拉球,我还是先徒手挥拍,保证徒手动作基本规范(我一般是对着镜子练)。上台拉球遇到的问题主要是:(1)找不准击球点,经常漏球;(2)步伐不到位,找不准击球位置;(3)拍形控不好,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这也跟球台少有关系,我往往只能在比赛中练习拉球,因而拉上旋和拉下旋往往一个动作,缺乏调节;(4)动作僵硬,不协调,没有腿腰臂协调发力的感觉;(5)拉出球没有任何质量,因为是匀速挥拍,其实这一点不是问题,一开始绝不能追求质量,那是以后的事。 对于找击球点的问题,多亏了一位热心的球友,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他告诉我可以先练习走动中正手攻,先学会找准正手攻的点,主要练上升后期、高点期和下降前期三个点。在找准正手攻下降前期的点后再来找拉球的点。找击球位置没有捷径,只有多练以加强球感,其中步法训练是必须的,好在这一点在正手攻中已经练过了,徒手挥拍时也专门做了针对性的练习。拍形控制不好,一个原因是正手攻还没有过关,正手攻拍形都控不好,拉球肯定不行。动作不协调这个问题也没有捷径,只有多徒手挥拍多打多练。 练了接近两年,才见到一些成效,能够找到击球位置和击球点,能控制住落点了,拍形也稳定多了,对上旋球和下旋球能做出下意识调节拍形的反应了,但连续性和衔接不好,只能打三四板,协调发力好多了,但击球质量仍然不高。这时候我们活动的乒乓球室来了一位新球友,推挡非常好,速度很快,我感觉刚把球拉过去,还没怎么动呢球就回来了,别说拉下一板了,就是挡都感觉有点来不及。这又迫使我在网上到处查资料、找视频和教学文章,绞尽脑汁寻求解决办法。想来想去,觉得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还原意识,二是步法训练,三是减小动作幅度。在徒手挥拍时,我有意识地减小了动作幅度,加快了挥拍速度,练习了重心和动作的快速还原,加大了手法结合步法徒手挥拍的练习时间,为了在挥拍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还能衔接快,必须快速制动以准备下一板。跟这位新球友熟悉后,他成了我练球和打球最多的伙伴,我恳求他练球时把速度放慢点,我慢慢适应。这样又练了半年,不经意间我的正手拉球水平提高了,蹬转、重心交换、触球时快收小臂快速摩擦、手腕发力、击球后快速制动快速还原等要素都有了,全身能协调发力,爆发力也打出来了,衔接也越来越好。需要提一句的是,我在去年9月份换了亚萨卡的板子,开始练习直拍横打,握拍方式进行了调整,后面三个手指头都顶在了板子上,感觉这样握拍正手发力好多了。相对于单位的其他球友来说,我的正手算是进步快的,现在跟单位那些我最初顶礼膜拜的高手相比也不差了。跟专业运动员没得比,这次代表单位参加省里的乒乓团体赛,在第四场比赛中我跟一个国家一级运动员对垒,人家每局先让我到九分,然后我就基本上一分都得不了啦,只有两局球靠擦网擦边的运气球使得我的得分到了10,纯粹看热闹的看到我们每局只相差两分,可能还认为我们水平相当呢,懂球的当然知道我们的水平是霄壤之别。 几点体会和教训: 1、我觉得还是得先练好正手攻再练拉球。我就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为了练好拉球,我后面专门强化了正手攻练习,现在单球练习一般能打60板左右不失误(实际上一般都是练球伙伴失误了,我是累计不失误算的),不过比二级水平还差远了,方向控制得还可以,我统计了一下,一般100个球里面有一两个偏离到了对方的反手位。 2、动作要规范、徒手挥拍这两点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至少下面几个要素要有吧:蹬转(个人觉得不止是转腰,要有突然拧一下的感觉)、快收小臂快速摩擦球(也就是常说的加速挥拍吧)、重心交换、快速还原(重心和动作都要还原,拉球的完整动作就包括还原在内)。需要提一下的是,徒手挥拍练习时一定要结合步法,我一般是先单独练习手上动作,再单练步法(像柳承敏那样摸球台角),再正手两点攻(拉),反手横打两点拨(拉),最后摆速。 3、注意下握拍,也会影响到拉球质量,尤其是后面的手指头。 4、拉球时注意打摩比例,刚学拉球时有球友教我拉球要摩擦不要撞击,声音越小越好。现在感觉这种说法不对,不管是前冲弧圈还是加转弧圈球,都要透板,听起来啪啪响,这样才能拉出质量,过薄的摩擦出不来质量。 5、对球友的指点要有鉴别力,不能全信,毕竟不是专业教练,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体会,不一定对。我个人就经常向球友们请教问题(在周围的球友中应该是最多的),他们的很多说法现在看来都有问题。 6、尽量多练球少打比赛,像我这样以赛代练是无奈之举。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能打比赛,那就要特别注意:(1)反复看教学视频,将正确动作铭刻在脑海里;(2)做大量的徒手挥拍练习以尽量保证动作不变形;(3)比赛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找击球位置、击球点和动作上,不求上台,只管动作规不规范,尽量记住比赛时所打过的球,以便台下分析问题所在。感觉好的球要多想几遍,加深当时的击球感觉和对正确动作的印象,下次做动作时尽量重复这种感觉。不过这样做好累的,要有思想准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