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对联溯源(三)

 钟家台 2012-09-12

17对联溯源(三)

从对仗到对联的过渡

  纪昀云:“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按此处称“唐末”实指五代孟蜀。

  清代似乎没有人异议,也许因为纪昀是《四库全书》总纂官,读的书要比任何人多得多,别人拿不出新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对联成为时尚,不断有人声称发现公元965年以前的对联,甚至唐代的对联。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在沈约去世(513年)以后,到孟蜀题桃符(965年)以前,这452年中,具备产生更早对联的条件。但至今还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推翻纪昀的说法。虽然如此,这些新的发现和研究和讨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然,明显道听途说,张冠李戴者除外)。因为对联的产生是一个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预见对联即将脱颖而出。

  对联脱胎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句。骈文在唐为律赋,在宋为四六。唐以诗盛,宋以词盛。故唐代骈文对仗过渡到联的可能性较小。现将对联书刊经常提到的所谓“最早对联”分析于后:

  (1)晋陆云、荀隐自我介绍

  云间陆士龙

  日下荀鸣鹤

  刘义庆《世说新语》云: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遇,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世说新语校笺》,中华版,1994年,第424页)

  按:晋代尚不知平仄为何物。陆云、荀隐在张华家初次见面,自我介绍,脱口成对,显示文人才智而已。偶合平仄,并非有意识的对联创作。但吟诗属对确是对联创作的基本功。

  (2)梁刘孝绰(481-539)刘令娴题诗于门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刘孝绰)

  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刘令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考宋刘孝绰(应为梁朝人)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俱诗而语皆骈丽,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但不见于正传)。”(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文化艺术1982年版第3页)

  按:谭称“联语之权舆”的理由:一是“语皆骈丽”,二是“题于门”。但这两条都不能确定其为“联语”。究竟是诗是联,可以根据这四句的平仄结构来证明。

  以上四句的平仄结构,完全符合当时流行的五言古诗句式。而且第二句句脚“卿”字与第四句句脚“生”字押“庚”韵。可以证明是一首趋于律化的五言古诗。反之,若把刘孝绰两句作上联,刘令娴两句作下联,则上下联句脚“卿”字和“生”字都是平声。这又是对联之大忌,因此否定其为对联。“题诗于门”,当然可以发展为“题联于门”。因此,该文献是有价值的。

  (3)唐张说(667-730)题王湾诗句于政事堂

  海日生残夜(11001

  江春入旧年(00110

  宋尤袤《全唐诗话》云:王湾登先天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欲校正群籍,湾在选中,各部撰次。后为洛阳尉。殷云: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江南意》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无闻此句。张公居相府,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版,第76页)

  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名句。唐宰相张说将王湾名句手题于政事堂,是诗的对仗句脱离传统文本的倾向。该诗在《全唐诗话》中题为《游吴中江南意》。故此对仗句来源有两个版本:

  王湾《游吴中江南意》(《历代诗话》,第76页)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1100100110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0001111100

  王湾《次北固山下》(《全唐诗》第271页)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1100100110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00100110

  比较《游吴中江南意》与《次北固山下》两首诗:题目不同,首联尾联不同。虽然都在船上,一首在吴中,描写“江南意”,游兴正浓。另一首在北固山下,描写“游子情”,思家心切。应该算两首诗。也许因为对仗句写得特别好,在不同场合,竟然重用了一次。也可以说明对仗句的相对独立性。

  (4)唐颜真卿(709-785)《蔡州帖》后附对仗句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终(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人心无路见

  时事只天知。

(《颜鲁公集》,上海古籍版,1992年)

  按:《颜真卿集》“终”作“缘”。《蔡州帖》题注:“题驿舍壁”。在《蔡州帖》附加语“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对仗工整,有相对独立性,且题于壁,是对仗句相对独立的明显表现。虽非对联,值得重视。

  (5)唐颜真卿等《竹山联句题潘氏书堂》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颜真卿)。

万卷皆成,千竿不作行(陆羽)。

练容沆瀣,濯足咏沧浪(李萼)。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裴修)。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清昼)。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颜粲)。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頡頏(颜须)。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韦介)。

读易三时罢,围百事忘(李观)。

境幽神自主,道在器犹藏(房益)。

昼啜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颜岘)。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潘述)。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上册,中华版,第283页)

  此诗共36句,由18人(每人2句)联句而成。联句,对每个人来说,对仗句是相对独立的,但仍然是全诗的一部分,尚未成为楹联。可能有人见到颜真卿“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一联墨迹,但没有见到该诗(《全唐诗》未载)误以为唐联。

  (6)唐张祜题壁联

  小洞穿斜竹

  重街夹细莎

  此联见张祜五律《题惠山寺》(《全唐诗》第1292页)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云水暮中和。

  “惠山寺”,一作“常州无锡县惠山寺”。“山”,一作“月”。“生”一作“穿”。“细”一作“瘦”。“望”一作“入”。故知“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莎”系唐张祜五言律诗的颈联,并非原创性的对联。但此两句为题壁联,也说明对仗句脱离律诗的倾向。

  (7)《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背面文字: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潭婵雪《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对联》,1991年《对联》74号)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潭婵雪称:联句写在斯0610卷的背面,前后均无题记,其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此尾题为楹联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时为公元723年,较孟昶的题辞早240年,但这只是楹联的上限年代,至于下限时间我们只能从联句本身的内容去作出推论。

  按:《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背面文字是押韵的四言诗或五言诗。类似宋代的“春帖子”,其对仗句尚未成为独立文本,似难定为对联。但准备在岁日或立春日“书门左右”,确是从诗过渡到春联和门联的重要证据。

  (8)日本《史馆茗话》一联

  闭门唯闻朝暮鼓

  登楼遥望往来船

  白居易《春江》(《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099页)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潺澶

  此联源自白居易七律《春江》。虽有5个字不同(门/阁,唯闻/不听,登/上,遥/空),但意义相近,可以判定为摘录的诗句,并非唐联。

  (9)五代后周范质扇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云:初周祖自邺起师向阙,京国罹乱。鲁公(范质)遁迹民间。一旦,坐对正巷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起揖云:“相公相公,无虑无虑”。时署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在上。陋状者夺其扇曰:“今之典刑,轻重无准,吏得以侮,何啻大暑耶!公当深究狱弊。”持扇急去……未几,周祖果以物色聘之,得于民间,遂用焉。

  按:此联常误作范质所撰,实为唐杜牧《早秋》五律颔联。

  杜牧《早秋》(《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327页)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尊酒酌未酌,晚花。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10)唐温庭筠应对李商隐

  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

  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云:温庭筠(812-870),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而士行玷缺,瑾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此联李商隐出句,温庭筠应对。口头应对是骈文基本功,非有意创作楹联。召公:周朝辅政大臣。郭令:唐郭子仪,官中书令,任期中主持官吏考绩24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律诗和骈文中的对仗句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将对仗句题于壁,题于堂,写于扇;两首诗中用同一对仗句;先有对仗句后有诗文;联句诗每人只需作一联。特别是题于门的现象,更说明产生春联、门联的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最早的门联,孟蜀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水到渠成,并非偶然。

  该联脱胎于五言律诗对仗句,也十分明显。上句平仄(00101)是(00011)的变体。此种用法,在唐诗中不乏先例。举孟浩然、李白、杜甫五言律诗为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全唐诗》第376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第500101

  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全唐诗》第421页)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第300101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鹤去,沙上自为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唐诗》第544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30010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